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又上热搜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14:56 3

摘要:因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出现巨额债务违约,实控人张国标和张樟生兄弟被限高、成为被执行人,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进入预重整程序,张小泉股价持续下跌,市值大幅缩水。

文/瑞财经 程孟瑶

成为上市品牌的老字号张小泉(301055.SZ),这几年麻烦事儿一桩接一桩。才从“拍蒜断刀”的风波中走出,又在资本市场上遭遇了危机。

因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出现巨额债务违约,实控人张国标和张樟生兄弟被限高、成为被执行人,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进入预重整程序,张小泉股价持续下跌,市值大幅缩水。

3月28日,杭州中院一纸执行通知,将富春控股集团、张小泉集团、张樟生、富春投资等40家企业及个人按在了“被执行人”名单里。随后,张小泉集团及法人等被执行31.3亿的话题登热搜榜。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涉及企业众多。

控股股东债务逾期,股份被轮候冻结,影响到了上市公司张小泉。张小泉连夜表态,“张小泉股份作为独立运营的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业务体系、财务结构及管理架构上均保持严格独立。公司目前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运转正常,此次股东层面的市场行为波动不会对上市公司日常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但一纸公告真的就能撇清关系吗?目前,张小泉集团持有张小泉48.72%的股权,为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通过富春投资持有张小泉集团99.9981%的股权,富春控股集团由张国标和张樟生分别持股80%、20%。

因为债务危机,张小泉集团将手中张小泉的股份已经全部质押,月初,更是决定卖股偿债。截止2025年4月11日,张小泉的股份已经有54.38%被质押,控制权面临严重威胁。

01

借壳扩张

张小泉品牌始创于1628年,剪刀起家。由徽商张小泉在杭州创立,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市面上打着“张小泉”名号卖刀剪的,并不止杭州张小泉一家,直到“张小泉”工厂成立以及富春系资本的进入。

2006年,历时7年沪杭“张小泉”之争终审判决,杭州张小泉守住了“张小泉”字号,也引来了富春系的关注。

2007年,张国标、张樟生兄弟控制的富春控股集团以1.2亿元收购张小泉70%股权,随后,又通过旗下富泉投资,斥资4665.79万元分步完成对上海张小泉100%股权的收购,一统“张小泉”字号并开启资本化运作。

2017年,张小泉增资扩股,张国标的朋友圈争相投资。上海均瑶、复星系郭广昌、西藏稳盛苗圃、申通快递陈德军、万丰奥特陈爱莲等相继入股,2018年张小泉完成股份制改造,2021年登陆创业板。

张氏兄弟控制的富春系,在推动张小泉登陆A股之后,却没有将精力投入到张小泉未来发展,反而玩起了资本游戏,将大量资金投入物流、房地产等非主业领域,张小泉集团为此提供了不少融资连带责任担保。

间接控股股东激进的借壳扩张,给上市公司张小泉带了麻烦。瑞财社注意到,2024年3月起,张小泉就先后多次预警,张小泉集团债务逾期之事,同年10月,张小泉集团债务逾期本金已经超52亿元,其所持张小泉7600万股股份被全部冻结。

当大家都在关注张小泉集团将如何化债时,结果再度传来张小泉集团被法院执行31.3亿元的消息。其违约债务也越滚越大,截止2025年3月19日,张小泉集团债务逾期本金超61.15亿元。

由于长期难以清偿债务,3月25日杭州市富阳区法院对张小泉集团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进行预重整。若预重整失败,张小泉的控制权或将易主。

02

卖股偿债

如此大额的逾期债务是如何形成的?

张小泉3月19日公告披露,张小泉集团作为借款方涉及的融资业务共有9笔产生逾期,逾期本金合计约8.03亿元。

另外,张小泉集团以其所持张小泉股份质押对应的融资业务中有6笔已逾期,担保违约尚未代偿本金合计约5.56亿元。

除了质押担保之外,张小泉集团对外提供保证担保对应的融资业务,担保违约尚未代偿本金合计约45.66亿元。

简言之,违约债务中很多钱不是张小泉集团直接借的,其主要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结果越滚越大,借钱方又出于各种原因钱还不上,张小泉集团变成共同被执行人。

因巨额债务问题,张小泉集团深陷重大诉讼或仲裁。据张小泉发布的关于控股股东所持部分股份解除轮候冻结及新增轮候冻结的公告,最近一年张小泉集团因债务问题涉及的重大诉讼或仲裁情况多达20起,债权人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保理合同纠纷等案由,先后将张小泉集团诉至杭州中院、西安中院、宁波中院、六安中院、浦东新区法院等多地法院,涉诉本金合计约25.67亿元。

截至目前,仅1起涉及566.84万元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处于结案状态;此外还有9起处于执行阶段,5起未开庭。

此外,天眼查信息显示,张小泉集团目前累计被执行金额超39亿元,其持有的张小泉48.72%股份已全部冻结,张小泉集团法人张樟生被执行总金额为42.81亿元,且已被限制高消费。

比冻结更为糟糕的是,随着逾期债务被申请执行,张小泉集团撕开卖股偿债的口子。4月2日,张小泉公告称,张小泉集团所持320万股公司股份,将于5月8日在淘宝司法拍卖平台上拍卖,拍卖的原因则为偿还与张晓之间发生的担保违约,该笔违约尚未代偿本金1900万元。

据悉,2023年10月17日,张小泉集团以其持有的320万股张小泉股份为张樟生和张晓之间的金融借款业务提供质押担保,2025年2月10日,因债务逾期,张晓向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院申请轮候冻结上述股份,若本次司法拍卖成交并完成过户登记,张小泉集团对张小泉的持股将下降至46.67%;张小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降至57.28%。

03

连锁危机

张小泉集团陷入债务危机,更深层的矛盾源于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的激进资本运作,因为作为关联企业,张小泉集团给富春控股集团提供了不少融资担保。

2018年,沪陕两地推动项目合作,富春控股集团承接了号称西北地区最大的综合物流园项目——陕西大型物流供应链项目网营物联(杨凌)供应链运营中心(简称:杨凌供应链项目),占地350亩,投资总规模15亿元。

2022年,富春集团开始全面布局西安,并与曲江文投、陕西建工等签下价值130亿元的大单。项目一期进行得较为顺利,但到了2023年二期建设开始,富春控股集团资金链出了问题,触发连锁债务危机。

2023年12月,张小泉集团向西安大明宫雁塔购物广场借款1.28亿元,由后者委托西安国信小贷放款,拆借期限仅1个月。但一个月后,这笔借款逾期,西安国信小贷向西安中院申请执行。

在这之前,富春控股集团还从陕建控股旗下的陕西建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借了2亿元,从陕西最大城商行长安银行借了3亿元。这两笔借款,同样逾期了。

2024年5月24日,张小泉集团及张国标因富春控股集团未及时偿付本息,被陕西建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申请执行,涉及金额2.45亿元。

2024年5月8日,因为杨凌供应链项目未能及时偿还本息,长安银行提起诉讼,富春控股集团、网营物联控股集团、网营物联杨凌公司、张国标、张樟生等各方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为2.98亿元。同时,张国标、张樟生等人被出具了《限制消费令》。

这次“限高”的情况,虽然是因为富春集团旗下其他控股公司而引发的,但实控人被卷入债务危机,同样波及到了张小泉。

张小泉紧急避险,撤换多名管理人员,并且解除了张国标、张樟生的所有职务。2024年5月,张樟生卸任董事长,由张国标之子张新程接任,张樟生之子张新尧任副总经理,张小泉火速完成二代接班。

04

只剩“空壳”

控股股东的资金危局对上市公司的市场信心造成了冲击,张小泉在经营上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净利润下滑、管理费用持续增长、募投项目持续亏损、质量危机等,还曾陷入中华老字号被整改困境。

上市后的张小泉刀剪主业未稳,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更换新logo,将品牌不断年轻化、潮玩化。比如布局电商、短视频、直播,和小米搞联名刀具,甚至跨界医用剪刀、儿童指甲剪,卖茶具、高压锅、果蔬清洗机等等。但市场并不买账,老字号不仅未能卖出预期的价值,还在2022年因“断刀门”事件在社交媒体翻车,爆发一连串品牌信任危机。

2021年张小泉营收同比增长32.81%,但归母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至1.96%。2022年和2023年归母净利润连续大幅降下,同比分别下降47.28%、39.48%,对应4149.00万元、2511.83万元。

进入2024年,完成二代接班的张小泉业绩有所好转,但现金流不太乐观。2024年前三季度,张小泉营收同比增12.39%,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85.52%。同期应收账款余额2673.35万元,占净利润比例高达125.45%,回款能力堪忧。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627.66万元,同比下降78.57%。

此外,在业绩连年下滑的背景下,张小泉因坚持高额分红被指“掏空”上市公司。wind数据显示,上市以来张小泉累计分红3次,累计分红金额1.40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85.96%。而这些分红中半数流入实控人张国标、张樟生家族。

瑞财经,新锐财经新媒体,覆盖IPO、再融资和全域上市公司热点资讯。联系方式:ruicaijing@rccaijing.com

来源:乐居财经预审IP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