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马塘镇,一片生机勃勃的百合花海正书写着致富新传奇。花农金平聪,凭借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执着,年赚420万元,让小小的百合花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 。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马塘镇,一片生机勃勃的百合花海正书写着致富新传奇。花农金平聪,凭借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执着,年赚420万元,让小小的百合花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 。
走进位于马塘镇热水村委会黄龙坝村小组的百合基地,仿佛踏入了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株株百合亭亭玉立,饱满的花苞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清新的香气。
此时正值采收高峰,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地穿梭在花丛中,手中的刀具轻轻一挥,修长的花枝便被割下,随后迅速分拣、打包,动作一气呵成。金平聪站在花海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随手拾起一枝百合介绍道:“这批花是去年12月种下的,4个月刚好成熟。4月6日开始采收,现在花苞饱满,最适合做鲜切花。”基地里种植着木门、索尔帮等5个品种,每亩栽种1.6万株,成本约4万元,亩产值却能达到8万元以上。
回想起创业初期,金平聪感慨万千。技术不足、资金紧张,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但他没有放弃,一头扎进种植书籍,不断在田间地头反复试验。从育苗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摸索,终于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经验。凭借科学的轮作模式,他的百合品质稳定,逐渐打开了市场,去年实现毛收入420万元,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百合能手”。
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金平聪敏锐地捕捉到了鲜切花产业的巨大潜力。他深知,要在竞争激烈的花卉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扩大规模、引入高端品种。今年,他在原有20亩基地的基础上,又流转了75亩土地进行扩种,并引入了“皇帝”“伊莎贝拉”两款高端品种。新品种技术门槛高,栽种难度大,但市场价格也更为可观。目前,新品种已获丰收,每个优质花枝枝头可达4个花苞,预计亩产值将飙升至16万元。“今天收割的是新品种‘皇帝’,预计产量700扎左右,送往广州。今年新品种价格86元一扎,相当不错。”金平聪兴奋地说。
金平聪的百合花产业,不仅富了自己,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他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向村民流转土地,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租金收入。在采花旺季,基地雇佣工人多达13人,工人按照白天12元/时、晚上加班20元/小时的薪酬标准工作,每天能获得约140元的收入。村民王英笑着说:“我家孩子还小,没法去外面打工,在这里做工方便又有收入。”这种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村民们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能兼顾家庭,提升了生活质量。
如今,金平聪的百合花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每一次采收的百合花,都会在24小时内抵达昆明斗南花卉拍卖中心,经过分级后,部分特级品通过空运销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的挑战也接踵而至。由于百合花收割后种球需送入冷库休眠,而目前基地没有冷库,种球只能送到昆明,这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还可能影响种球的保存质量。
面对这些挑战,金平聪早已有了新的规划。他计划在基地内建设冷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种球保存效率。“冷库建成后,我们的产业就能更上一层楼,未来的发展空间也会更大。”金平聪信心满满地说。
从最初的艰难摸索,到如今的规模种植、远销海外,金平聪用汗水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百合奇迹”。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的百合花产业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黄鹏
通讯员:牛世婷
责编:袁熙
审核:郑海燕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