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赴美上市之也并没有完全一帆风顺,2022年,滴滴年报中显示,在公司上市后刚不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找到了滴滴。
本号所有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图源:界面新闻
赴美上市之也并没有完全一帆风顺,2022年,滴滴年报中显示,在公司上市后刚不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找到了滴滴。
图源:网络
不到20天的时间里成功在美上市,筹资超40亿美元,足以证明了滴滴对于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所以,即便是SEC的调查风波也没有影响公司股价的一路狂奔。
图源:东方财富网
美国监管机构就滴滴进行网络安全调查没多久,不到30天,滴滴的应用也从中国的应用商店里下架。
图源:网络
高调入驻美国资本市场,高光时刻突然接连受挫,滴滴心中隐隐的担忧不是没有。
程维“复出”,滴滴“回来了”
2025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举行了一场座谈会,久违的程维,现身了。
在去年3月全国工商联会议后,这是程维一年多的时间内第二次出现在官方的会话场合。
图源:界面新闻
曾经的某段时间内,程维和滴滴仿佛跟杨幂一样,成了“自带热搜体”,三天两头上新闻、上热搜,很多时候还都是头版头条来着。
不知道的人,还琢磨呢,这莫不是在刻意炒作负面新闻反向公关和营销吧。真相呢,滴滴宝心里苦。
图源:网络
程维这几年低调了许多,滴滴也是,与早前营销挂帅的经营策略相比,这几年,多半时间也都在默声做实事,也许是一直等待官方的再次认可吧。
终于近期种种的消息迹象显示,某明星滴滴,真的可能又要回来了。
图源:东方IC官网
行业独角兽,收购优步成为真正主导者
曾经的很久之前看过程总的创业故事,相当提神。
彼岸的滴滴刚刚起步,程总一个人顶着大太阳在出租车扎堆的地方一个司机挨着一个司机地问:“师傅,要不您试下我这软件呗?!”
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程维的滴滴已获得投资女神/商业教父柳传志的女儿柳青牵线搭桥的几笔投资款。
如日中天。
据说当年身份为高盛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的柳青反复劝说程维出售滴滴没谈妥,柳青就做了一个决定:“既然谈不妥,那就加入好了”,事实证明,选择一般都源于眼光。
之后的故事,大家也都清楚了,无非又是一匹行业独角兽、业界传奇的人生赢家之路。
2020年6月,滴滴出行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赴美上市。之后虽然是遭到美国SEC的调查,时至今日,滴滴的市值仍然高达195.4亿美元。
图源:东方财富网
2016年,滴滴以70亿美元收购优步中国业务,之后成功取得中国网约车市场的主导者的地位。这场收购当年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2016年全球十大商业案例"之一。
2024年,市场上传出了滴滴出行计划于2025年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消息,虽后来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滴滴的融资之路一直都是那么地顺畅。
行业监管严格,爱之深责之切
然而,网约车这个全新的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程维作为教父一样存在的人,功不可没。也许是太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出现的问题也颇多,引起了国家监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2022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
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图源:中国网信网
2024年滴滴共收到110张罚单,每次罚款10万元,均为顶格处罚。细数了下,截止2024年8月15日,滴滴累计在身的行政处罚35491次。
进入2025年,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和吉林两地曝光处罚已超30次。
业内毫无争议的老大,频繁受到处罚的背后,究竟是疏忽大意,还是漏洞频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呢。不知道从哪个时点开始,滴滴从大家眼中的明星开始沦为负面话题的制造机。最为夸张的时刻日子里,滴滴几乎很多日子都在热搜驻守。
也许是,滴滴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出租汽车行业,业务规模的激增导致司机端和用户端的使用者同时出现暴涨,问题可能也就来了。
图源:南方Plus客户端
最开始引起大众关注的是人身安全问题,那些年滴滴的乘客安全问题某短时间内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案件的频发,甚至是恶性案件的频发,受害者有乘客,也有司机,导致有段时间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接着到来的是用户账户的安全问题,滴滴目前最大的一笔80.26亿元的罚单即来自于此。这两年,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合规一直都是互联网行业监管方向的重点和热点。
多部法律、法规的陆续颁布,相关监管措施也相继出台,这表明了国家对于个人信息隐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重视。
滴滴说到底也是一个互联网企业,监管方面的压力自然不用说,再加上用户众多,社会分布面相当广泛,不出问题风平浪静倒还好,一旦出了什么问题,立刻就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社会压力也是相当地大。
战略多元没踩刹车,布局海外市场外卖
那些年,触目惊心的处罚一条接一条,要说滴滴不努力在改变我反正是不信的。一直被处罚,一直在整改,然后又被处罚。业务飞速拓展的时候,大概率都会出现很多问题对吧。可是,滴滴的问题显而易见格外的多。
除了天生自带“话题”体质,咱就是说,到时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滴滴的监管困境呢。早些年的时候,可能跟对合规的重视、管理不到位甚至是一定的疏忽大意有那么点关系。
抛开那些不说,这几年,滴滴的战略,老实说也是让人真的眼花缭乱。也许是有了资本的加持,是资本眼中优秀的大儿子,融资之路一直还算是顺畅,资金还真就没啥大“鸭梨”,滴滴将自己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战略的制定上。
一路高歌猛进,颇有点刹不住车的那味儿了。
2016年8月,滴滴出行首次宣布进入租车领域,这在印象中可能是滴滴业务扩张之路的第一步。
同年8月,Uber传出将把中国业务与滴滴出行合并的消息,合并后的公司估值350亿美元,滴滴投资10亿美元在UBER。
9月,滴滴租车在上海武汉成都青岛正式上线,并在启动试运营。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共享单车平台ofo,在城市出行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11月份,滴滴出行与安飞士达成合作,涉足海外租车业务,租车业务的版图又扩大了。
2017年1月,滴滴出行与巴西最大的本地移动出行服务商“99”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进军市场规模379.18亿美元的海外外卖业务。
一路走来,每一个脚步都是突破。
战略上的火箭速度和监管的双重压力,把滴滴逼到了技术革命式创新升级的墙角,这些年,滴滴一手抓研发,一手抓技术升级,就是为了努力跟上自家发展的脚步不掉队和彻底堵住自身的监管方面的漏洞。
痛定思痛,改头换面,天亮了
如此大规模的扩张,由于可能会受到海外市场及政策等等的影响,战略方向、尤其是海外战略方向的成败尤为重要,无论成与不成,最后的答案可能仍然需要时间给我们。
一直在反思,一直在努力改变,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回馈社会,在这方面,滴滴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企业,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相信大家也都能感受得到滴滴一直的努力。
写在最后
出道以来,滴滴身上的荣誉满满,多次荣登胡润中国、福布斯、财富、艾瑞等多项排行榜,名列前茅。
图源:百度百科
巨大的光环在身,对滴滴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凭着自身的毅力和韧劲,滴滴也在不断地寻找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中,终于一天一天地获得了那份可以坦然面对的从容。
可是,要想找回曾经的“自信和雄心”,面对未来的纷繁复杂的大环境,滴滴可能又得要重新踏上出征的道路了。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来源:首席商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