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时间集体做操让市民干等?甘肃酒泉政务中心回应:每天5分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16:06 2

摘要:您能想象吗?去政务中心办事,却撞见工作人员集体做操,自己只能干巴巴在一旁等着。最近就有市民拍了段视频,酒泉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跟着音乐做起了操,而前来办业务的市民只能坐在椅子上傻等。咱换位思考一下,要是您专门请假去办事,结果碰到这情况,心里能不

您能想象吗?去政务中心办事,却撞见工作人员集体做操,自己只能干巴巴在一旁等着。最近就有市民拍了段视频,酒泉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跟着音乐做起了操,而前来办业务的市民只能坐在椅子上傻等。咱换位思考一下,要是您专门请假去办事,结果碰到这情况,心里能不着急上火吗?

近日,网上突然流传出一段视频,画面里甘肃酒泉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多个窗口前,工作人员整齐地站成一排,随着音乐做起了广播体操。而前来办事的市民呢,只能待在等候区,有的皱着眉头玩手机,有的无奈地小声交谈。很快,酒泉市政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出来回应了,说每天十点半是他们的活动时间,大家一坐就是一整天,做这个操不到5分钟,主要是想缓解一下疲劳。

这话一出来,网友们的看法就分成了两拨。反对的人就说了,自己上班忙得连上厕所都得小跑,政务人员咋就能光明正大地集体做操呢?而且大家都久坐,可这跟群众办事不冲突啊,为啥不能换班轮流活动呢?理解的人则觉得,长时间坐着确实容易得腰间盘突出,5分钟活动时间总比员工累得没精神、态度不好强,再说以前好多单位也都有做广播操的传统。不过也有比较理性的声音指出,大家争论的关键不在于“该不该做操”,而是希望办事流程能更简便,窗口效率能提高。要是能做到这些,别说5分钟,就算每天跳10分钟广场舞,群众可能也不会有意见。您还别说,这话确实在理,老百姓专门请假来办事,时间多金贵啊,因为集体做操让大家干等着,这形式确实不太合适。

从政策依据来看,早在2009年国家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就规定了,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工间操,还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像青海、北京、安徽等地之前也出台过类似的制度。所以说,做工间操本身是有政策支持的,可问题就出在这“集体做操”的方式上,到底该怎么平衡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群众办事的效率呢?

其实,很多单位都尝试过推广工间操。就拿2018年北京某政务大厅来说,当时他们也面临工作人员久坐疲劳的问题,但人家想出了个“轮值锻炼制”的办法。啥意思呢?就是每个窗口始终保证至少有一名工作人员值守,其余人员分批去做工间操,这样既能让群众随时能办事,工作人员也能得到锻炼。从法律角度看,他们的做法符合《全民健身条例》对工间健身的倡导,同时也没违反劳动法,毕竟没有强制要求全员停工,而是合理安排了轮班。

从社会影响来看,这种做法得到了不少好评。群众去办事,不用等工作人员集体做操,工作人员也能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活动身体,算是兼顾了双方的需求。这就说明,工间操不是不能做,关键是得找对方式,不能打着“为了健康”的旗号,却耽误了群众办事。

再看2019年上海某单位的例子,他们一开始也是全员停工做工间操,结果和酒泉一样,导致群众办事得等待,引发了不满。后来他们吸取教训,调整了方式,把工间操分成了多个时段,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在不忙的时候自行去活动。比如说分成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每次10分钟,而且必须保证窗口有人值守。这样一来,既落实了工间操制度,又避免了让群众等待的情况。

对比北京和上海的案例,咱们能发现,同样是为了员工健康,处理方式不同,效果就大不一样。北京的轮值制和上海后来的分段制,都体现了一种“以群众为中心”的理念,在考虑员工健康的同时,也没忽略群众的办事需求。这就给咱们提了个醒,政策执行得灵活点,多站在群众角度想想,很多矛盾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根据2023年的一项调查,全国有60%的机关单位推行了工间操制度,但其中只有30%的单位采用了轮班制或分段制等不影响工作的方式,剩下的70%还是采用全员集中的方式。这就说明,像酒泉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很多单位在推行工间操时,没考虑到群众的感受。

从法律层面分析,《全民健身条例》虽然倡导工间操,但并没有规定必须全员集中进行,更强调“合理安排”。要是单位在做工间操时,让群众长时间等待,其实是违背了政务服务“高效便民”原则的。从社会层面看,政务服务中心作为窗口单位,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群众对他们的要求自然更高,不仅要依法办事,还要注重服务质量。

那您是怎么看的呢?如果您去办事,碰到工作人员做操需要等待,您能理解吗?您觉得单位该怎么调整工间操的方式,既能让员工锻炼,又不影响群众办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也别忘了点赞关注,咱一起探讨更多政务服务背后的法律和民生问题。

来源:史海拾贝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