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意浓浓,“五彩”绽放。眼下,西固区柳泉镇正在全力推进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民生改善等重点工程建设,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春意浓浓,“五彩”绽放。眼下,西固区柳泉镇正在全力推进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民生改善等重点工程建设,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循序渐进,全力打造和美乡村。坚持分区施策,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花合理配置,形成道路两侧林带连绵,可视山头树木常青,全面提升‘五彩柳泉’美丽底色。”柳泉镇负责人说道。植树绿化现场,人头攒动,各村以支部为引领,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挥锹铲土、扶苗培土、踩实新土、堆起围堰,栽下了一株株树苗,植下了一片片新绿。
乡村建设,生态宜居是关键。全力抓好镇域主干道沿线风貌提升,因地制宜采取造型花箱、藤蔓植物等形式,对拆违治乱、围挡后退、空地闲地、道路沿线、村庄周边等关键区域实施立体绿化,因地制宜、因路配树、因景配绿,精心配建小微绿地、口袋公园,以“村村万树·绿美乡村”为目标,通过种植爬山虎、迎春、连翘等植物,丰富空间结构层次,建设绿化景观路4条,打造“四小园”6个,镇域品质不断提升。聚焦建设“美丽农居”,坚持将“美丽庭院”建设作为乡村绿化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推动乡村风貌从一处美向全域美、环境美向发展美转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村村响”广播等广泛宣传,不定期组织板凳会,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家庭充分利用院落空间、房前屋后等植绿护绿,以“庭院美”点亮“乡村美”,创建“美丽庭院”36户。
乡村焕新,文化建设添底蕴。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方向,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充分利用孔圣文化园、铁芯子传习所等特色文化资源,将农耕体验园、非物质综合文化展览馆、戏剧文化展览馆、碑林、孔庙、明德园等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串联成线。综合利用镇文化艺术中心,以“研学+”为发展新模式,组建民间艺术家协会,对非遗传承人分级、分类,设立传习所,将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研学研学实践课程中,建立3支乡村文化服务队伍,分别开展研“习”学堂、银青课堂、青说活动等5场次。同时,计划在党员教育基地增加入党宣誓场地和主题合影区,搭建起集非遗基地、保护传承、研学培训于一体的实践教育平台。
乡村发展,产业振兴是动力。多年来,柳泉镇各村坚持为村民发放免费菜苗,选取适应本地气候、高产且易管理的优良品种,积极引导群众以家庭为阵地、庭院为载体,将生产生活服务与“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相融合,充分整合盘活空置房间、院落、房前屋后零星土地等资源,发展庭院种植、养殖、手工、研学等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拓展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助推群众实现增收。今年以来,培育家庭农场2个、农家乐15家,统筹推进全域农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目前,食用菌种植户达到15户,种植从业人员50多人,塑料大棚蘑菇种植已初具规模,有各种菌类大棚260亩,成为东、中、西三个村的农业亮点。同时,柳泉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金融信贷支持、农业设施奖补政策扶持等有效举措,加快推进了食用菌产业链开发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平菇为主的食用菌已经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优势产业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柳泉镇将继续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狠抓主导产业培育,加快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提质增效。聚焦“八个美丽”,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集中力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服务升级,全面推动“五彩柳泉”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西固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郭炯 通讯员:曹小芳
编辑:张维丽
来源:魅力西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