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破解山区水稻种植难题,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近日,在省级示范点——三猛乡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旱地优质稻开始播种,标志着当地山区农业向“节水、高效、生态”模式迈出关键一步。
为破解山区水稻种植难题,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近日,在省级示范点——三猛乡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旱地优质稻开始播种,标志着当地山区农业向“节水、高效、生态”模式迈出关键一步。
绿春县地处滇南山区,境内山高谷深,耕地资源分散,传统水稻种植受限于水源和地形,产量与效益难以提升。此次引进的旱地优质稻品种具有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配合精准施肥等配套技术,可实现“无水田也能种好稻”的目标。示范基地通过“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社”联动模式,为农户提供从选种播种到销售的全链条支持。
绿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卢木朴:今年我们从品种选择、封草技术、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为农户发放了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农业生产物资。
播种现场,农户们热情高涨,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科学流程进行操作。从精细整地、精准播种到合理施肥,每一个环节都执行得有条不紊。随着精细整地的完成,土地被翻新得松软而肥沃,为接下来的播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农技人员的细心示范下,农户们手持播种器,沿着预定的行距,精准地将一粒粒饱满的种子用新型播种机撒进湿润的土壤中,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庄重而充满希望。
三猛乡爬别村委会哈波村 陈荣辉:这旱稻种植既方便又实用,用播种机一会就完成播种,对水的需求也比较少,很期待秋天的收获。
此次绿春三猛乡推广的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是朱有勇院士及其团队和县农业农村部门共同努力的成果。这些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支持,从品种选择、播种时机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事无巨细,确保每一株稻苗都能茁壮成长。据了解,今年选用的优质稻种具有良好的抗旱、抗病能力,且产量高、品质优,有望大幅提升三猛乡的粮食产量。
为确保此次旱地优质稻播种工作顺利进行,绿春县农业部门在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不仅提前筹备了充足的农资,还组织了多场技术培训,帮助农户掌握旱地种稻的新技术。同时,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全力保障春耕生产。
据悉,三猛乡今年旱地优质稻种植面积3500亩,播种工作将持续至5月下旬,6月初将开展无人机统防统治作业。这一项目的实施,为山区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随着旱地优质稻的陆续播种,三猛乡的田野间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相信在科学技术的引领下,这片土地将迎来又一个丰收的季节,为绿春县的农业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记者:施代代
来源:绿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