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车展开幕在即,然而汽车媒体都能感受到,有一半的重磅新车,都选择在车展前一周开启了专场“之夜“发布。
上海车展开幕在即,然而汽车媒体都能感受到,有一半的重磅新车,都选择在车展前一周开启了专场“之夜“发布。
这样做的原因我认为非常简单:类似鸿蒙智行这样动辄4000人规模的新品发布会,根本就不是车展发布会这样的规模和势能可以比拟;
而像沃尔沃XC90这样耐心讲述一个关于安全的信仰,更不适合放在嘈杂的车展现场——专场发布会,肯定会有更充分的时间,观众也会更有耐心。
另外一点就是上海车展在此之前因为某些内部原因迟迟未敲定主办方,但车企的新车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最稳妥的方式,就是自己掌握主动权,在车展前进行发布。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但大家都不会明说的原因:
经过2024年的北京和广州两场车展,难保上海车展的流量又聚集在小米和雷军身上。雷军巡场,其他品牌传播白干一场……为了避免这样的风险,宁愿自己单开,提前发布。
本文将从我个人的角度,从小米最近的营销节奏入手,预测小米营销的下一步。
首先抛个结论吧:我认为今年的上海车展,雷军巡场的可能性很低。小米YU7也不会出现在上海车展。
但这并不表示和YU7有重叠的竞品会松一口气,因为按照我的猜测,小米接下来的节奏,可能会更深刻地影响中国汽车市场。
先叠个甲:
以下均是我从个人角度的观察和预测,我没有任何内部信息,正如我经常写媒体和营销趋势预测一样。
01
复盘:被打乱的小米YU7营销节奏
2025年3月29日晚,安徽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的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小米YU7的营销节奏。
因为在这天之前,小米在2025年最重要一款车的营销大幕,才刚徐徐展开:
3月24日,雷军回到武汉大学参加“主题班会”,3月25日中午在个人微博发文,并晒出了自己与小米YU7在武汉大学樱花树下的合影。
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YU7的首次“官宣定妆照”。
晒出YU7首波官方照的3月25日下午,雷军发了一条来自于中汽中心的视频,宣布SU7在相关安全测试中表现优异。3月25日晚上,又追加了一条图片更多的YU7和SU7在武大樱花下的官方美图。
对于YU7的预热,随后紧锣密鼓的出现在3月26日、3月28日、3月29日、3月30日的内容中。如此针脚密集的节奏,也就意味着YU7距离真正面对公众亮相的时间,并不远了。
3月29日深夜,车祸发生;4月1日晚上,雷军正式回应此次事故。在此之后的4天没有再发任何微博。
4月6日,是小米15周年的日子。雷军用十分简短的语言,表达了一下态度:
“这只是开始,我们会继续努力。”
再次发送微博,已经到了4月15日,雷军转发了新浪科技关于“小米3月激活量中国第一”的新闻,内容只有一句话:
“感谢大家支持”。
4月17日中午,雷军推送了一条有关小米服务公益活动的内容,口吻更像是一则品牌官宣,少见的隐去了所有个人化表达的痕迹。
02
总结:小米YU7按下暂停键,我们能学到什么?
复盘了雷军从3月25日至今的社交媒体发文节奏,我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观点:
1、 在3月30日,对于YU7的宣发肯定只是一个常规动作——且不说这条微博发布的时间是当日早上7点过,也就是车祸事件刚发生不久;单说雷军的微博你不会觉得是临时兴起随意发布的吧?肯定是前一天就已经全部准备好了,早上7点钟只是“按时”推送而已。和车祸本身没有关联。
2、 然而从发文数量来看,在这条微博之后,数量已经明显减少。并且再无YU7的消息。这也就是说——整个YU7的宣发节奏,迅速按下了暂停键。
3、 至于有些人说YU7的宣发,是为了盖住车祸事件的热度,这一点在时间线的复盘上,完全是子虚乌有和无稽之谈。
会有这样的说法,更多是因为雷军的微博只是“发源地”,扩散到全网的时间会有一定延迟,从3月25日正式开启的整个(差不多算是被拉满的)节奏,恰好在4月1日前后会达到一个传播峰值而已。
而受众的感知,总会比第一条微博发出时,略晚一步。
4、 但我依然要承认,这个传播节奏按照常理来看,确实会恰好在时间点和爆发力、传播力上,完全盖过一般热度的其他负面新闻。
只是这一次,并没有。
也可以看出,SU7车祸事件在对于小米汽车的影响上,确实属于是“核弹级”的。
5、 这也反映出小米营销团队令人惊叹的反应速度,等于就是在车祸事件发生之后,除了发出一条原本在节奏之中的YU7内容之外,YU7的官宣节奏直接暂停。
03
我的观察:小米现在在做什么?
确切说,只是YU7的官宣节奏按下了暂停键,但是小米的营销其实并没有暂停。
如上所述,雷军的微博依然在更新,只是更新的速度明显变慢。
而从更新的内容中来看,也非常符合传播心理学:
诚恳回应车祸事件-简单表态15周年-小米公益的企业宣传。
在广场类社交媒体上,什么都不发是一种姿态,发了什么内容,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试探。尤其是4月17日的“公益”,留意一下评论区,你会发现公益是极具正向感召力的,因此“美好”“感动”也会成为受众共情的主基调。
作为一名心理学研究生,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面对质疑但不想解决问题时,高明的心理操纵手段是什么:
认可-反省-共情-狡辩。
这个步骤也正是心理操纵(PUA)的一个通用定式,因为你会发现高明的心理操纵者,就是会让看似正确的一方(被操纵者)到最后(在外人看来)莫名其妙的真心原谅自己。
放在传播上,这个定式我认为可以简单改变一下:认可-反省-共情-共情-遗忘。
在很多时候,时间都是处理危机公关最好的解药。但我并不是说问题不需要被处理和解决——只是处理和解决的每一步,并不需要公开而已。在等待热度褪去的过程中,才是最考验公关能力的时候。
几点观察:
1、 虽然YU7停止了官宣节奏,但YU7的身影却从未在互联网上消失。在社交媒体上,你总是能经意或者不经意看到YU7的路人街拍视频或者照片,毕竟外观已经由“武大樱花照”官宣解禁,不需要再遮遮掩掩。
2、 我在4月17日已经看到了YU7的内饰低精度图片。
3、 在4月15日,应该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看到了一个热搜词条:“SU7坠崖车主发文感谢雷军”。说的是一位女子驾驶小米SU7翻下山崖,全车人只受了一点皮外伤,然后,她买了第二辆SU7。
做传播的人假如认为这是你“不经意看到”的,一定在专业上是不及格的。受众所能看到的、具备大量传播生命力、尤其是上了热搜的内容,一定是有人有意识让你看到的。
比如我们上个月做的一条SU7能耗测试,突然间就多了很多流量,留言的也都是正面发言,阵容整齐且时间集中。
我要再说一下我的观点:什么都不发是一种姿态;但发了什么内容,在我眼中则是一种试探。
而为什么坠崖车主的“当事人微博”为了发这个感谢雷军的视频之前,并没有任何发文痕迹(因为发过的内容可以隐藏也可以删除所以不能武断说就是个新号)?博主在3月28日喜提新车、为什么刚好在4月15日发出视频并直接以“感谢”为名上了热搜?
这个就和最近为什么一下子多出了很多关于SU7撞车和车祸的视频一样。
只能说是命运的安排吧。
所以在我的观察中,小米当下的传播节奏就是:
YU7在试探,小米在共情。
04
我的猜想:小米和YU7的下一步
在等待负面事件影响逐渐过去的同时,我也同样看到了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命运之力,在不断让受众有意无意地看到小米SU7各种车祸的画面。时间不论、结局不管,反正高饱和度色彩的SU7一如既往亮眼。
我也猜测有看不见的角逐正在水下进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
黑水军和黑公关,是不应忽视的行业乱象且行走在违法边缘,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查证也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我相信随着行业对于这一乱象的重视,将来一定有望得到解决。
但现在暂时还解决不了。
所以在我眼里,“坠崖车主感谢雷军”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口碑对冲。这个操作我不做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只是单独提出来给大家作为启发和参考。
那么,小米下一步会做什么?以下全是我的猜测,也是本文的干货:
1、 YU7将会继续以野生方式,有节奏但不把节奏拉满地保持热度。在有关屏幕的前IP台内饰图出现之后,座椅细节、空间细节等图应该也不远了。
2、 YU7我认为一定不会以正式展车形式出现在上海车展。毕竟“小米汽车确认YU7不参加上海车展”的词条也上了热搜——或许,在正常传播中,这种表态也有可能成为拉爆现场惊喜的烟雾弹。但放在当下,我认为小米不能再冒险给自己贴上“高管说话不可信”的标签。
所以这个信息是可信的。
3、 YU7的发布,我认为也不会早于5月下旬。不为别的,假如小米和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一致的话。但YU7的官宣应该会更早一点。
4、 YU7的官宣在等待一个时机。当下对于智驾相关“明文规定”的探讨和热议,我看来是恰逢其时的,在大势的营造上也是对小米本质上更有利的,不管其和SU7事件是否有关。
5、 我认为对于小米而言,真正能够全面实现营销反转,最高明的手段,是通过产品本身去呈现。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所以我大胆预测并且强烈建议的就是:
宣布YU7全部采用激光雷达方案,彻底放弃纯视觉方案,让小米汽车的智驾安全,从用户感知度最高的硬件上直接加码,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6、 我之所以会这样猜想,是因为零跑都能把激光雷达带到12万级的车上,小米凭什么不能全系激光雷达?
7、 但假如小米真的给YU7全系装上激光雷达,对于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来说,可能是不亚于比亚迪“全民智驾”的事件。因为依靠小米的传播势能:“纯视觉”方案会很容易被盖上“不可信”的标签,并有可能在一般受众心智中,与此次车祸事件深度绑定。
8、 假如这个猜测成真,有多少刚上市或者是将上市的竞品车型将会面临“上市即落后”的困境?我没(敢)细想。
9、 另外,我又回看了我所看到的、关于YU7或官方或野生的视频和图片——居然几乎都看得到激光雷达。
最后,我要揭晓一个悬念:面对类似的负面传播,或者是现实生活中,当重要关系对象指责、质疑你时,到底什么才是最容易赢得对方信任的方式呢?
认可-反省-共情-改变。
小米已经做到了前三点,假如小米能将YU7变成某个引领变革的契机,那将会是一场史诗级的营销翻盘。
来源:驾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