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美国,欧洲会成为跨境卖家的下一站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8 15:31 2

摘要:欧洲地域广泛,人口密度较大,高等教育程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在经历了疫情之后,消费者逐渐养成线上购物习惯,为中企出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美国关税壁垒越堆越高,不少中国卖家开始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欧洲,将其视为“出海航线的下一站”。

一、欧洲电商市场:环境成熟,潜力无穷

欧洲地域广泛,人口密度较大,高等教育程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在经历了疫情之后,消费者逐渐养成线上购物习惯,为中企出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自2017年以来,欧洲电商市场基本保持着正向增长的态势。据ECDB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电商市场创下7090亿美元的新高。同时,预计B2C电子商务用户数量将达到5.52亿,并在2027年进一步增长至5.86亿。

图源:ECDB

从区域来看,西欧是欧洲电商市场的核心,占比高达64%。其中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是主要市场。这些国家经济发达,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和品牌的追求较高,中国跨境商品在这些国家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

以西班牙为例,Statista数据显示,2024年西班牙电商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55亿美元,电商用户渗透率为43%,超过6成的西班牙消费者每月都会在网上购物。2021年,中国商品占到西班牙跨境采购份额的一般,是西班牙跨境在线购物的主要来源国。

欧洲发达的物流行业,也为其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欧洲拥有DHL、DPD、Hermes UK等众多成熟且专业的物流公司。物流业曾被认为是欧盟经济一体化和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图源:DHL

二、欧洲政策环境:机遇中暗藏挑战

相较于电商发展已经足够成熟的美国市场,目前欧洲市场卖家之间的竞争更小。如今的欧洲电商市场,虽然亚马逊和eBay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大部分流量已开始流向多行业市场,显示出电商领域的日益多元化。

3月31日,TikTok Shop宣布正式开放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站点,加上此前开放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站,TikTok Shop的欧洲版图规划已经初具雏形。而SHEIN和Temu受到美关税政策的影响,也开始加速推进全球市场布局。

上周,Temu与DHL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希望利用DHL的本地配送体系推进Temu“本对本”模式的发展,预计这一模式将贡献Temu欧洲总销售额的80%。SHEIN去年在欧洲五国开放了半托管模式入驻,战略重心转移明显,目前已经成长为欧洲地区人气最高的时尚类在线购物应用。

DHL集团与Temu签署谅解备忘录

欧盟的政策环境相对稳定且成熟,为中企提供了较为可预测的市场准入条件。据央视新闻报道,中欧双方在多轮磋商后,已打算取消对华电动车关税,进一步加强中欧经贸合作。

然而,近年来欧盟也在不断加强对外资和跨境电商的监管。

针对大量涌入的Temu和SHEIN等中国电商平台低价商品,欧盟在加强产品合规要求的同时,也在持续推进新规,拟取消150欧元以下的低价值商品税收豁免,且对每个包裹征收处理费。

这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运营及合规成本,但也规范了市场,为一直合规经营、专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中企提供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产业链互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欧洲在高端制造、汽车、机械、化工等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产业优势,与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企业出海,更多还是依靠本土的强大供应链,很多都是贴牌生产的白牌产品,在产品质量、可持续、生产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中企出海的逐渐深入,制造出海升级为品牌出海,对企业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企可以与欧洲本土企业开展合作,实现技术引进、产业升级以及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此外,欧洲的商业理念和市场规则较为成熟,中企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可以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模式,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

例如,欧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短板显著,其电池、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在欧投资建厂,与欧洲的电池技术、零部件供应商等展开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欧盟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滑

四、中企出海的下一个“练兵场”

事实上,中国商品在欧洲有着强劲的竞争力。供应链优势让中国商品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具备更强的价格竞争优势。此外,中国卖家对新兴消费趋势的把握,以及对市场变化的灵活应变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

但中美关税博弈再次验证了,低价走量的单一市场依赖路径极度缺乏稳定性。如何将国内强大的供应链转化为中国品牌形象塑造的助力?如何在品牌建设上更好地适应本地化需求?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出海必然面临的问题。

而在这一进程中,欧洲地区作为一个相对友好且市场空间广阔的地区,非常适合作为中企出海下一阶段的“练兵场”。

中国商品甩开“低质低价”的刻板印象,向着“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快速转型升级,成为了中企出海的必然发展趋势。

来源:易境通软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