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海南大学正式发布全球领先的植入式脑机接口芯片技术,实现从信号采集、调控到传输的全链路自主可控。对比国际主流3000通道单向技术,我国6.5万通道双向芯片的突破,是否意味着脑机接口产业即将进入国产替代加速期?
今日海南大学正式发布全球领先的植入式脑机接口芯片技术,实现从信号采集、调控到传输的全链路自主可控。对比国际主流3000通道单向技术,我国6.5万通道双向芯片的突破,是否意味着脑机接口产业即将进入国产替代加速期?
1、 技术突破点解析
通道数量跃升:衷华脑机65000通道芯片较Neuralink提升20倍,支持双向信号交互(采集+刺激);
全链条覆盖:海南大学同步突破SX-R128S4采集芯片(128通道/模块)、SX-WD60无线传输芯片(功耗<60mW);
材料革新:天津大学研发的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实现脑电信号处理能效比提升300%。
2、产业链影响层级
上游突破:替代美国Intan Technologies的RHD系列芯片,采购成本下降40%;
中游升级:北京芯智达等企业实现植入设备无线化,手术耗时从8小时压缩至1.5小时;
下游应用:天坛医院已开展13例癫痫患者植入试验,异常脑电检测准确率达92%。
2、 市场格局演变
医疗领域:2025年神经康复设备市场规模预估突破80亿,国产份额有望从15%提升至45%;
工业场景:天津大学无人机四自由度操控系统验证产业级应用可行性;
消费电子:华为专利布局脑机智能耳机,或于2026年推出消费级产品。
海南大学技术矩阵:
神经信号采集系统:支持256通道/㎠密度,达Neuralink 2024年产品的1.8倍;
无线传输模块:传输延迟<2ms,满足实时脑控需求;
临床转化:与天坛医院合作开展帕金森病DBS治疗。
衷华脑机商业化突破:
64电极触点微针阵列:59mm²面积实现65536通道
动物实验数据:猴子脑控机械臂响应速度达0.3秒
技术成熟度:现有临床数据样本<50例,大规模应用需2027年后;
伦理争议:2024年《脑机接口数据安全白皮书》显示83%民众担忧意识隐私泄露;
国际竞争:Neuralink计划2026年推出10万通道产品。
①具备临床合作资质的器械厂商(如脑虎科技、翔宇医疗);
②芯片代工合作伙伴(中芯国际14nm工艺已通过验证)。
建议Q3配置比例不超过组合的15%,规避估值>PS 20倍的纯概念标的。
您更看好脑机接口在医疗康复还是消费电子领域的率先爆发?
欢迎分享您的产业洞察!
来源:开朗星球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