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贾府被抄,妙玉让强人掳了去,不知死活。倒是刘姥姥从园子里带走的那些杯盘,如今还在庄户人家的灶台上冒着热气。都说妙玉清高,可真正通透的,倒是那些能在泥地里打滚,起身时还能带笑的人。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本是一处为元春省亲而建的人间仙境,却成了太虚幻境在尘世的倒影。
大观园里的姑娘个个如花似玉,唯有妙玉活得像棵带刺的雪松。别的姊妹写诗作画逗闷子,她偏要守着栊翠庵的青灯,把日子过成苦行僧的模样。
贾府被抄,妙玉让强人掳了去,不知死活。倒是刘姥姥从园子里带走的那些杯盘,如今还在庄户人家的灶台上冒着热气。都说妙玉清高,可真正通透的,倒是那些能在泥地里打滚,起身时还能带笑的人。
人生这道槛,原不是躲进庵堂就能跨过去的。
妙玉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星。她出身官宦之家,因自幼多病而带发修行,特殊的成长经历塑造了其充满矛盾与挣扎的性格。她总是以浑身的锋芒与世界保持距离,仿佛将自己包裹在神秘的外壳之中。
“栊翠庵品茶”最能体现妙玉的性格。贾母携刘姥姥等人至栊翠庵,妙玉招待众人时,给贾母用成窑五彩小盖钟,其他人的茶具虽精致却有别。
当黛玉询问茶水是否为旧年雨水,妙玉竟冷笑斥其为“大俗人”,毫不留情的评价让心高气傲的黛玉也无言以对。对待宝玉,妙玉态度微妙,将自己常用的绿玉斗给他,还半开玩笑表示独来不招待。而她毫不留情要扔掉刘姥姥用过的成窑钟,更常遭诟病。
在妙玉眼中,刘姥姥代表世俗与粗鄙,用过的物品便被玷污,即便成窑钟价值不菲也不屑一顾。然而,深入了解后又会发现她重情重义。
宝玉生日时,她送去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粉色贺卡,暗藏难以言说的心意;黛玉和湘云联诗陷入困境,她及时出现续出精彩诗篇,拯救诗会。
妙玉的诗作风格独特,月下连诗时“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充满暗黑哥特风,与传统闺阁诗风迥异。诡异奇崛的意象,恰似其内心世界的投射,既有对世俗的抗拒,又暗含无人能懂的孤独与恐惧。
她对“槛外人”身份的执着,让其在追求超脱的道路上陷入自己编织的牢笼,成为一个既追求超凡脱俗,又难掩内心情感波澜;既想远离尘世污浊,又不自觉被卷入其中的矛盾综合体。
谈及妙玉,不得不提香菱。香菱一生坎坷,从甄士隐的掌上明珠,到被拐后的悲惨遭遇,再到薛家的艰难生活,命运对她并不友好。
她本家境殷实,自幼备受宠爱,却因元宵被拐坠入黑暗深渊。被拐后辗转贩卖,最终成为薛蟠侍妾,在薛家饱受薛蟠粗暴、夏金桂善妒之苦。
即便身处泥泞,香菱依然怀揣对诗的热爱,保持内心纯真与热情。她向黛玉学诗时的执着专注令人动容,“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等诗句虽稚嫩却饱含真情,是其在苦难中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她不被生活苦难打倒,反而在诗中找到心灵慰藉,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使其形象熠熠生辉。
妙玉出身官宦,出家后在大观园生活优渥,却困于自己设定的“高雅”框架。她执着于与世俗划清界限,将“俗”与“雅”当作公式坚守,反而失去对生活本真的感受。
她在栊翠庵用名贵茶具、收集多年的雨水泡茶,看似高雅,实则用外在之物武装自己,掩饰内心不安与迷茫。与香菱相比,妙玉虽才华过人,却被执念束缚,在追求超脱时忘却真正的超脱源于内心从容。
邢岫烟、刘姥姥等看似平凡之人,历经生活磨难,却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善意,他们才是真正参透生活的人。
邢岫烟出身贫寒,在贾府寄人篱下,却为人豁达、不卑不亢。她与妙玉曾为故交,深知妙玉性格为人。她告诉宝玉,妙玉自认为“倒于铁槛之外”,所以自称“槛外人”,但实际上妙玉并未真正参透“槛内”与“槛外”的真谛。邢岫烟身处世俗,却有超脱心境,懂得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被外界左右。
刘姥姥来自农村,为生计到贾府打秋风,却未失尊严,以幽默豁达赢得众人喜爱。在大观园中,她的言行虽被当作笑料,却蕴含生存智慧。
她进大观园时,将自己扮成“女篾片”,用夸张的言行逗得众人捧腹大笑,看似是在“丑化”自己,实则是用这种方式巧妙地拉近与贾府众人的距离,为自己和家人谋求一些生存资源。
面对贾府众人的戏谑,她不恼不怒,反而配合演出,这份能屈能伸的处世哲学,远超许多自诩清高之人。
当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恰逢贾母设宴。面对满桌珍馐,她说出“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这般粗鄙却充满生活气息的话语,瞬间将宴会气氛推向高潮。她并非不知体面,而是懂得在合适的场合,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赢得他人好感。
在与贾府众人的交往中,刘姥姥展现出的善良与感恩同样令人动容。离开贾府时,她带走了众人赠送的财物,同时也真心实意地为贾府祈福,这份淳朴的情感,在贾府这个尔虞我诈的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素材源自@历史剥壳|张志浩播客
来源:动物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