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观澜】保洁阿姨休息室,被年轻人推入公共视野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8 17:25 3

摘要:近日,关于“给保洁阿姨一个休息空间”的讨论在互联网进行,推动议题的是很多感同身受的年轻人。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发起倡议、线下策划关怀行动,将保洁员群体的生活状态推入公共视野。

近日,关于“给保洁阿姨一个休息空间”的讨论在互联网进行,推动议题的是很多感同身受的年轻人。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发起倡议、线下策划关怀行动,将保洁员群体的生活状态推入公共视野。

类似场景在公共空间反复上演:保洁员蜷缩在台阶上小憩,用报纸铺就的“工位”紧挨正在充电的保洁车,工具箱上还放着食物。这些具象片段,通过年轻人的手机镜头被拼接成完整的现实图景。

从观察到行动,数字原住民们熟练运用互联网工具进行了数据整合。社交平台上“给保洁人员设立一间休息室”的热议下,网友们列出细致的物品清单,甚至细致到充电插座的位置;高校学生们用数据分析工具测算写字楼可供休息的区域,甚至发起“为保洁阿姨画一张休息室设计图”创意活动。

这样的推动正局部起作用。华东政法大学的校长信箱收到多位学生的建议信,半个月后,学校在女生公寓的一层设立了保洁就餐室,并配备了冰箱、空调、微波炉等设施;一些公司也开辟出专门的保洁阿姨休息区。

与以往社会议题经过媒体曝光—官方介入—政策回应的漫长周期不同,年轻人记录—传播—参与—改变的行动闭环往往能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高效率源于青年群体独特的动员能力,他们熟练运用社交媒体制造传播节点,将严肃议题转化为可参与的公益试验,打破了传统公益的宣教模式,让议题从理性层面深入感性认知并推动解决。

当社会各界还在讨论如何让年轻人有更多社会责任感、更关注现实时,他们已有实践。只是在他们看来,责任感更需要在自由的、不被宰制、不被规定的状态下发挥。这样一种代际鲜明的社会参与,也许将重塑公共议题推进的逻辑,并发挥出同样的责任效应。(文字:光明网评论员 制图:刘朝)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