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狂轰乱炸”到“精准狙击”,为你揭开靶向治疗的神秘面纱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8 14:49 2

摘要:40岁的宋先生,4年前确诊为肺腺癌,完善基因检测后提示EML4-ALK融合突变,开始服用第一代靶向药克唑替尼,用药后肺部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均显著缩小。

在临床中,肿瘤患者经常需要使用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凭借精准打击癌细胞的特性,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选择,给无数患者带来新希望。

40岁的宋先生,4年前确诊为肺腺癌,完善基因检测后提示EML4-ALK融合突变,开始服用第一代靶向药克唑替尼,用药后肺部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均显著缩小。

治疗期间,宋先生出现颅脑多发转移瘤,根据病情变化,先后服用第二代ALK抑制剂恩沙替尼、第三代靶向药洛拉替尼。多次复查提示,宋先生肺部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均消失,脑转移灶缩小至消失,脑水肿完全吸收。

靶向治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本文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神秘“狙击手”—靶向治疗究竟是啥?

如果说化疗是一场无差别攻击的狂轰乱炸,当它进入患者身体的那刻,便满世界寻找癌细胞。但令人头疼的是,化疗经常“敌友不分”,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误伤了很多正常细胞,这使得部分癌症患者不得不承受恶心、呕吐、乏力、免疫力降低等诸多困扰。而靶向治疗,就宛如精准狙击手,走“精准打击”路线,专门盯着这些“标记”的癌细胞,一打一个准,绝不伤害正常细胞。

精准狙击 断粮围城

靶向治疗之所以神奇,核心在于它能精准地识别癌细胞。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表面蛋白、基因表达、代谢途径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靶向药物就是利用这些差异“标记”精准狙击癌细胞。

靶向治疗不仅能点对点攻击,在缺乏“标记”的时候,还能泛靶点断粮围城。如果把肿瘤比作一座城池,肿瘤丰富的血管就是不断运送的粮草供给,此时靶向治疗不再执着于精准狙击,而是炸毁所有运粮通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让癌细胞活活饿死。

二、靶向治疗这么好,那是不是谁都可以用呢?

靶向治疗虽好,但并不是人人可用。肿瘤患者首先要通过基因检测和免疫组化等检测手段,帮助找到癌细胞“标记”—ALK、EGFR、HER2等等,确保“药尽其用”。但不是所有患者的癌细胞都有这些“标记”,如果没有,精准狙击也无用武之地。部分癌症患者,如卵巢癌、肺腺癌、肝癌等,针对VEGF、VEGFR等泛瘤种的靶点,可以考虑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癌症患者合并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或者出血倾向,也无法适用于靶向治疗。另外,癌细胞十分狡猾,尽管开始靶向药来势汹汹,让它们无力招架,可经过一段时间,它们便会丢弃原来的“标记”,换了一身新马甲,导致靶向药物无法准确识别它们,产生耐药性。此时,可能需要重新穿刺,进行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检查,重新寻找标记。

三、服用靶向,5点注意事项牢记于心

1.固定时间服药,按时服药有利于稳定血药浓度,例如每日定时九点服药。

2.大部分药物要求空腹使用,但特殊情况,也可随餐服用,此时一定要按医嘱服药。

3.服药时避免同时服用某些食物,比如葡萄柚、橙子等,这是因为它们会抑制CYP3A4酶活性,从而影响药物代谢,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一些药物,如抗结核常用的利福平、异烟肼等会诱导CYP3A4酶生成,加速靶向药物代谢,降低疗效。

4.服药期间要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如服用后有什么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以便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停药。

5. 服药期间监测血压,按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不可自行增药或减量,从而影响疗效,甚者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四、双剑合璧—中医药与靶向治疗

中医药与靶向治疗联手,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妙用。中药能通过调节机体微环境,改善气血运行,达到1+1>2的抗癌效应,同时还能延缓耐药,延长治疗周期。

此外,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如皮疹、甲沟炎、口腔溃疡、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不适、间质性肺炎、心肌损伤等,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药物减量或中断治疗。在靶向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可以较好的减轻不良反应,可以在医生辨证论治后,正确使用。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楠

(编辑Wx)

来源:湖南医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