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一代鞋王达芙妮:都以为它倒闭了,没想到又复活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14:43 2

摘要:把时间倒回到30年前,可能那时候的很多人都会觉得达芙妮“高不可攀”。它就像今天的始祖鸟、CL高跟鞋一样让人仰望。可没想到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鞋王”,也会走到没落、过时的境地,被年轻一代嫌弃,认为款式又老又土,简直就像女鞋中的梦特娇,——大妈专属!

把时间倒回到30年前,可能那时候的很多人都会觉得达芙妮“高不可攀”。它就像今天的始祖鸟、CL高跟鞋一样让人仰望。可没想到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鞋王”,也会走到没落、过时的境地,被年轻一代嫌弃,认为款式又老又土,简直就像女鞋中的梦特娇,——大妈专属!

于是,后来的达芙妮在2013年开始营业收入极速下降,加上电商的冲击和运动鞋的新概念更得人心,达芙妮持续巨亏、大面积关店,相较巅峰期关闭了2\3的线下实体店。这家也曾在港股上市的著名女鞋品牌,被打上老旧、磨脚的标签,去库存导致长期打折,在消费者心中形象一落千丈,业绩下滑、高管跳槽,似乎已经走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巅峰时每5双品牌女鞋就有1双是达芙妮,1年能卖出5000万双,连续5年坐稳大陆女鞋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20%,只是在2012年营收突破100亿港元、实现净利润9.56亿港元后,公司市值也达到189亿港元,此后就急转直下。与百度共同投资联手打造的电商平台成了资金断裂的分界点,2015年业绩陷入亏损泥潭,面临门店过剩、库存积压等问题,原本超过6000家门店的规模,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关闭亏损门店、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2020年仅剩200家门店,一代“鞋王”算是彻底跌落谷底,这也是许多人以为它已经淡出市场的原因,但事实上,达芙妮只是在收缩传统业务,减少亏损,通过打折促销、电商渠道消化库存,缓解资金压力,时隔多年,恢复元气后又重新活跃在大众视线里,宣告再度满血复活。

为了能活下去和活得更好,达芙妮其实已经变了很多,通过一系列的整改,获得重生。

品牌年轻化与产品专注

早在多年前,业内就把达芙妮的盛极而衰归结为不够专注,品牌款式太多,反而没有主次之分,甚至没有哪一款鞋是消费者心中最难割舍的经典之作。至于老旧、土味十足,那更是年轻人不愿买单的最大理由。

因此,痛定思痛,联名与潮流设计,和迪士尼、IP合作推出联名款,设计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款式,摆脱老气的标签。包括拓展运动休闲鞋、环保材质产品,更迎合消费趋势。

开拓新市场与跨界合作

通过跨境电商进入东南亚、中东市场,规避国内激烈竞争,与国潮品牌、艺术家合作,提升品牌话题度。尤其入驻主流电商平台,通过小程序、社群营销等触达年轻消费者,提升线上销售占比。

早期的达芙妮过度依赖线下,错过了电商红利,后期积极入驻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优化线上营销,还开启了直播带货模式。

全面转向轻资产模式

达芙妮前不久发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营收3.22亿元,同比增长23%;门店也从2023年的87家扩展至111家,这与巅峰时的2012年不可同日而语,但从生产商转变为品牌授权商,逐步退出重资产的生产和直营模式,转向品牌授权和合作经营。其中,将鞋类生产外包,授权合作伙伴设计、生产和销售,收取品牌使用费,降低自身风险。聚焦核心优势,保留品牌价值和设计能力,减少对实体店依赖。

全面降低耗损,降本增效

2015年起,达芙妮面临门店过剩、库存积压等问题,巅峰时超过6000家门店,随后几年大规模关闭门店,尤其清理那些低效、亏损的门店,到2020年仅剩200家,而2022年不足100家。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并且出售非核心资产,打包部分物业回笼资金,采用柔性供应链模式,降低库存压力,断臂求生+轻资产+数字化+年轻化,敢于舍弃低效业务,重塑品牌价值。

2023年开始,达芙妮的业绩迎来回升,线上店铺数量由原来的601家增长至790家,覆盖所有的网上销售平台,并且重新签约了新的代言人,提升品牌形象。面向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新世代消费群体,达芙妮注重产品的原创设计,以大众亲民和时尚前卫的差异化品牌矩阵,吸引到多样化消费群体。

多年前鞋界把百丽称作是女鞋业的奔驰,而达芙妮是女鞋的宝马,只是这宝马终究没能抗住其他品牌和互联网大潮的冲击。如今,当许多人以为它已经被时代抛弃、失去了生存空间,它居然又换了一种方式复活,看来,这就是所谓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辉煌过的达芙妮,可能很难再重返巅峰,但它至少能活下去,这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来源:远视财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