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周刊·才艺坊 | 民间艺术的烟火与呼吸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13:36 2

摘要:“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黔西南州兴仁市居住着汉、布依、苗等16个民族,各种文化交融,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盒,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有趣又珍贵的宝物。兴仁市第七小学学生们的绘画作品扎根于本土文化,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多个文化符号或图案融合在一起,不仅彰显了

4月18日《贵州教育报·少年派周刊》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体现了民族的精神特质。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黔西南州兴仁市居住着汉、布依、苗等16个民族,各种文化交融,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盒,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有趣又珍贵的宝物。兴仁市第七小学学生们的绘画作品扎根于本土文化,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多个文化符号或图案融合在一起,不仅彰显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更映照了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无限憧憬。

当我们触摸绣绷上布依族匠人指尖的温度,辨认文物陶罐中古老纹样的变奏,欣赏出土于兴仁交乐的汉代铜车马,惊艳于传统节日里的“铁板花”,实则是在解码中华文明最本真的美学基因。这些从民间土壤里生长出的艺术,始终在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生命力,在百姓的日常生活里,在代代相传的烟火故事里。

《火花与童趣》

兴仁市第七小学五(6)班 王子博

点评:这幅画色彩鲜明,以蓝色夜空为背景搭配绚丽的烟火图案,营造出热闹欢快的氛围,人物形象生动。铁匠的动作充满力量感,孩子们的表情和姿态传递出兴奋与好奇,展现出对打铁板花的浓厚兴趣,既传递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感受到童真童趣,引发对民俗文化传承的思考。

《布依人的春天》

兴仁市第七小学二(8)班 桂辉睿灵

点评:贵州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小作者选取了布依人春天播种的情景,以点带面展示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端午绣针情》

兴仁市第七小学二(3)班 岑枝润

点评:作者小朋友是布依族,画中主要表达的是布依族的刺绣,刺绣纹样是传统节日“端午节”和兴仁市本地的鲤鱼苗寨,背景是蜡染,作者巧妙地把传统节日、刺绣、蜡染和本土风情结合起来,表现出布依刺绣的文化内涵和“绣绘一体”的理念。

《最美家乡——真武楼》

兴仁市第七小学四(7)班 黄琪琪

点评:这幅画让人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小朋友,把蜡染工艺结合本土风景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出来,这一点做得很好。

《风筝与少女的雅集》

兴仁市第七小学五(8)班 李芸熙

点评:作品展现了身着不同风格服饰的少女围绕长桌,进行手工创作等活动,周围还有形态各异的风筝,营造出一种富有生活情趣与艺术氛围的场景,传递出传统文化与休闲生活融合的美好意境,将人物活动与风筝元素结合,构思新颖独特。

《马面裙》

兴仁市第七小学二(5)班 魏语欣

点评:这幅以马面裙为题的绘画作品,让我们不仅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华美与精致,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小朋友在选择用色上非常大胆,主色调蓝色,黄色的小花朵来点缀马面裙,还在裙摆处画上了花边,足以看出她的用心。

《恭贺新年》

兴仁市第七小学二(10)班 杨紫涵

点评:这幅国画用笔老辣,构图简洁,寥寥几笔勾勒出春节的典型场景,营造出春节的喜庆氛围。小作者的喜悦心情跃出纸面。

《历史的记忆·铜车马》

兴仁市第七小学四(9)班 金钱熠

点评:作为兴仁的历史文化名片——东汉铜车马,出土于兴仁市雨樟镇交乐乡,小朋友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对铜车马进行了介绍,与画面相辅相成,帮助观者更好理解创作主题,增添了文化气息。画中铜车马纹饰线条流畅,用淡彩来表现质感和氛围,表达了小朋友对兴仁历史传统文化的关注。

《陶壶》

兴仁市第七小学二(7)班 李泳菁

点评:陶壶造型把握准确,线条勾勒简约又古朴,自然流畅;陶壶上的图案对比鲜明,既展现传统陶器纹饰韵味,又融入现代线描创意,使作品兼具古朴与时尚感。采用黑、棕为主色调,质朴且契合陶器实际色彩,黑色背景与白色线条形成反差,突出主体,使整体色彩搭配协调统一。

《青铜鼎》

兴仁市第七小学五(4)班 兰芷菡

点评:作品布局简洁明了,青铜鼎居于画面中心,成为视觉焦点,四周的文字布置疏密得当:背景采用撕裂纸张效果,增添古朴、沧桑氛围;色彩运用上,主体青铜鼎以深沉的青绿色搭配古朴纹饰,体现其年代感与质感;背景的棕色与主体青铜鼎的绿色对比强烈,使主体更突出。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