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月思故人,《与哀伤共处》记录了45位年轻丧亲子女隐秘而绵长的哀伤。去年去世的人大哲学院朱锐教授用《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最后的哲思。
*本文为「搜狐文化」原创内容
四月思故人,《与哀伤共处》记录了45位年轻丧亲子女隐秘而绵长的哀伤。去年去世的人大哲学院朱锐教授用《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最后的哲思。
这个月里,特朗普“折腾”不止,但和《建国者的财富:金钱如何塑造了美国的诞生》一书中所呈现的美国建国之初的图景相比,特朗普的“折腾”并非滔天巨浪。
在距离北京60公里的县城,权力任性闹剧再次上演,《小县大城》从基层视角分析了中国政治与经济互动。
4月也是草木蔓发的时节,《如何阅读一棵树》讲述了树木的生命密语。
分享好书,共同阅读。“4·23”世界读书日临近,搜狐文化编辑部为大家甄选30本新书、好书,一起漫步人间四阅天。
【文学(非虚构)】
01
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
李昀鋆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万有引力 2025-3
这是一份给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的礼物。淋过雨的人,更懂得如何为他人撑伞。书中45位年轻子女的慷慨分享,不仅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也为不知所措的同路人提供了温暖的建议。这是一份给质性研究者的礼物,作者对研究开展的周全考虑、对访谈内容的精妙分析,对自身双重角色的深入反思,会让质性研究者感觉自己并不孤单。这更是一份给所有人的礼物,因为正如作者所言,“我们所有人都是、正是或曾经是,与哀伤共处的人”。
书评人:唐苏勤|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哀伤与疗愈实验室负责人
02
修复12000颗心
[英] 斯蒂芬·韦斯塔比 著 张庆美 译
中信出版社 中信·无界 2025-2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医学的书籍,更是一部充满生命力量的故事集。它记录了一位世界顶尖心脏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以及他如何用双手守护了超过12000颗跳动的心脏。作者斯蒂芬·韦斯塔比从贫寒家庭走出,一步步成长为全球顶尖的心脏外科医生,他狂妄、自负、天才般的耀眼,堪称真人版“豪斯医生”。
这本书记录了他的医生生涯,有力挽狂澜的振奋,有绝处逢生的欣喜,也有束手无策的叹息。如果你想感受一把手术刀背后的震撼,想了解生命在极限时刻的韧性,或者只是想掌握一些可能挽救生命的急救知识,请一定要读这本书。它是为每一个热爱生活、关心生命的人而写。
书评人:中信无界编辑部
03
白昼之光:二战中的犹太少女与她们的隐秘战线
[加] 朱迪·巴塔利安 著
卢隽婷/谈天星/关蕊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5-3
这是一本纪实类小说,讲述了二战时期沦陷的波兰,跟随一名18岁的少女视角,亲身经历犹太隔都中秘密进行的反抗运动。波兰沦陷期间,德军曾建立了数百个“隔都”,一条隐秘的自救战线悄然组建,其中的主力军多是年轻的女性,原因是她们身上没有割礼留下的“身份证明”,这些少女们开始偷运食物、情报,甚至武器,她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优势,救助伤患、儿童,也不惜与敌人正面对抗,最终凭借智慧与勇气逃脱战火,获得新生。
04
死亡尾迹
[美] 埃里克·拉森 著 王俊生 译
南海出版公司 新经典文化 2025-4
我一旅行就会读书。以前是,以后也是。全世界都在睡觉,而你却因为时差而醒着,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来打发飞机上无休止的时间了。我读了埃里克·拉森的新畅销书《死亡尾迹》。
拉森是一名记者,他写的非虚构作品读起来就像小说,真的是娓娓道来。这本书也不例外。我对泰坦尼克号了解很多,但对卢西塔尼亚却知之甚少。这本书填补了这些空白。拉森的代表作仍是《白城恶魔》,但这本也非常出色,完全让人沉迷其中。
书评人: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作者
【文学(虚构)】
05
G.H. 受难曲
[巴西]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著 闵雪飞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99读书人 2025-1
在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的文学宇宙中,《G.H.受难曲》(1964)堪称最晦涩也最深邃的文本。在这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蟑螂小说”中,通过一位中产阶级女性与昆虫的致命邂逅,撕开了人类存在本质的裂隙。作为译者,我惊叹于克拉丽丝如何将一场日常的清洁行为升华为形而上的受难仪式——当主人公G.H.压死蟑螂后,她的世界并非坍塌于血腥,而是崩塌于对生命本质的叩问:“存在为何必须忍受其所是?”克拉丽丝以近乎暴烈的笔触,将个体的精神危机转化为普世的存在寓言。
书评人:闵雪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06
父亲的解放日志
[韩] 郑智我 著 林明 译
新星出版社 新经典文化 2025-3
韩女作家郑智我,曾因“赤色背景”被韩国封杀5年,25岁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上市即遭禁售,本人被韩国当局逮捕;58岁时凭借第二本长篇《父亲的解放日志》,成为现象级当红作家。这本书10万字,只写父亲3天的葬礼。
随着吊唁者的话语,父亲“叛逆”的人生故事徐徐展开——身在资本主义韩国,却坚定拥护社会主义信仰的父亲,前半生打游击、蹲监狱,后半生在农村“多管闲事”,励志为民众奉献一生却处处碰壁。郑智我在这本书中,收敛了年轻气盛的尖锐与怨怼,以更加沉稳、内省、细腻的笔触抚平历史、代际、身份挣扎下个人与时代的伤口,去理解、拥抱命运,重新审视作为人、一个鲜活生命所具有的珍贵价值。
书评人:杨奕|图书编辑
07
有山有谷
崔君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5-1
《有山有谷》并不钟情 “少女”“女儿”等形象与情态,而是关注整体意义上的人的形象,包括女娃和老妪,也包括非性别意义上的男性。对于人物,崔君更愿意在日常生活里释放他们的形象、气质,她理解生活的不易,也体谅世故人情,对于所有进入家庭生活,即通过婚姻进入社会规范化秩序的人,都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崔君虽然年轻,写作时间却不短,她为人低调谦逊,写作上是个E人,生活中是个I人。大概这就是崔君的作品中看不见“疼痛”这类青春文学中常见表达的原因,既I又E的作家总有更复杂的心理气象。
书评人:赵坤|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08
月亮与篝火
[意]切萨雷·帕韦塞 著 陈英 译
中信出版社 大方 2025-3
读帕韦塞的小说《月亮与篝火》时,有一个在头脑里隐约回响而挥之不去的声音,是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中的复活节圣歌——复活节的歌声从乡村的悲剧中升起,赞颂基督复活,带来光明,仿佛世间的委屈和苦难都在此消除,人们短暂地在基督面前短暂地平等。
最近让我再次想起这个故事的是电影《还有明天》,其中南意大利的乡村和《乡村骑士》中的乡村大概差不多吧,而时间和《月亮与篝火》同样是二战刚结束的那几年。这些故事都带有气质相似的乡愁、美丽和残酷。这个新版《月亮与篝火》是陈英老师的新译,小开本拿起来很舒服。
书评人:张淏|图书编辑
09
游金梦: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情与世事
骆玉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99读书人 2025-1
2025年的春天,当AI生成的小说充斥屏幕时,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的《游金梦: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情与世事》以其独特的智性锋芒与人文温度,为读者带来了一场精神上的盛宴。这部由“秋水杂篇”专栏文章结集的著作,以《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为解剖对象,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人性启蒙。
他摒弃了传统文学史研究的宏大叙事,以“手术刀式”的微观解剖,建构起立体的、多维的、复杂的人性坐标。他对人物的解读,带着深刻而复杂的同情,而非简单的善恶二分。他将目光转向文学史的暗角,投在那些小人物的身上,让那些被主流叙事遮蔽的身影,在他的笔下成为照见时代病症的棱镜。
书评人:邱小群|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海九久读书人副总编辑
【历史·文明】
10
线索与痕迹:真的、假的、虚构的
[意] 卡洛·金茨堡 著 鲁伊 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25-3
《线索与痕迹》是一系列文章的结集,但它正是从历史的角度对那些时下依然阴魂不散,甚至借壳还魂的历史谎言与假新闻的一针疫苗。就像疫苗是从病毒中提取的一样,金茨堡也特意将那些历史中的虚构与谎言作为研究对象。诸如用以煽动犹太人阴谋论的《锡安长老会纪要》,尽管它是一部伪造文本,但自诞生的两百年里,蛊惑了无数人,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它是一部伪造的假文本,却是一部研究谎言如何影响历史的真史料。就像金茨堡指出的那样,因为这些谎言影响下所制造出的事实,使得它们成为了“事实真相的文献”。
书评人:刘亚光
11
走进明朝:从严峻冷酷到自由放任
方志远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壹卷YeBook 2025-1
《走进明朝:从严峻冷酷到自由放任》是方志远教授的又一力作。本书聚焦于代表明朝特色的政治制度(“传奉官”制度)、波谲云诡政局(晚明政局),士大夫文化(“山人”文化)等,以正史为依据和引证,用严谨的治史态度梳理丰富的历史细节,揭示了明朝的复杂历史面貌,展现了明朝的兴衰更替,呈现了明朝从严峻冷酷到自由放任的社会变迁。全书内容充实、考证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深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明朝历史视角。
书评人:戴黎莎 | 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
12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
[美] 芮玛丽 著 吴军 译
重庆出版社 华章同人 2025-3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最后的抵抗(1862—1874)》的独特价值在于,汉学家芮玛丽以详细的史料与客观的分析,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历史洞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复杂而多维的历史图景,讲述了这一时期清政府的中央和地方官员面对内外部压力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方面,揭示了中兴“几乎成功”的内在机制和最终失败的原因。
作者开创性地将“同治中兴”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进行研究,揭示了传统中国在面对现代化浪潮时的深层困境。
书评人:穆爽 |图书编辑
13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
[澳]罗斯•伯恩斯 著 杨楠 译
译林出版社 译林方尖碑 2025-2
本书是国内首部全面详尽地梳理大马士革历史的城市通史类专业著作,以时间为线索展开概述,从公元前9000年大马士革首度登上国际舞台,一直书写到1918年各方势力为争夺大马士革而掀起战火硝烟,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时期。
作者罗斯·伯恩斯既具备古代城市史方面的学术背景,也曾任澳大利亚驻叙利亚大使,这使本书既具备严谨切实的学术性,又不乏对当代形势的睿智点评。同时,作者亦对大马士革考古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并对作为凝固的有形历史而存在的古建筑十分重视,因为“只有在考古遗迹中,才能找到大马士革城市历史的映象”,一切政治社会的演化,都写在大马士革的建筑中。这无疑是对寥若晨星的早期书面文献的有力补充。
书评人:朱懿悦|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
14
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许纪霖 著
上海三联书店 理想国 2025-1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知识分子精神传统的坐标系。许纪霖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这幅图谱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过去,更为我们思考当下和未来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沉浮,更是整个中国现代性转型过程中的精神轨迹。在“前浪”与“后浪”的对话中,我们得以重新思考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这种思考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为了在当下重建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
书评人:刘立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
【社科·哲学】
15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朱锐 著
中信出版社 2025-3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朱锐老师的哲学绝唱。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他讲课时的情景。他在学生们面前微笑着,没有悲伤和对死亡的畏惧。学生们在这里不仅思考艺术与人脑的关系问题,更接受来自哲学深处的生命教育。在对他深表感佩的同时,我深感思想能够通达生命的本质。哲学让人们了然生死,在向死而生的途中超越自我。这本书源自朱锐生命深处的豁达,深切表明哲学家对这个世界的深爱和勇气,表明对自我和世界的信念,而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书评人:臧峰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
16
小县大城:基层视角下的中国政治与经济互动
周立/罗建章 著
中信出版集团 方舟工作室 2025-3
《小县大城》基于作者团队历时5年的实地调研,系统解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种独特的城镇化路径——小县大城,即空间体量较小,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通过独具特色的产业政策形成高水平的发展路径。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书籍展示了地方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度互动,以及制度创新如何孕育出新的社会活力。
17
危局:精英、反精英与政治解体之路
[美] 彼得·图尔钦 著 李艳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4-11
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经历的革命和危机有什么共同规律?每一次政权解体和崩溃是否有迹可寻?美国为何会在21世纪20年代突然经历动乱的高峰期,而下一次的政治危机又将在何时降临?
在书中,图尔钦首先回顾过往,引入民众贫困化和精英生产过剩这两大因素,以解释社会动荡局面形成的基础;为避免叙事落入抽象,第二部分结合美国的现实经验勾画个例,呈现冲突各方的处境和诉求,包括面临绝望之死的底层、不满的反精英分子以及建制派精英;最后则着眼危机爆发的后果和未来的出路,在比较众多国家(如乌克兰、英国等)的应对策略和博弈选择时,作者探讨如何采取正确的措施,以度过当下的混乱时期。对于想要了解历史动力学方法的读者,三篇精彩的附录也不可错过。
书评人:汪萍|策划编辑
18
焦虑的一代:如何养育手机里泡大的孩子
[美]乔纳森·海特 著 赵学坤 译
中国纺织出版社 湛庐文化 2025-3
海特先生在《焦虑的一代》中并不是让孩子远离网络,而是提醒要注意智能手机里的社交媒体。因为过早拥有社交媒体账号的孩子很容易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总在口袋里揣着一个“门户”的孩子,能轻而易举地与真实世界隔离,进入社交媒体经过美化的他人生活,并在别人“精彩生活”的映衬下,对自己的生活失去兴趣,这就是现在孩子容易焦虑的原因。孩子沉迷在社交媒体和游戏的虚拟世界,就没办法得到真正的人际交往锻炼。海特先生在书中分析得非常透彻,我推荐每一位有社交媒体账号的人都读一读。
书评人:樊登|帆书App创始人
19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
[美] 琳赛·菲茨哈里斯 著 房莹 译
译林出版社 2025-1
现代整形之父哈罗德·吉利斯在战争爆发之际,毅然舍弃优渥安稳的工作与生活,投身于战地医疗。他在重重困境中,凭借卓越的医学才华与坚定的信念,促成了锡德卡普王后医院的建立,为大量面部重创的士兵争取到最佳治疗条件,并以创新的管状皮瓣移植术助他们重获新生。他修复的不只是皮肤、骨骼组织,更是尊严。
吉利斯在战时拯救了无数面部受损的士兵,也深远影响了现代整形外科的发展。时至今日,整形手术已从最初的修复手段,扩展到更广泛的医疗与美学需求。从矫正畸形到塑造个性化美学,百年前吉利斯所奠定的诸多技术,迄今仍是现代整形外科的基石。《造脸》不仅仅是一本医学史著作,更是一场关于人性、勇气与希望的叙事。
书评人:房莹|《造脸》译者
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研究员
20
狐仙崇拜:中国封建王朝晚期的民间信仰与民众心理
[加] 康笑菲 著 姚政志 译
海南出版社 读客文化 2025-3
从古到今,几乎所有的狐狸故事都由男人执笔写下。《封神》中“祸国殃民”的苏妲己、《聊斋志异》中偏爱落魄书生的美丽狐女、《西游记》中用情至深的玉面狐狸......故事里的狐狸永远是文人期盼的理想女性形象--有着迷人的外表和对男性的不二忠诚。而作者康笑菲的《狐仙崇拜》以锐利的学术锋芒,划破了被士大夫话语层层包裹的性别茧房,让被规训的狐女在历史尘埃中显露出本真面容。
书中揭示的狐仙双重面相颇具隐喻色彩:当狐精化作美妇诱惑书生时,她们是父权制下男性性焦虑的投射物;但当其以家族守护神姿态介入现实时,又成为女性经济价值的具象化象征。这种分裂实质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生产力的剥夺与转化。更具突破性的是,康笑菲在民间信仰中发掘出:被斥为"封建迷信"的狐仙崇拜,实为观察封建社会性别政治的动态场域。那些游走在正统边缘的“狐仙”形象,不仅是女性被压抑欲望的释放口,更是她们在礼教铁幕下艰难开辟的生存裂隙。这种充满张力的信仰形态,恰是性别权力博弈的鲜活见证。
书评人:卷卷|图书编辑
【财经·商业】
21
建国者的财富:金钱如何塑造了美国的诞生
[美] 威拉德·斯特恩·兰德尔 著 陈平 译
山西人民出版社 汉唐阳光 2025-2
《建国者的财富:金钱如何塑造了美国的诞生》是一部十分别致的美国建国史。兰德尔独辟蹊径,从建国者的财富入手,用了大量篇幅介绍富兰克林、华盛顿等人的成长史和财富积累史,这种写法使得叙事更加鲜活、生动而有趣。
而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对建国者“经济动机”的强调和追问。他告诉我们,这些人在历史进程中所做的每一个判断和决定,背后都有其“经济动机”,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其中包括《独立宣言》的发布和美国《宪法》的制定,都是一部分人经济动机和经济利益的产物。
书评人:解玺璋|文化批评家
22
战争与财政:财政视角下的地缘政治与国家兴衰
徐一睿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5-2
经济学对世界发展解释力的困境、军事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战争对国家共同意识的塑造等。这些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对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相关学科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此外,本书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发展问题,即怎样的财政治理可以限制政治家对外发动战争,激励国家从战争走向合作。
书评人:李永友|长江学者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23
卢布:一部政治史:1769—1924
[俄]叶卡捷琳娜·普拉维洛娃 著
万青松 / 张红 / 孙超 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科书院 2025-3
回看人类历史上每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转型时代,大国货币与相互间的货币关系,以及由此而衍生,也受之影响的种种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变迁,始终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但也是刚刚开始被系统地加以研究的重要话题。这本《卢布:一部政治史(1769—1924)》是叶卡捷琳娜·普拉维洛娃的最新著作,代表着对该领域复杂现象展开多视野、跨学科研究的最新努力尝试。
此书令笔者感兴趣的视角之一,乃是把货币沿革进程与政治文化、政治历史相互交织,加以观察和分析。这样就提供了一个全息透视式的图景,使我们不仅对俄罗斯货币发展演进的渊源,还对货币现象本身的实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对俄罗斯的千年兴衰起落是如何与货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我们也有了更为具体切实的认知。
书评人:冯绍雷|华东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科普·新知】
24
鸟类启示录:一部文化史
[美]博里亚·萨克斯 著 陈盛 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万镜MirrorForest 2025-3
所谓“鸟启”是一个人对一只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它从来都不是一种特别不寻常的体验,更不是一种奇异的经历。这样的顿悟普遍存在于人类文明中。这本书诞生于特殊时期,不知道是不是受疾病和出行困扰,让作者对鸟类的羡慕达到顶点,从而提笔写作。
从神话到历史,从艺术到野保,作者给出了我们所能想到的关于鸟和人类故事的一切,高质量的旁征博引、丝滑优雅的写作风格,即便蜻蜓点水也足以轻轻敲开一个奇异的世界。书中讲的鹰和鹪鹩这对截然相反的王位竞争者的故事非常有趣。《庄子》中也有说“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可见古今中外,鹪鹩都是作为以小搏大者形象出现的,惊人巧合。
书评人:爬行钢炮
25
如何阅读一棵树:探寻树木的生命密语
[英]特里斯坦·古利 著 四木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青豆书坊 2025-3
第一次推荐这本书的时候,被人听成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没听错,是树。古利就像自然界的福尔摩斯,把树当作密码本,彻底打破传统植物学框架。他从树皮褶皱里解读出季风轨迹,凭借年轮疤痕追溯气候变迁,借树冠形态判断方位,甚至将树洞看作树木自我疗愈的秘密之所。古利创造性地提出 “树木进化论”,向我们揭示先锋树种与顶级树种的生存博弈,阐释树根在困境中绕道生长的生存智慧。这本书不只是迷路者的森林指南,更是一门能唤醒现代人感官的自然启蒙课,带领我们一探自然界最古老的生存智慧 。
书评人:祝羽捷|作家、策展人、文化学者
26
父产科:缺失的男性生殖健康科学
[美]莱妮· 阿尔梅林 著 陆小溦 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科书院/雅理 2025-3
一百多年前,鲁迅先生说应该开设父范学堂,教男性“树人意识”:“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树人的先决条件是生的人健全可树。没有健康的“生人意识”,生的人就可能不健全,树不起来。耶鲁大学阿尔梅林教授的《父产科》,教男性树立健康的“生人意识”,也就是男性生殖健康意识。感谢陆小溦博士精心翻译,把这部观念革命的著作引进中文世界,“父产科”将成为具有长久活力的中文词汇。树立“父产科意识”,造福男性,造福子女,造福家庭,壮大民族。
书评人:李连江|香港大学政治学教授
27
天才肠道
[英]埃米莉·利明 著 牛雨谣 译
中信出版集团 鹦鹉螺 2025-3
这不是一本枯燥乏味、堆砌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的书,而是一本妙趣横生、幽默风趣且科学严谨的科普佳作。作者运用了简单且生动的语言将原本晦涩难懂的“肠-脑”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读者忍不住会心一笑或哈哈大笑。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它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你可以直接在餐桌上将书中的“10个秘诀”付诸实践,从日常饮食开始,运用“天才肠道法”逐步改善你的情绪和行为,在压力中也能保持平稳的心态,让你随时保持笑容满满、能量满满。
书评人:李园园|首批国家注册营养师
【艺术·生活】
28
中国绘画:元至清
[美] 巫鸿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纪文景 2025-3
在《中国绘画:远古至唐》《中国绘画:五代至南宋》里,巫鸿强调了对绘画媒材的发现,他倡议改变以画家为线索撰写绘画史的传统方式,转而立足于新发现的考古资料和可信的传世作品,将其作为重新构建画史叙述的基础。
而在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中国绘画:元至清》里,巫鸿的关注重点发生了改变,强调以画家为论述主体,但巫鸿没有停留于围绕画家谈画作,其独到之处在于,他把“文人画”作为变化中的概念和实践,将宏观历史潮流与微观个案相结合,以呈现绘画史更丰富的面向。
书评人:林颐|职业书评人
29
日本当代设计
[美]娜奥米·波洛克/娜奥米·波洛克 著 王昉 译
湖南美术出版社 后浪 2025-4
该书籍是1945年迄今日本当代设计汇总记录,包含100位设计巨匠的700件日用佳作。《泰晤士报》评价这本书:“ 对塑造了现代设计世界的日本设计师、工匠和技术的一次突破性研究。”书中完整地展示了日本从1945年至今获得世界认可的家具、餐具、家用电器、平面设计、纺织品和杂货,记录了日本设计从“模仿者”到“定义者”的蜕变。
【童书·绘本】
30
我滴马呀
黄竞欧 著 潘英姿 绘
上海教育出版社 心空间 2025-3
人和人,人和动物,人和植物,甚至物,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障碍,尤其是人,成年人,总是被各种包装物层层包裹,终会带着欲望困死在障碍里,因为过早地丧失了对世界的鲜活知觉。只有孩子还拥有跨越障碍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那是水晶球般的世界,在那里她通过另一种语言跟马成为生命之交。当然,这就像一个梦,马可以始终是梦里之马,有一天呱呱却会忽然醒来。
书评人:赵松|小说家、评论家
统 筹|钱琪瑶
编 辑|邓文静
渠 道|张天娇
来源:搜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