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部门计划裁员比例或高达50%,主要因国内旅游零售渠道业绩持续承压,尤其是海南免税政策收紧后销售表现恶化。欧莱雅中国随后回应称“受影响员工的比例有误”,并强调业务正推进转型以巩固市场领导地位。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美妆行业在消费场景变迁与渠道重构中的深层挑战。
近日,欧莱雅中国旅游零售部门裁员传闻引发广泛关注!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据多家媒体报道,该部门计划裁员比例或高达50%,主要因国内旅游零售渠道业绩持续承压,尤其是海南免税政策收紧后销售表现恶化。欧莱雅中国随后回应称“受影响员工的比例有误”,并强调业务正推进转型以巩固市场领导地位。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美妆行业在消费场景变迁与渠道重构中的深层挑战。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本次欧莱雅所面临的裁员风波,实则是业绩压力与战略调整这两大核心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具体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①业绩下滑的直接动因
欧莱雅的旅游零售业务,一度被集团内部视为具有巨大潜力的“第六大洲”,其业务版图广泛覆盖机场、海南离岛免税店等关键场景。在业务发展的辉煌时期,该板块的销售额曾占据集团全球销售额的9%,成为推动集团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自2023年起,随着海南地区对代购行为的管控力度显著加强,欧莱雅原本依赖代购渠道的免税销售业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此影响,2023年欧莱雅在北亚地区的营收出现了4.8%的下滑,而到了2024年,这一颓势进一步加剧,录得了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降幅达到了3.2%。尽管财报数据显示,海南地区的销售额在集团总销售额中的占比已不足1%,但旅游零售渠道所面临的整体销售缺口却持续承压,成为拖累集团业绩的重要因素。
②裁员细节与补偿争议
针对此次裁员风波,多方信源透露,欧莱雅的裁员比例或高达50%,而补偿方案则采用了较为优厚的“N+5”标准,即员工在离职时可获得工作年限加上五个月工资的补偿。尽管欧莱雅方面对此裁员比例予以否认,但内部人士却透露,集团此次进行人员调整,实则是为了推进业务转型,通过精简团队结构来提升企业的整体敏捷性和市场响应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裁员消息传出半个月前,欧莱雅中国还曾高调宣传其“乘数效应”,即通过自身业务的发展带动了超过33万个就业岗位的创造。这一宣传与当前的裁员消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了外界对于欧莱雅战略调整和市场策略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欧莱雅所遭遇的困境并非个例,在美妆行业领域,雅诗兰黛、资生堂等巨头同样承受着旅游零售渠道下滑带来的巨大压力。近期,资生堂对公司架构进行了重组调整,逐步淡化旅游零售业务,同时着重强化与中国区业务的协同合作。这一发展趋势与两大结构性变化紧密相连:一方面,海南地区相关政策收紧,使得“灰色代购”市场大幅萎缩,而“灰色代购”曾是免税销售的重要支撑力量;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转变,逐渐从海南旅游购物转向线上购物以及本土城市消费,海南免税购物的吸引力也随之降低。欧莱雅的CEO表示,海南流失的消费需求已经转移至其他城市,从长远来看,这或许有利于整体市场的健康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欧莱雅正积极采取行动,借助“3S模型”(即Speed(速度)、Scale(规模)、Superiority(优势))来重塑旅游零售业务。具体策略如下:一是减少对机场免税业务的依赖,此前机场免税业务在旅游零售销售额中的占比超过50%,如今欧莱雅正逐步将业务重心转向离岛免税与线上预订的融合模式;二是针对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费者,强化个性化服务、推出独家产品,并塑造责任品牌形象,例如推出AI试妆、智能检测等数字化工具,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在海南地区重点清理积压库存,确保渠道运营的健康稳定。
当前,传统零售行业正逐渐走向衰落,旅游零售本质上属于线下流量经济的产物。然而,在中国市场,线上消费占比已接近70%(2023年数据),这种消费模式的转变使得旅游零售模式面临着根本性的挑战。欧莱雅此次裁员,可看作是传统渠道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美妆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灵活的营销策略迅速崛起,对国际品牌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挤压。在此背景下,欧莱雅需要在高端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总体而言,欧莱雅此次裁员风波,既是业绩压力下的应急举措,也是行业变革的一个缩影。在其回应中强调的“敏捷性”与“体验重塑”,或许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因素。然而,如何在裁员与转型的过程中,有效维护品牌声誉和保障员工权益,将是检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又一重要课题。
议
网友热议
@斯普林么么么(IP京):
海南代购把市场搞得乌烟瘴气,现在政策收紧反而能逼着品牌好好做正经生意,欧莱雅这时候甩锅政策不如反思自己的渠道依赖。
@阿雅Ayabrea(IP沪):
线下免税店价格比直播间贵一倍,服务还差,活该被本土品牌卷死!学学人家花西子,至少营销舍得砸钱。
@Keaniemell(IP青):
对比某些外企跑路时N+1都不给,欧莱雅至少赔到位了。市场寒冬下,能拿钱走人未必是坏事。
@萌不萌哒Dadada(IP宁):
谁在机场买化妆品?要么赶飞机来不及逛,要么价格没优势。这渠道早该淘汰了,不如全力搞线上。
@卿未語Kelly(IP贵):
行业龙头都顶不住,其他品牌估计裁员潮还在后面。美妆打工人赶紧囤简历吧……
@DamaraQian(IPHK):
财报里海南销售额才占1%,却把锅甩给政策?明明是集团全球利润下滑,拿中国区开刀降本。
最后一条,
消费降级!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