摘要:2025年4月17日,法庭内外的哭声与愤怒交织——马女士在庭审中崩溃晕倒,被紧急送医;而施暴者赵某冷着脸,连一句“对不起”都没说出口。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千年古训本应刻在每个人心上,可上海3岁男童被生父女友虐死的惨案,却让这句话成了血淋淋的讽刺。
2025年4月17日,法庭内外的哭声与愤怒交织——马女士在庭审中崩溃晕倒,被紧急送医;而施暴者赵某冷着脸,连一句“对不起”都没说出口。
病床上的马女士格外让人心痛
2024年1月,马女士的前夫黄某以“母亲病危”为借口,强行带走了3岁的儿子。此后七个月,黄某拉黑马女士所有联系方式,甚至威胁“敢报警就把孩子藏到更远的地方”。
直到8月28日,马女士接到电话赶到医院,看到的是全身淤青、瘦成皮包骨的儿子躺在ICU,医生告诉她:“孩子颅脑出血,是被打伤的。”而黄某和赵某最初谎称孩子是“洗澡摔的”。
尸检报告显示,孩子因头部反复遭受钝器击打致死,腿上的咬痕清晰可见。
监控拍下赵某将孩子拖到角落,用拖鞋抽脸、棍子殴打,甚至掐醒熟睡的孩子继续施暴。马女士哭着说:“他最后流着泪喊‘妈妈’,可我没能救他……”
法庭上,赵某承认虐待,却甩锅给黄某:“是他让我打的。”而黄某以“被害者家属”身份出庭,声称“工作太忙没发现孩子受伤”。
当庭播放的监控视频里,孩子的哭声让旁听席一片抽泣,马女士颤抖着喊:“我不要赔偿,只要她死刑!”话音未落,她晕倒在地,被抬上救护车。
网友的怒火瞬间点燃:
“生父装什么无辜?聊天记录里他还教赵某用数据线抽孩子!”有人扒出黄某曾与赵某讨论“管教方式”,甚至将孩子受伤照片发给马女士挑衅。
“虐待致死只算‘虐待罪’?这是故意杀人!” 不少人为马女士不平,呼吁修改法律——2024年内蒙古女童被生父及女友虐死案中,施暴女友被判死刑,而生父仅获无期,类似案件量刑悬殊令人心寒。
“医院不报警,孩子就白死了!”一名医生留言:“孩子送医时全身是伤,但很多家长会隐瞒,我们必须顶住压力报警。”
这不仅是个人之恶。黄某作为生父,明知孩子被虐却默许;赵某作为毫无血缘的“临时监护人”,竟能长期施暴。律师指出,许多虐童案因证据不足或家属妥协不了了之,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监护失职”的追责仍模糊。
更讽刺的是,马女士想按老家习俗安葬孩子,却被要求“必须葬在男方家”。她坚持将儿子骨灰放在自家附近,“想他了就去说说话”。
庭审前夜,她抱着孩子的奥特曼书包哭到凌晨:“他说想要这个书包上学,现在只能烧给他了……”
马女士的遭遇不是孤例。2024年,山东5岁男童因“睡觉太晚”被生母和男友虐打致死;内蒙古3岁女童被生父及女友称为“猎杀时刻”的虐待,最终心脏破裂惨死。
这些案件撕开一个残酷现实: 40%的虐童案发生在离异家庭,施暴者常以“管教”为名行恶。
马女士说:“我用孩子的命,换天下父母醒。”这场庭审或许会落幕,但若法律不硬、人心不暖,谁能保证下一个孩子不会倒在“家”这个本该最安全的地方?
来源:百姓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