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的重要载体,旨在通过构建多元化产业融合模式,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样板。当前,我国正处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一)政策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的重要载体,旨在通过构建多元化产业融合模式,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样板。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转型升级关键期,亟需以示范园为抓手,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
(二)区域发展需求
本地区农业资源丰富,但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城乡融合不足等问题。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有助于整合区域资源,推动农业与加工、文旅、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激活乡村经济活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河南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二)建设地点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覆盖5个行政村,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三)建设主体
由洛阳市政府平台公司牵头,联合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农民合作社名称等多方主体共同建设运营
(四)建设期限
2025年5月-2030年5月,共5年,分三期推进
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一)总体定位
打造集“现代农业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文旅体验、数字农业示范、生态循环发展”于一体的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融合模式。
(二)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
1. 现代农业核心区
建设高标准智慧农田,推广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灌溉、智能施肥、病虫害远程监测;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连栋温室、智能大棚,种植高附加值果蔬、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建立良种繁育基地,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新品种研发与推广。
2. 农产品加工物流区
建设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生产线,重点发展休闲食品、功能性农产品、生物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配套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3. 乡村文旅融合区
依托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开发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研学教育、民宿康养等文旅项目;打造农耕文化博物馆、非遗手作工坊,举办乡村文化节、丰收节等特色活动;建设生态景观步道、休闲垂钓区等配套设施。
4. 生态循环示范区
构建“种植 - 养殖 - 沼气 - 有机肥”生态循环体系,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建设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设施,降低园区能耗。
四、实施路径
(一)基础设施建设
1. 完善园区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实现“五通一平”;
2. 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整合产业数据、环境监测、物流信息等资源。
(二)产业融合机制构建
1. 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推广订单农业、土地入股、劳务用工等合作方式,确保农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
2. 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
3. 品牌共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统一产品标准与包装,提升市场影响力。
(三)运营管理模式
1. 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统筹政策协调、招商引资、项目监管等工作;
2. 引入专业化运营团队,负责园区日常运营、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
3. 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运营。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6.8亿元,具体如下:
1. 基础设施建设:3亿元
2. 产业项目投资:1.8亿元
3. 科技研发与人才培训:1亿元
4. 其他费用(含预备金):1亿元
(二)资金筹措
1. 政府支持:申请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8亿元;
2. 社会资本:吸引企业投资、银行贷款、产业基金等2亿元;
3. 自筹资金:建设主体自筹3亿元。
六、预期效益
(一)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4亿元,带动就业1000人,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园区企业年利润增长8%。
(二)社会效益
1.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缓解人口流失问题;
2.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乡村面貌;
3.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三)生态效益
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超90%,减少面源污染;推广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及地方在土地、税收、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制定园区专项扶持措施。
(二)组织保障
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三)人才保障
引进农业科技、产业运营、电商营销等专业人才;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风险防控
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项目建设与运营监管;完善应急预案,降低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影响。
八、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产业基础扎实、规划科学合理、运营模式可行,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通过示范园建设,将为区域农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议尽快批准实施。
来源:幻丝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