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日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湖畔,泥土的芬芳混着新翻的马铃薯香,铺满田野。一锄头挥下去,金灿灿的土豆从地里滚出来,像一颗颗“金蛋”,映着农民的笑脸。
春日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湖畔,泥土的芬芳混着新翻的马铃薯香,铺满田野。一锄头挥下去,金灿灿的土豆从地里滚出来,像一颗颗“金蛋”,映着农民的笑脸。
“肖书记,你快来看看我家今年的大洋芋!”在异龙镇万亩马铃薯丰收现场,村民老王捧着一捧饱满结实的土豆,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个头真不小,今年收成不错啊!”异龙镇纪委书记老肖蹲下身子,接过还带着泥土芬芳的马铃薯细细端详。
时光倒回两个月前,同样是这片土地,老肖带着镇纪检干部检查春耕备耕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这是我家头一回种这个新品种,要技术没技术,要经验没经验,就怕辛辛苦苦种出来,到时候卖不上价啊!”老王忧心忡忡的话语里,满是对丰收的期盼与对种植的隐忧。
得知农户们的担忧后,石屏县纪委监委及时打出监督“组合拳”,为马铃薯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变身“田埂上的监督员”,深入田间地头,围绕农资供应、技术指导、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开展“贴身”监督,同时建立“农户点单、纪委派单、部门接单”工作机制,精准定位群众需求,确保惠农政策落地生根,让“小土豆”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立足监督职责,县纪委监委紧盯春耕生产关键环节,压实农科部门责任,推动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实施水肥一体化滴灌、良种筛选和科学植保等关键技术。近年来,石屏县在宝秀镇成功开展500亩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示范种植的同时,还在马宝龙、新城乡下新寨同步推进品种对比试验,以科技赋能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如今站在丰收的田野上,老王的话匣子打开了:“以前种土豆全看老天爷脸色,如今可不一样喽!技术员手把手教,销路早早就订好,再加上纪委全程监督护航,咱这土疙瘩真变成‘金疙瘩’啦!”
“监督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问题解决。”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高监督质效,该县建立“监督—反馈—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在产业链各环节设置“监督哨”。从种薯质量到冷链物流,从技术培训到品牌建设,监督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关键节点。
夕阳西下,满载“金蛋”的货车驶向远方。老肖站在田埂上,望着农民们喜悦的表情,轻声对同事说:“看他们笑得这么开心,咱们这‘田埂上的监督’才算没白干。”
远处,又一台播种机轰隆作响,新一季的希望正在这片土地上孕育。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饶勇
通讯员:梁瀚尹
责编:李兴文
审核:黄芳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