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别乱吃!多项研究:或可促进癌症生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4 22:44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益生菌,这个听上去“人畜无害”的词,最近却被一些研究推上了风口浪尖。一向被当作肠道“好帮手”的它,竟然被发现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是不是听上去有点颠覆我们过去的认知?市面上的酸奶、保健品、甚至很多中老年人常年坚持吃的“肠道黄金搭档”,背后隐藏着的风险,并不只是“吃了没效果”那么简单,而是有可能在某些人身上,“帮错了忙”

先别急着把家里的益生菌扔掉,我们不是要妖魔化它,而是想说清楚一件事: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天天吃益生菌,尤其是那些免疫力本身就不稳、体内有慢病甚至癌变风险的人。

吃对了,它是朋友;吃错了,它可能是“内鬼”。

你以为你是在养肠道,结果可能是在养肿瘤。

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一篇反传统的“博眼球”科普,而是基于多项研究的真实结论。问题不在于益生菌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多吃多好”的阶段。

今天,我们就把这个话题翻开,聊得明明白白。

益生菌怎么会和癌症扯上关系?

说到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益生菌不是调节肠道菌群的吗?跟癌症有什么关系?”这里就要说一个概念:菌群平衡。肠道就像一个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各种细菌互相制衡,谁也不敢“太嚣张”。

但如果你人为增加某一种菌,比如某些乳酸菌、双歧杆菌,大量进入身体后,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反而可能让一些潜在的“坏细菌”趁虚而入。

更关键的是,如果一个人本身就存在肿瘤细胞或慢性炎症状态,这种“菌群失衡”可能刺激局部免疫系统反应异常,反而为癌细胞提供了更适合生长的环境。

一项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显示,他们在小鼠实验中发现,当某些益生菌进入癌症小鼠体内后,反而加速了肿瘤的生长,尤其是黑色素瘤和胰腺癌模型。

这些益生菌促使免疫系统错误地“放过”了癌细胞,免疫攻击力被削弱,等于是“关了门让敌人进来”。

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我们一直以为益生菌是增强免疫的,怎么现在变成“削弱免疫”了?这就像军队一样,不是多了士兵就一定打胜仗,关键看这些士兵是不是听指挥、打得准。

问题的核心,不在菌,而在人。

益生菌吃进身体后,并不是直接起作用,而是通过与我们的免疫系统互动,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个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你的肠道原本的菌群状态,你是否有慢性病,你是不是正在服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

有研究发现,在某些癌症患者中补充益生菌后,PD-1免疫治疗效果变差,而这正是目前治疗肺癌、黑色素瘤等癌种非常关键的一种疗法。

也就是说,本该帮你打仗的益生菌,可能在关键时刻“误伤友军”。

这类患者往往身体比较虚弱,肠道屏障功能也差。益生菌一旦进入血液系统,可能引发菌血症或败血症,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

国内也有病例报道,一位80岁的老年人长期服用益生菌产品,结果出现严重感染,住进ICU,差点丢了命。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益生菌不但不会“养生”,反而可能伤身。

中医其实早就提醒过我们:虚不受补。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老祖宗的“迷信”,但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智慧的总结。身体虚弱时,不是所有的“好东西”都能补进去,有时候强行补,反而是给身体加压。

益生菌也是如此,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合自己的才重要。

日本有一项有趣的对比研究,对比了京都地区和冲绳地区老年人的肠道菌群。发现尽管两地饮食差异很大,但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点:菌群多样性高,但结构稳定

也就是说,关键不在于你吃了多少益生菌,而是你身体能不能养出一套“自己的军队”,而不是天天靠外援。

那么哪些人群,真的不适合乱吃益生菌?

首先是癌症患者,尤其是在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治疗期间。其次是免疫力低下人群,比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

还有就是长期腹泻或肠漏病人,这些人肠道屏障本就脆弱,益生菌一旦跑进血液,就是大麻烦。

孕妇和新生儿也需要谨慎。虽然很多产品标榜“孕妇可食”,但实际上益生菌的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菌株都经过临床验证。

尤其是新生儿,肠道菌群还没建立好,乱补反而打乱节奏。

那是不是所有人都该远离益生菌?当然不是。

对某些人来说,益生菌确实是个好帮手。比如经历过重度抗生素治疗的人,肠道菌群几乎被“清场”,这时候适当补充益生菌,可以帮助重新建立平衡。

还有一些有便秘、短期腹泻的人,短时间补充特定菌株,也可能有帮助。

但这里有两个关键词:特定菌株短时间使用

不是所有标着“益生菌”的产品都一样,不同菌株功能差异很大。比如比菲德氏菌可能对便秘有效,而嗜酸乳杆菌更适合调节腹泻。

关键是你得知道你缺什么,不是“看广告吃菌”。

益生菌不是维他命,不能长期当保健品吃。过量摄入,反而会让好菌变“霸道”,把其他菌种踩下去,造成“单一菌群优势”,这也是癌细胞喜欢的环境之一。

癌症细胞最怕的,是“复杂、稳定、互相制衡”的微生态。

那到底该怎么办?

与其天天吃菌,不如学会“养菌”。

怎么养?靠饮食、作息和情绪。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糙米、豆类、绿叶菜,这些是益生菌真正的“口粮”。还有适量摄入发酵食物,比如纳豆、酸菜,但要注意盐分。

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保持好心情,也是提升肠道菌群多样性的重要方式。

别小看这些生活方式,它们才是真正能让你从源头上改变肠道生态的关键。

我们总在追求“补”,却忽略了身体最需要的是“养”。

健康不是靠吃出来的,而是靠养出来的。

写到这,再回到标题:《益生菌别乱吃!多项研究:或可促进癌症生长!》——它不是要吓你,而是要提醒你。

科学的进步,常常是打破旧认知的过程。益生菌不是坏东西,但它也不是万能的“救命稻草”。

吃之前,多问一句“我到底需不需要”,比盲目跟风靠谱得多。

肠道是第二大脑,菌群是隐形军队。

养好它,不靠猛补,而靠细养。

参考文献:

[1]SivanA,CorralesL,HubertN,etal.抗肿瘤免疫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J].自然,2015,521(7550):207-211.

[2]赵立平,张旭东.肠道菌群失衡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3,35(1):1-7.

[3]张敏,杨建国.益生菌治疗免疫低下患者感染的研究进展[J].国际免疫学杂志,2024,47(3):198-203.

来源:健康小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