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坚持开门教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判,是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明确要求。群众参与和监督,始终是我们党开展作风建设的重要动力。如果说自我监督是强身健体的“内在免疫”,接受群众监督就是祛病除疴的“外在良方”。只有将群众参与深度融入作风建设,把群众监督
坚持开门教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判,是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明确要求。群众参与和监督,始终是我们党开展作风建设的重要动力。如果说自我监督是强身健体的“内在免疫”,接受群众监督就是祛病除疴的“外在良方”。只有将群众参与深度融入作风建设,把群众监督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让八项规定这张“金色名片”历久弥新,凝聚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群众参与汇集作风建设源头活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既是“事中人”,又是“观察员”,对权力运行状况、部门工作状态、干部作风情况最有发言权。近年来,有的地方让群众担任廉情信息员,有效延伸基层监督触角;有的地方推出“百姓问政”直播平台,让局长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这些创新实践充分揭示:群众参与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党员干部必须以“入山问樵、遇水问渔”的谦逊姿态深入基层,在群众的“家常话”里寻找破题的真方法。打破“关起门来自说自话”的窠臼,让群众成为治理的参与者、决策的见证者,才能找准作风建设的“病灶”,用群众智慧开出标本兼治的“良方”。
群众监督校准作风建设前行坐标。目前,群众监督的触角正以空前广度覆盖社会各领域。某地“阳光问廉”节目让群众直面官员问责,曝光后20天内解决拖欠藕田租金等积弊;某县利用村级监察“三员”制度发现工程安全领域问题数百个,并督促规范资金使用;在某市“点题整治”机制中,群众反映吃水难题后,纪检监察联动部门快速整改,惠及数千居民。由此可见,群众监督的“火眼金睛”,不仅让作风问题无所遁形,而且厘清了作风建设的重点领域,有利于实现“群众监督—发现问题—积极整改”的良性互动。因此,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凝聚人民群众参与正风肃纪反腐的强大正能量。要对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加大办理力度,做到问题有渠道反映、事情有人管,更要把民生领域的高频问题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领域,充分彰显“人民满意”导向的治理效能 。
群众评判激活作风建设澎湃动能。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搭建“码上监督”平台,到地方建立“乡村夜话”“院落自治”机制,群众评判的深度参与倒逼监督体系迭代升级。江苏省委巡视办谋划研究“田野巡察”质效评估体系,把巡察整改发言权、表决权、裁判权交到群众手里,只要群众不满意,问题就不销号。事实证明,群众的评判更能让个别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充分征求各个层面干部群众的意见,真正把那些愿意为群众干实事的干部选拔出来,才能让干部的工作作风焕然一新。因此,要建立“收集—分析—整改—回访”全链条机制,确保群众意见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更要“以担当论英雄”“以结果论英雄”“以口碑论英雄”,要注重听民声、察政声,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责任编辑:张念
来源:群众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