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互联网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以下简称“何同学”)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处理网约车司机索要好评的经历。他提到,过去面对司机的好评请求会口头答应但事后遗忘,如今改为直接拒绝,并称这是克服“讨好型人格”的锻炼方式。何同学的言论在互联网上引发广泛争议,不少人对其提
张英东
近日,互联网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以下简称“何同学”)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处理网约车司机索要好评的经历。他提到,过去面对司机的好评请求会口头答应但事后遗忘,如今改为直接拒绝,并称这是克服“讨好型人格”的锻炼方式。何同学的言论在互联网上引发广泛争议,不少人对其提出严厉批评。随后,何同学删除了争议微博。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被人索要好评的经历,无论是线上购物,还是线下就餐,都有可能被店家询问是否可以写个好评。为什么商家越来越执着于向顾客索要好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好评影响着门店被系统推荐的概率,排名越靠前获得新顾客关注的概率就越高。而索要好评这个行为,往往需要身处一线的劳动者去实现,在平台算法推荐压力的驱使下,与顾客发生不愉快也就难以避免。
是否给好评,本来是消费者评价产品和服务的神圣权利,也是完全出于个人体验和意志的自由选择。那么,面对索要好评的情况,何同学的处理方式究竟为何备受批评呢?恐怕还是因为处理方式太过“冷冰冰”,缺了点人情味。当司机师傅开口询问是否能给好评时,这就不再是一道简单的权利行使选择题,而是变成了一道需要谨慎处理的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简答题。直接拒绝看起来锻炼了“勇气”,但这份“勇气”很可能会成为矛盾的导火索,让萍水相逢的两个人之间产生本不应该存在的嫌隙。
面对索要好评,不妨多些善意,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偶尔的相遇与交流,或许就是一天中最温暖的瞬间。司机师傅在结束一段行程后,带着一丝期待询问能否给个好评,当我们选择直接拒绝,虽然看似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却可能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对方的情感。毕竟,对于司机师傅而言,一个好评可能意味着更多的订单、更高的收入,甚至是对他们辛勤工作的一种肯定。这种肯定,对于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他们来说,是无比珍贵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无条件地给予好评,而是提醒我们在处理这类情况时,能够更加灵活和人性化。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体验,给出真实而具体的反馈,如果对方服务确实出色,不妨大方地给出好评,并附上几句赞美之词;如果服务有不足之处,也可以委婉地提出,既表达了不满意之处,又给出改进建议,让其服务有提升空间。这样的处理方式,既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又照顾到了对方的感受,可谓双赢。
编辑:王克审核:刘 飞
本文来自【聊城日报-聊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