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传播河南公安正能量,展示好形象,河南公安开展“豫警好榜样”学习宣传活动。他们中,有的扎根社区解民忧,有的直面险境护平安,有的创新治理促发展......榜样汇聚,星火成炬,照亮每一寸土地。看,谁是你心中的豫警好榜样?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为传播河南公安正能量,展示好形象,河南公安开展“豫警好榜样”学习宣传活动。他们中,有的扎根社区解民忧,有的直面险境护平安,有的创新治理促发展......榜样汇聚,星火成炬,照亮每一寸土地。看,谁是你心中的豫警好榜样?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马凤超,男,回族,1982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漯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勤务保障大队副大队长。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先后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抗雪救灾先进个人”“全市青年岗位能手”、2023年度“漯河市公安局最美基层民警”、2024年度“全市公安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用心排民忧 群众有了安全感
2023年6月,漯河市公安局创新落实“一村(格)一警”工作,组织市、县(区)公安局机关1091名民警,按照“三就一侧重”(即就亲、就近、就熟,各警种、部门依照职能作用侧重分包)原则,走进村庄、融入社区,当好服务基层治安的“片警”。在交警战线上奋战20个年头的马凤超响应组织号召、克服本职工作的繁忙和双警家庭的困难,主动申请到离市区较远、交通环境复杂的裴城村开展包村工作。
走访中,马凤超了解到,该村紧邻国道、省道,道路交通环境复杂,村内村外大小事故时有发生,老百姓急切希望得到改善。马凤超立足交警本职,从老百姓出行安全问题着手,对老百姓反映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路口、路段逐一进行调研、查看,并邀请交通设施和规划方面专家多次到裴城村现场实地勘察和规划,针对每个路口和路段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
由于原来省道改造的原因,造成村西66岁的小卖部老板彭某家的门口地面与一旁的省道有60厘米的落差,许多车辆在此转弯时常因分不清路沿边界而掉进他们家院内,甚至有摩托车直接钻进了他们家的侧房。彭某拉着马凤超的手,愁容满面地说:“马警官啊,一年里有10多辆车冲进我们家,我们家人整天提心吊胆、担惊受怕,人家来买东西都害怕呀,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帮帮我们吧!”
彭某的话语字字重若千钧,敲打着马凤超的心,让他感到心痛和惭愧。他立即着手在彭某家旁边安装了9个反光提示柱和一个减速指示标志。改造完成后,彭某激动地说:“装上交通护栏后,俺家门口再也没有发生过事故。马警官,你可是给我们家解决了大难题了。”现如今,彭某逢人便夸马凤超为他们全家带来的安全感。
苏进将军故居附近的丁字路口,由于是一个大陡坡,路口通行视线极差,经常接二连三发生交通事故。2022年汛期过后,一辆小面包在下坡时冲进了路口一户人家中,造成两死一伤的惨剧。针对这个特殊位置,马凤超在路口处贴上了一个大大的“慢”字,然后在距离路口不远处设置了两个减速带,又在路口两边安装了两个广角镜。改造完成后,当马凤超到路口查看情况的时候,村民大老远的就迎上来拉着他的手说:“马警官,你真中,现在走到路口,我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躲着走了,路口有没有车、有没有人过来,我们一清二楚,我代表村里百姓谢谢你啊”。至此,困扰村民多年的“事故路口”完美蝶变。
经过前后3次施工优化,马凤超在12个路口和4条主干道共施划了交通标线800平方米,安装了路口避让、减速慢行等交通标志牌20块,路口广角镜6个、路口反光提示立柱32根、爆闪警示灯4处。改造完成后,路口减速提示明显,路口通行情况一目了然,路缘边界清晰明了,村民出行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用力解民难 群众有了幸福感
2024年2月,河南多地连降暴雪,形成冰雪灾害。从雪花初降,马凤超就时刻关注着村里的情况,因为他知道裴城村势如龟背,中间高四面低,在村内自然形成了很多坡道,一旦积雪成冰,群众将无法通行,对村里老年人的人身安全更是一种威胁。
雪情就是命令,马凤超迅速行动,带着协调来的500公斤融雪剂,独自驾车往村里赶。一路上,不是30厘米厚的积雪,就是10厘米厚的结冰,马凤超双眼紧盯着路面,双手紧握着方向盘,右脚轻踩着油门和刹车,短短26公里的路程就这样曲曲折折、兜兜转转,历经2个多小时才赶到了村里。当看到站在风雪里翘首以待的村民时,马凤超瞬间觉得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随后,他就马不停蹄地和村民一起利用融雪剂开展清雪除冰工作,有效保障了群众的出行安全,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马凤超了解到,村里有30余位生活困难的村民和老党员,为了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2024年春节来临之际,马凤超协调爱心企业和支队书法爱好者,到村里开展“漯河交警进农村送春联送祝福送平安”春节慰问活动。马凤超和爱心企业负责人带着米、面、油和春联等过节物资,看望生活困难的村民和老党员,为他们送去新春祝福。在村文化广场,支队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为村民义写春联和福字,拿到春联的村民仔细端详,喜笑颜开。
用情察民情 群众有了获得感
走访中,马凤超发现村里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和儿童,这一部分人员参与社会交通出行活动不多且随意性大,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是潜在的人为交通事故隐患。村里的交通硬件设施得到了提升,如何增强村民的交通文明意识呢?针对这一情况,马凤超在村里成立了“一村一警”工作服务站、交通安全宣传服务站,向群众发放警民联系卡,并设置了群众信箱,利用村委广播站在每日三餐时间循环播放交通安全宣传录音,在村里悬挂交通安全宣传标语,不定期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彩页,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
交通安全,先从娃娃抓起。在裴城村苏进红军小学,马凤超先后多次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交通安全进校园宣传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交通行为、什么是错误的交通行为,通过孩子告知、监督家长遵守交通规则,起到了互相监督学习的效果。
针对老年人对新媒体关注度不高、学习能力不强的情况,马凤超创新举措,与裴城村文化合作社联合编排了《安全出行福万家》等戏曲小品文艺节目,在河南省“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等多个活动中巡演,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024年元旦前夕,由马凤超牵头,漯河市交警支队主办、裴城镇政府和裴城村文化合作社承办的“‘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暨2024年元旦警民联欢会”,在裴城村文化广场隆重举行。马凤超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把交通安全的触角真正深入到社会基层的“神经末梢”,让老百姓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学法、知法、懂法、遵法,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包村工作中,马凤超把人民装在心中,以真心实意的态度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房前屋后,他与村民并肩前行,谈笑风生;在农家小院,他与大爷大娘们沟通交流,嘘寒问暖......一幅幅警民和谐的画面,充分体现了“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对你有多亲”。
来源:平安开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