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根,没有了孝道一切都是空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8 14:56 2

摘要: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礼仪之邦,其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千年的风雨,千年的沧桑铸就了这一文明古国的伟大与辉煌。你可否晓得所有的这些传统文化与思想都离不开一个字——孝。正是这个"孝"所具有的内涵才让华夏文明熠熠生辉,也才让中华民族的优良

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礼仪之邦,其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千年的风雨,千年的沧桑铸就了这一文明古国的伟大与辉煌。你可否晓得所有的这些传统文化与思想都离不开一个字——孝。正是这个"孝"所具有的内涵才让华夏文明熠熠生辉,也才让中华民族的优良血脉生生不息。

古语道:百善孝为先。那么究竟什么是孝?也许你会说不就是孝敬父母嘛,其实这样的回答并不全面。

我国的孝道文化中包括尊敬、关怀、和感恩父母及祖先,同时又包含着对家庭、亲情、礼仪等价值的认识。它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延展攀高的多元化体系。通俗地讲就是在家族内部遵循孝、慈原则,形成了纵向的父子、祖孙等关系链;在家族外部则以忠、信为准则,构筑了横向的君臣、朋友关系网。

从古至今,孝道一直在塑造着华夏民族的家庭观念和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各朝各代也都在践行、传承着这一传统美德。

舜是中国古代守孝的第一位君主,他出身贫寒、年幼丧母,父亲续弦之后又生一儿子叫象,继母经常虐待舜,甚至连父亲也开始讨厌他。每当父母发狠心欲杀死爵时,舜就只好逃跑出去。可每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他又会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二老,还处处谦让着弟弟。

也许是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当他在历山的农田耕作时,竟有大象来帮他犁地、小鸟也飞来替他播种。后来尧帝发现并提拔了舜,让舜来协助自己管理国家大事。

舜在尧的手下干了28年,做过各种各样的差事,又都得到了尧的赏识,最后尧把帝位传给了舜……尧之所以选中舜作为帝位继承人正是看中了他不仅有才干,更是一个能尊敬老人、富有亲情的谦谦君子……可见,把"孝"做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自远古以来就沿袭下来的传统美德,并世代相传。

倘若一个没有孝心、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尊重、又不能包容兄弟姐妹的人,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又能如何!因为在他的内心世界中,不懂得感恩、做人做事没有原则底线,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所以说,自古以来就把"孝"当作道德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为它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它代表着一种道德崇高的品质、寓意着顺应、恭敬、关怀、体谅等美好的情感,更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也正是孝的内涵所在。

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敬老尊贤;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养老敬老之礼;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中,均专门设立孝廉科名。在整个封建时代,《孝经》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开科取士的考评依据。而且在刑律中皆将不孝列入等同谋反不予宽赦的"十大恶"之中,对于杀父母者历代皆凌迟处死;大清年间,还举行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叟宴。那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计1020人。筵席上老人与康熙帝平起平座,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一首——《千叟宴侍》……

当然,孝敬不等于盲从,孔子也反对一味盲从,反对愚忠愚孝,主张做父亲的若有能谏诤的儿子,就不会陷于不义的行为之中,做儿子的若能看到父亲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直言相劝,对父母有意见要有礼貌的提出,不应和父母吵架耍态度……这些也都体现了孔子的辨证与民主思想。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精辟地论述孝道: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教′。它说明孝不仅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石,更承载着深厚的时代价值。

孝——中华传统文化的脊梁,让我们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来源:春华秋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