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州河畔的晨光里,一阵清亮的戏曲唱腔从宜川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排练室传出。4月19日至20日,上海越韵宜川青年越剧团将登上北京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的舞台,参加2025年第二期体验项目“上海体验区-普陀时刻”的演出,跨越千里演绎江南戏曲的婉转与多元。这支成立
苏州河畔的晨光里,一阵清亮的戏曲唱腔从宜川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排练室传出。4月19日至20日,上海越韵宜川青年越剧团将登上北京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的舞台,参加2025年第二期体验项目“上海体验区-普陀时刻”的演出,跨越千里演绎江南戏曲的婉转与多元。这支成立于2016年的剧团,前身是2008年组建的宜川青年越剧团。此次进京演出的八个剧目涵盖五个剧种,包括锡剧《红花曲》、黄梅戏《江姐》、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沪剧《红梅赞》《芦荡火种》,还有越剧《杨开慧》《红色医生》。
宜川戏曲文化节的演员为打破受众边界,街道引入“戏曲七进”模式,通过进校园、进商圈、进楼组等扩大覆盖面,吸引年轻人群体;开通“丈量宜川”公众号直播,将“周周演”舞台搬上云端,单场最高吸引6600人次观看。“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直播既服务本地居民线上观看,也让非沪籍群体和年轻人通过云端触及江南戏曲。”宜川路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王栖桐说道。“没有街道的支持,我们达不到今天的规模。”唐敏坦言。宜川路街道不仅为剧团提供免费排练场地,还将其纳入政府文化配送项目,支持团队走出社区、走向全国。针对剧团业余成员多为白领的现状,街道特批周日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剧团排练场所,并邀请专业院团艺术家指导排练。上海越韵宜川青年越剧团也不负期望,成为普陀区唯一入选“百支群众文艺团队”的戏曲团体。“弘扬戏曲文化对提高社区凝聚力和增强文化认同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栖桐表示,未来,宜川路街道将继续深化线上线下融合传播,通过戏曲嘉年华、广播专题节目等载体,让艺术突破地域与年龄的壁垒。而对于即将启程的上海越韵宜川青年越剧团而言,此次北京之行,不仅是剧团对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展示,更是一次新的起点,江南丝竹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奏响文化传承的和鸣。记者:施旖雯编辑:戴琳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原标题:《沪上戏曲赴京演出,普陀青年越剧团唱响民族文化交融》 来源:日本观察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