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6日,《西安日报》以《西安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创新“五个一”温情司法 一日化解三起涉未成年人纠纷》为题,对西安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在一日内高效化解三起涉未成年人复杂纠纷,彰显了司法温度与效率的深度融合,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筑起坚实法治屏障进行
4月16日,《西安日报》以《西安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创新“五个一”温情司法 一日化解三起涉未成年人纠纷》为题,对西安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在一日内高效化解三起涉未成年人复杂纠纷,彰显了司法温度与效率的深度融合,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筑起坚实法治屏障进行了报道。
全文如下:
西安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
创新“五个一”温情司法
一日化解三起涉未成年人纠纷
“法律是底线,亲情是纽带。”在茶香氤氲的调解室里,雷雯法官一句暖心劝导,让剑拔弩张的继承纠纷当事人红了眼眶。近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创新推出“五个一”温情司法措施,仅用一天时间就成功化解三起涉未成年人复杂纠纷,用司法温度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杯热茶”融坚冰
遗产纠纷中的亲情救赎
“你们都是孩子最亲的亲人,要让孩子的未来少一份遗憾,多一份温暖。”面对因遗产分割反目的婆媳,西安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审判长雷雯特意泡上热茶,在氤氲茶香中展开调解。
这是一起涉未成年人的继承纠纷,年幼的孩子在父亲意外离世后,面临至亲对簿公堂的困境。2023年8月,被继承人金某意外离世后,其妻李某携5岁幼子与公婆金某一、王某某因房产贷款利息分担及存款继承产生纠纷。一审判决房产由李某母子继承并承担全部贷款本息,李某上诉,要求公婆分担30余万元利息的四分之一,金某一夫妇则主张全额继承儿子银行卡存款。
雷雯以未成年人利益为核心展开调解:一方面向老人释明“孙子成长需母亲抚养,亲情维系需共同让步”,劝导其承担8万余元贷款利息;另一方面引导李某体谅公婆丧子之痛,接受以“存款继承权置换利息分担”方案——若金某一夫妇承担部分利息,可全额继承原判决部分归属李某的银行卡存款。最终双方达成协议:金某一夫妇承担8万余元利息并继承全部存款。
法官以“一张笑脸”破冰,用“一杯热茶”暖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兼顾法理人情的调解方案,既保障了孩子财产权益,更修复了亲情裂痕。
“终局劝导”破僵局
少年冲突背后的未来守护
初中生章某和同学伍某在同住小区内打乒乓球,双方因琐事发生口角,后演变为肢体冲突,导致二人均受伤,章某伤情较严重,被诊断为轻微脑震荡,以及全身多处软组织受伤。伍某诊断为轻微脑震荡。章某治疗产生医疗费3000余元。受伤后双方家长无法协商达成调解,且矛盾愈深,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章某受伤产生的各项费用,一审法院判决章某承担40%责任,伍某承担60%责任。章某对责任比例不服,认为伍某在本次事件中先发起挑衅,并且先故意出手伤人,章某受伤较重,所以伍某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并且应当赔偿精神损失费8000元。
“此案涉案赔偿金额较小,但双方家长之间的矛盾纠纷却比较大。”雷雯说,案件移送至法院后,她意识到,若处理不当,不仅可能引发“民转刑”风险,更会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法官采用“背靠背调解”方式,向原告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73条“过错相抵”原则,指出章某争吵激化冲突存在过错,且精神赔偿不符合法定条件;同时以“母亲视角”劝导被告家长:“逃避责任将扭曲孩子价值观,主动担责才是最好教育。”
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雷雯法官祭出“终局劝导”:“咱们争的不仅是钱,更是孩子的未来。今天若因为一时意气结下仇怨,两个孩子以后如何抬头做人?他们还要在同一所学校读书,难道要让孩子背着仇恨过一辈子吗?”一席话直击人心,让两位家长握手言和,避免了两代人结下仇怨。
最终,伍某的家长同意在一审的基础上增加赔偿数额,同时也代表孩子向原告表达了歉意。
“一程相送”愈创伤
医疗纠纷中的司法温度
“虽然孩子回不来了,但我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在历时半年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逝者家属几近抑郁。雷雯法官每次调解后都亲自将当事人送至法庭门口,在“最后一送”中传递司法关怀。通过“医学+法律”双视角专业分析,最终促成医患双方达成和解,医院提高赔偿比例至40%。
35岁的李先生因身体持续不适到某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支气管炎后住院治疗,三天后突发多器官衰竭离世。司法鉴定表明,李先生系在肥厚型心肌病基础上并发肺感染导致猝死,院方在诊疗过程中存在心脏超声漏检等过失,其医疗行为与死亡结果存在次要到同等原因力(责任比例30%-50%)。一审法院判医院担30%过错责任,赔偿家属35万余元,家属不服上诉,要求医院担50%责任。
案件争议焦点在于责任比例认定。家属主张院方漏检心脏疾病属重大过失,应适用50%上限;院方强调已按规范治疗肺感染,心肌病属患者自身基础疾病,仅愿承担30%责任。二审阶段,法官考虑到李先生是家庭唯一经济支柱,留下年迈双亲与5岁幼女,且母亲和妻子因事故抑郁,决定优先调解。承办法官向院方出示司法鉴定书,详细阐释漏检行为与死亡后果的医学关联,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医疗机构对危急患者的特殊注意义务,还列举同类高责任比例案例。对家属,法官耐心解释40%责任比例综合多方面因素,能减轻执行风险,家属逐渐理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一审判决医院承担30%赔偿责任的基础上,医院自愿承担40%赔偿责任,赔偿金额合计46万余元。
“五个一”温情司法举措
护航少年成长
“一张笑脸”,是法官打破当事人“心防”的开端。面对涉未成年人案件里的复杂情绪,真诚笑容让当事人放松,搭建起信任的桥梁。“一杯热茶”,递出的是温暖,营造出轻松氛围,让剑拔弩张的矛盾有了缓和的余地。“一句暖言”,蕴含着法官对当事人的理解,精准地切中问题关键,引导理性解决纠纷。“一程相送”,是司法关怀的延续,确保案件处理结果落地,也传递着人文关怀。“一次化解”,则是体系运行的目标,力求彻底解决纷争,维护社会和谐……
西安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郝卫介绍,以“温情司法+专业赋能”双轮驱动模式,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在一日内高效化解三起涉未成年人复杂纠纷,不仅彰显了司法温度与效率的深度融合,更成为西安中院“四个最”小切口创新机制落地见效的鲜活范例。他们在此基础上深化推出“五个一”温情司法服务举措,正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筑起坚实法治屏障。
这些充满温情的司法举措,为未成年人成长铺就了温暖底色。而在保护未成年人成长方面,西安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还有更多探索。在持续强化司法关怀的同时,创设“西心He护”品牌,大力推进青少年普法工作。前端注重启蒙与预防,通过模拟法庭、法院开放日、送法入校等活动,提升法治文化宣传趣味性与创新性,从源头减少青少年犯罪;中端采用涉少圆桌审判制度,审理案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后端制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细则,亲查亲访、定期回访,开展心理疏导与判后帮教,帮助失足未成年人无痕回归社会,全方位呵护未成年人成长。“
法院是社会的医院,因为社会中的小矛盾、小纠纷、小病灶都聚集到法院,那么法官就是人心的医者。”郝卫说,在她看来,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的法官们不仅是法律工作者,更是有良知、有温度、有情怀的践行者。只有兼具这三点,才能办好涉未成年人案件。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肩负着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任。这些案件或许标的不大,但影响深远,一个孩子的背后关联着一个家庭,甚至对社会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少审法官们用心用情办案,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良心活”。他们也将秉持“如我在诉”的共情理念,积极开展“守正创新”的实践,让法律不仅成为裁判的严格准绳,更化作照亮未成年人未来的明灯。在这里,每一起纠纷的妥善化解,都在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法治的晴空。
-End-
来源:西安中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