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上985,表弟念技校,我通知他来吃升学宴,没想到他把我删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12:19 1

摘要:手机屏幕亮起的刹那,我看见了那条系统提示:"你已不是XX的好友,请先发送好友申请。"那是表弟的微信号,而我,刚拿到985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准备第一时间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手机屏幕亮起的刹那,我看见了那条系统提示:"你已不是XX的好友,请先发送好友申请。"那是表弟的微信号,而我,刚拿到985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准备第一时间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九七年的夏天,蝉鸣声像是被太阳烤化了一般粘稠。老城区的那条青石板路上,路边的槐树投下斑驳的树影,我与表弟小鑫总是结伴而行,书包在背上一晃一晃的。

我们住在同一个六层砖瓦结构的老单元楼,他家在五楼,我家在三楼,每天清晨,楼道里回荡着他那洪亮的嗓门:"刘阳,上学啦!"

那时候,单元楼里的门几乎都是虚掩着的,邻里之间串门如同回自家一般随意。小鑫的妈妈常常端着刚出锅的蒸南瓜来敲我家的门:"孩子他爹在纺织厂拿了工资,买了些南瓜,给你家尝尝。"

我妈则会在腊月蒸好的笼屉米粉分给楼上楼下的左邻右舍。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特有的人情味儿,浓郁得化不开。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和小鑫趴在自家的老式竹席上,听着窗外的老式落地电扇"呼啦呼啦"地转,一边嗑着五分钱一包的瓜子,一边看着中央台播的《西游记》。

"刘阳,咱俩以后一起考大学吧!"小鑫突然转过头,眼睛亮晶晶的。

我拍拍胸脯:"那还用说?到时候咱俩上一个大学,住一个宿舍,吃一个食堂!"

"一言为定!"他伸出小拇指,我们俩勾住,在那个信念纯粹的年纪许下了约定。

转眼到了高中,我们依然同班,只是小鑫家里的情况开始变化。九十年代中期的国企改革大潮中,小鑫爸爸所在的纺织厂开始裁员。

那年冬天特别冷,小鑫家换不起煤球,我们两家就挤在我家那个小小的客厅里,围着煤球炉取暖,听着收音机里播报的新闻。

"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收音机里传来播音员标准的普通话。

小鑫爸爸抽着烟,眼神黯淡:"这次厂里又要裁五百人,我这个车间主任怕是也保不住了。"

我爸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兄弟,大不了咱去摆个小摊,总能熬过去。"

高三那年的寒假,小鑫家里终于等来了那张盖着红印章的通知书——小鑫爸爸正式下岗了。领了几千块钱的补偿金,一家人的生计顿时成了问题。

高考前一个月,放学路上,小鑫罕见地掏出了一包"红塔山",两块五一包的那种,在树荫下点上。

"刘阳,我决定报考技校了。"他的声音很平静,眼神却飘忽不定。

"啥?咱们不是说好一起考大学吗?"我一时没反应过来。

"技校学汽修,两年就能出来赚钱。我爸下岗了,家里揭不开锅,我不能再让他们负担我上大学的费用了。"他深吸一口烟,烟雾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苍白。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沉默。那个年代,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对普通工人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尤其是对一个下岗工人的家庭。

高考结束的那个傍晚,我们坐在县城边上的小河堤上看夕阳。河水缓缓流淌,远处工厂的烟囱冒着袅袅白烟,天边染上了一层橘红色。

小鑫又掏出那包"红塔山",递给我一支。我摇摇头,他就自己点上,深吸一口,烟雾在暮色中缓缓散开。

"刘阳,你一定能考上好大学。"他说这话时,脸上有一种我读不懂的神情,既是羡慕,又带着一丝释然,还有什么更复杂的东西,我当时想不明白。

成绩出来那天,县一中的黑板报上贴满了录取喜报。我爸妈接到电话通知匆匆赶来,看到我的名字赫然在榜,激动得差点晕过去。

"儿子,你考上985了!考上985了!"我爸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一向节俭的他当场决定:"回去就准备摆升学宴,请咱们所有亲戚吃饭!"

我第一时间想到小鑫,掏出手机想发微信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可微信好友列表里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名字。再次搜索添加,系统提示我:"你已不是XX的好友,请先发送好友申请。"

我愣住了,不明白为什么。那个与我一起长大的表弟,从小到大形影不离的发小,怎么会突然与我断了联系?

接下来的几天,我多次去小鑫家找他,可每次都扑空。小鑫妈妈神色黯然:"孩子去技校报到了,这两年可能都不怎么回来。"

我忍不住问:"阿姨,小鑫为啥把我微信删了?"

小鑫妈妈叹了口气:"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这人倔,可能是觉得你们以后的路不一样了吧。"

离开小鑫家,我心里空落落的。抬头看着那个我们曾经一起爬上爬下的楼梯,记忆中全是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打闹、一起约定未来的画面。

八月底,我背着行李准备去省城上大学。妈妈塞给我一个旧式录音机:"带上,听听歌,免得想家。"爸爸则塞给我五百块钱:"够不够?不够再跟爸说。"

在县城汽车站等车时,我偶然看见小鑫骑着一辆破旧的雅马哈摩托车从马路对面疾驰而过。他戴着头盔,背影既陌生又熟悉。我想喊他,可他已经消失在了拐角处。

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宿舍里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我们聊着网吧、游戏和青春期的懵懂情愫,一起熬夜赶作业,一起偷偷用热得快煮泡面。

但每当深夜独处时,我总会想起小鑫。我们明明约定一起上大学的,现在却走上了不同的路。我试着给他发信息,可始终没有回应。

大一寒假,我急切地想见小鑫一面,可回到县城后才发现,整个县城都在变化。老城区正在拆迁,我们住了十几年的老单元楼贴上了拆迁公告,居民们正陆续搬到新建的小区。

小鑫家已经搬走了,邻居告诉我:"听说搬到东边的廉租房去了,具体哪栋楼不清楚。"

我在寒风中站了许久,看着那个即将消失的老楼,心里说不出的滋味。那些年我们一起上学放学的日子,一起在楼道里捉迷藏的笑声,都将随着这栋楼一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大二开学前,我在老县城的修车铺闲逛,打听小鑫的消息。一个戴着鸭舌帽的老师傅指着街角的一家小店:"城西那边有个年轻人,听说也是学汽修的,可能是你要找的人。"

循着指引,我来到了一家不起眼的修车铺。铺子不大,却整齐干净,墙上挂着各种扳手和零件,地上几个旧轮胎堆在一起。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人正专注地修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满手的机油映着冬日的阳光泛着光泽。

"小鑫?"我试探着喊道。

那人抬起头,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低下头去,继续摆弄着手中的自行车。

"真是你啊,好久不见了。"我走近几步,看清了他的脸。两年不见,小鑫黑了,也瘦了,眼睛下面有明显的黑眼圈,手上全是修车留下的老茧。

"你来干啥?"他的声音有些生硬,不再是记忆中那个活泼开朗的小鑫。

"明天我生日,爸妈要请客,你也来吧。"我努力想让气氛活跃起来。

"没空。"他的回答干脆利落,头也不抬。

我有些生气了:"为啥删我微信?咱俩从小一块长大,十几年的交情,有啥说不开的?"

小鑫终于站起身,擦了擦手上的机油,眼神闪烁:"刘阳,你现在是大学生了,以后的路不一样了。你看看你,衣服干净,手也白净。再看看我..."

他伸出双手,粗糙的老茧和机油的痕迹刺痛了我的眼睛。那双手曾经与我一起翻书写字,一起打篮球,一起许下远大的梦想,而现在,却早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

"这手配不上握笔杆子。"他自嘲地笑了笑,"咱们不是一路人了。"

话音刚落,修车铺的电话响了。是那种老式的转盘电话,铃声刺耳。小鑫接起电话,简短交谈后挂断:"得去修车,你先走吧。"

我没走,而是坐在铺子门口的木板凳上等他。天渐渐黑了,街上的霓虹灯一盏一盏亮起,小贩们推着三轮车吆喝着卖烤红薯、糖炒栗子。我想起小时候,我和小鑫攒钱买一个烤红薯,掰成两半,坐在路边有说有笑地吃着。

傍晚时分,小鑫背着工具箱回来,看见我还坐在那里,愣了一下:"你还没走?"

"等你一块吃饭。"我站起身,指着街对面的小饭馆,"咱俩好久没一起吃饭了。"

他摇摇头:"我还有活儿。明天还要早起去批发市场进货。"说完便钻进了铺子后面的小房间。

我刚想跟上去,一个挑着担子的老太太经过,叫住了我:"小伙子,是你啊。"

我定睛一看,是我们小区的食堂师傅王大娘,现在改行卖豆腐了。

"大娘,您认识我?"我有些惊讶。

"怎么不认识,你小时候最爱吃我做的红烧肉。"王大娘笑着摇摇头,看了看修车铺,叹了口气:"别等了。你表弟啊,白天修车,晚上去批发市场卸货,半夜还去饭店洗碗,哪有功夫吃饭?"

我心头一紧,追问:"他为啥这么拼?"

"他爸下岗后得了肺病,家里欠了不少债。搬家又花了钱。这孩子啊,硬是扛起了一家人的担子。"王大娘的眼中闪过怜惜,"他还经常提起你,说你考上好大学了,以后有出息。每次你放假回来,他都躲着走,怕耽误你的前程。"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小鑫不是瞧不起我,也不是嫌弃我,而是不想让我看到他的窘迫与无奈。那个曾经约定一起考大学的少年,如今却因为生活的重担而不得不放弃梦想。

我心中一酸,默默离开了修车铺。走到街角,回头看了一眼那个简陋的小店,窗户里透出微弱的灯光,映照着小鑫忙碌的身影。

第二天一早,我骑着自行车来到修车铺,却发现门锁着。问了隔壁卖早点的大爷,得知小鑫凌晨就出门了,去批发市场进货。

我没有离开,而是在附近转悠,最后发现了小鑫住的地方——修车铺后面的一间小屋。推开虚掩的门,屋内陈设简单得可怜:一张木板床,一个旧衣柜,墙角摞着几本书。桌上是一盏台灯,旁边散落着笔记本和几本汽修教材。

我轻手轻脚地退出来,骑车去了市场。买了两斤红烧肉,一块东坡肘子,还有几个菜,又去供销社买了一瓶老白干,是小鑫爸爸最爱喝的那种。

下午回到修车铺时,小鑫正在修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看见我提着东西回来,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这是啥自行车啊,这么认真地修?"我放下东西,装作随意地问道。

"给你修的。"他声音低沉,不好意思地低着头,"听说你学校很大,骑车上课挺远的。这车我从收废品的老头那儿买的,重新给你加固了车架,换了新链条,再骑十年没问题。"

我的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原来他删了我的微信,却还一直惦记着我,还为我准备了这份礼物。

"谢谢你,小鑫。"我声音有些哽咽。

他抬头看了我一眼,随即又低下头去:"别谢我,都是自家兄弟。"

我掏出手机:"加回来吧,咱俩是亲兄弟,有啥事不能一起扛?"

他犹豫了一下,接过手机,点击通过。"我不是故意删你,就是..."他的话没说完,眼神闪烁。

"我知道,我知道。"我不等他说完,打开酒瓶,倒了两杯,"来,喝一个。过去的都过去了。"

窗外夕阳西下,斜照进简陋的修车铺。我们就着红烧肉,一口酒,一口菜,说着这些年的经历。

小鑫脸微微泛红,酒精似乎让他放下了戒备:"我那会儿删你微信,是怕你看不起我。你考上985,我却只能上个技校,还得打三份工养家。我怕自己成了你的包袱。"

"胡说什么呢,"我给他夹了块肉,"咱俩是什么关系?从小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什么时候在乎过这些?"

"可我真的配不上当你的朋友了。"他低着头,声音闷闷的,"我现在一无所有,就这么个破修车铺,挣不了几个钱。"

"你有梦想,有担当,有责任心,这比什么都强。"我认真地看着他,"告诉我,你现在还有什么梦想?"

小鑫沉默了一会儿,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我想开一家自己的汽修厂。不是这种小修车铺,是真正的汽修厂,能修各种车,能招工人,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个梦想好啊!"我举起酒杯,"为了你的汽修厂,干一杯!"

他也举起杯,与我碰了一下,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我现在白天修车,晚上去技校夜校学习专业知识,争取早日拿到高级技师证。等攒够钱,就租个大一点的门面,开始真正的创业。"

"有志气!"我又给他倒了一杯,"明天,必须来参加我的升学宴。我想让爸妈见见你,他们一直很惦记你。"

我递给他升学宴的请柬,小鑫接过去,手有些发抖:"我...我这样子去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你是我亲表弟,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我拍拍他的肩膀,"而且,你有你的梦想和奋斗,一点不比我差。"

第二天的升学宴上,小鑫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提前半小时就到了饭店,帮着我爸妈张罗各种事情。

我妈看见他,心疼地拉着他的手:"小鑫,瘦了这么多,来,多吃点。"我爸则拉着他详细询问修车铺的情况,还表示要给他介绍客户。

席间,亲戚们都知道小鑫的不易,纷纷给他敬酒,鼓励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小鑫被这样的温暖包围着,眼眶红红的,时不时抹一把眼睛。

饭后,我拉着小鑫到饭店后院的小花园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他:"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拿去贴补家用吧。"

小鑫坚决推辞:"不行,这是你上大学的钱。"

"放心,够用。我在学校有勤工俭学的机会,不会缺钱的。"我塞到他口袋里,"咱们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他握紧信封,重重地点了点头:"等着瞧吧,我一定会成功的。等我有出息了,一定加倍报答你!"

十年后的一个夏天,我从北京回到县城。这座小城已经焕然一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宽阔整洁,曾经的老城区已经变成了商业中心。

我在导航的指引下,来到了城东的一处工业园区。"鑫亮汽修"的大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口停着各种各样的汽车,里面十几个身着统一工装的技师正忙碌着。

小鑫不再满手机油,而是穿着整洁的工装,指导着几个年轻技师工作。看见我来,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大步走过来,一把抱住我:"老哥!你可算回来了!"

十年的时光在他脸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比过去更加坚定自信。

"厉害了啊,这么大的汽修厂!"我环顾四周,由衷地赞叹。

"走,带你参观参观我的地盘!"小鑫拉着我的手,像小时候一样兴奋。

汽修厂占地近千平米,分为几个功能区,设备一应俱全,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小鑫骄傲地介绍:"现在厂里有二十多号人,都是我从技校里挑的好苗子,培养出来的。去年营业额突破五百万,今年估计能到七百万!"

参观完回到办公室,小鑫从冰箱里拿出一瓶自酿的米酒,笑着说:"尝尝我自己酿的米酒,按我爸的老配方改良的,比以前更醇。"

酒香浓郁,回味悠长。小鑫举起杯:"记得那年你的升学宴吗?我穿着油腻的工装去,你爸妈却把我安排在主桌上。那天回家,我把你给我的钱全交给了我爸,帮他报了职业培训班。现在他已经是社区里的电工组长了,身体也好多了。"

"你做得对。"我也举起杯,与他相碰,"现在看来,咱俩走的路虽然不同,但都没有辜负当初的梦想。"

小鑫放下酒杯,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泛黄的信封:"知道这是什么吗?"

我仔细一看,竟是十年前我塞给他的那个信封,里面的钱分毫未动。

"这些年,我一直留着它,没舍得用。"小鑫眼中含着泪光,"它提醒着我,世界上有个人一直相信我,支持我,即使在我最落魄的时候。"

我喉头一哽,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不用说这些。"

窗外,一群穿着校服的高中生有说有笑地经过,他们正青春年少,满怀梦想,一如当年的我们。

小鑫看着窗外,若有所思:"刘阳,你说我们当年要是一起考上大学,现在会是什么样?"

我笑了笑:"可能我们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挤着地铁,熬着夜,为房贷车贷发愁。"

"那还不如现在呢!"小鑫哈哈大笑,"我自己当老板,想几点来就几点来,多好!"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我们脸上。我举起酒杯,轻声说道:"兄弟,不一样的路,一样的情。"

小鑫也举杯相碰:"一样的情,不变的心。"

那一刻,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夏天,两个少年坐在河堤上,许下青春的约定。虽然我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心中的那份情谊,却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来源:怀旧的岁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