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崇文重教 书香流韵《文脉无锡》系列微纪录片(第一季)英文版第五集来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悬挂在无锡东林书院的名联流传甚广千百年来激励天下读书人心怀远大抱负也是无锡文脉昌盛的见证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文明密码在此深深扎根崇文尚
崇文重教 书香流韵
《文脉无锡》系列微纪录片
(第一季)英文版
第五集来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幅悬挂在无锡东林书院的名联
流传甚广
千百年来激励天下读书人心怀远大抱负
也是无锡文脉昌盛的见证
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文明密码
在此深深扎根
崇文尚学、尊师重教的
城市基因久久传承
在无锡
“六科三解元”“一榜九进士”
的美谈流传至今
文风之盛可见一斑
公元1111年
东林书院始设
是鸿儒杨时讲学之地
500年后
这里成为名播遐迩的学术中心
天下学人的精神家园
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学人
胸怀天下,倡导实学
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东林士风
无锡成为为全国文化中心
东林书院带动了二泉书院、蒋子书院、
安阳书院、南菁书院、东坡书院等相继设立
成为无锡学子的读书胜地
无锡知识分子历来注重实学
主张惠商恤民、经世致用
出现了许多关于各种经济活动知识的
实用性读物
对于想要扩大生产、追求更高经济效益
的农民和工匠必不可少
在时代演进中
无锡总是得风气之先
近代教育是无锡一段辉煌的历史
早在1898年
无锡就有了民间私立的新式学校
——竢实学堂
其后
曾编辑出版全国第一套小学教科书的
“三等公学堂”
和“东林学堂”、“胡氏公立蒙学堂”
“竞志女学”等
一大批以启迪民智教育救国为宗旨的
新式学堂相继建立
20世纪二十年代
无锡的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
经济实力相对雄厚
荣德生、杨翰西、周舜卿、祝大椿等实业家
无一不鼎力资助教育
无锡教育的繁盛离不开实业家们的贡献
形成新式教育的高峰
在锡商的大力支持下
1920年,无锡国学专修馆的设立
开启了无锡高等教育的历史
无锡国专是20世纪上半叶
我国培养国学精英的摇篮
为士林学界交口陈赞,名播遐迩
作为一所授受“国学”的专门学校
无论是讲学的“大儒”,还是莘莘学子
都以“继绝学”自命
唐文治先生办无锡国专
在顺从世界潮流
与现代教育体制接轨的同时
又在很大程度上
继承了中国传统书院的精神
三十年间
无锡国专共培养了大约2000名学生
王蘧常、唐兰、吴其昌、蒋天枢、冯其庸……
这些人之后都成为国内各大学
中文、历史等各学系的栋梁之材
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
作出了重大贡献
无锡国专的经历成为他们一生的骄傲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是一所成绩卓著的近代高等院校
以“唤起民众”“服务民众”为办学宗旨
推动无锡成为当时
国内三大民众教育基地之一
1947年
实业家荣德生在锡创办私立江南大学
开无锡本科教育之先河
书写了无锡教育史上辉煌的一笔
依托厚重经济和崇文重教民风
近代无锡民族工商业蓬勃兴起
带动职业教育蓬勃开展
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自20世纪初
无锡子弟纷纷留洋海外
学习西方文化科技
将所学回报家国
顾毓琇、胡刚复、周培源
等一大批留洋学子
后来皆成为国内外各学科的
奠基者、开拓者和领头人
绵延千百年的文教底蕴
仿佛浸润在无锡的每寸土壤里
流动在无锡的每一个角落
从无锡大街小巷走出的这些才子俊彦
都不仅令无锡这座城市熠熠生辉
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
。
《文脉无锡》系列微纪录片(第一季)英文版
已上线美联社及欧洲通讯社网站
匈牙利ATV媒体集群
匈牙利城市电视台
新导报媒体集群
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新华屏媒
艺文中华、Show江苏
魅力无锡等社交媒体
及无锡发布全媒体矩阵
让我们从中一起
探寻无锡城市的灵魂与未来
精华预告:《文脉无锡》系列微纪录片(第一季)全球首发的精华预告正式亮相
第一集:工商基因 百年繁华
第二集:经世济民 群星璀璨
第三集:吴侬软语 诗意江南
第四集:丹青传世 墨香千古
来源:无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