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其主题是“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加强病媒生物防制,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清除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孳生地,共建清洁家园,群防群控传染病。病媒生物防制不仅是短期消杀行动,更是通过环境治理、社会共治和习惯养成构建长效健康防
2025年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其主题是“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加强病媒生物防制,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清除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孳生地,共建清洁家园,群防群控传染病。病媒生物防制不仅是短期消杀行动,更是通过环境治理、社会共治和习惯养成构建长效健康防线。
一、常见病媒生物及其危害
蚊虫:堪主要通过吸血传播各类疾病,像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蚊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所以清除无用积水、管理好有用水体,是防蚊的关键。
苍蝇:体表容易附着各种病原体,它叮爬过的食物,很容易被污染。人们一旦食用了被苍蝇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患上肠道传染病,比如痢疾、伤寒等。
蟑螂:它喜欢在阴暗潮湿、食物丰富的地方栖息,不仅会污染食物、咬坏衣物和书籍,还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传播疾病,比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鼠类:不仅会偷吃粮食、咬坏家具和电线,引发安全事故,还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严重疾病,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影响极大 。
二、病媒生物防制
环境治理:消除孳生地
1. 清理积水,防蚊灭蚊
仔细翻盆倒罐,清除家中及周边小型积水(如缸、盆、罐、废弃容器、轮胎等)。对于有用的贮水容器、水植盆景等,每周定期更换 1 - 2 次水。水缸、水池等储水容器加盖密封。
疏通沟渠、清理淤泥,避免积水滞留。
2. 垃圾管理,防蝇防鼠防蟑螂
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垃圾袋装化,做到日产日清。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倒泼污水,还要管理好宠物粪便,减少苍蝇的孳生环境。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及时清除垃圾杂物。垃圾桶加盖,定期清洗消毒。堵塞墙体孔洞、管道缝隙。
3. 卫生死角整治
定期清扫床底、柜顶、厨房角落等易藏蟑螂的区域。保持室内干燥通风,让蟑螂无处可藏、无家可归、无粮可食。
个人防护:减少接触风险
1. 防蚊叮咬、防蝇
避免在蚊虫活跃的清晨和黄昏长时间在草丛、水边停留。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剂或者涂抹驱蚊花露水,防止蚊虫叮咬。
家中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蚊、蝇飞入。睡觉使用蚊帐(尤其是婴幼儿)。
2. 防鼠防蟑
食物密封保存,避免暴露在外。及时修补墙面、地板裂缝,封堵空调管、下水道等通道。下水道口要安装完好的地漏,关好门窗,防止老鼠、蟑螂进入室内。发现鼠迹(粪便、咬痕)或蟑螂时,及时用粘鼠板、粘蟑板捕杀。
科学消杀:安全用药
1. 化学药物使用规范
灭蚊灭蝇喷雾、灭鼠药等需按说明书使用,避免过量或误触。喷洒杀虫剂时佩戴口罩、手套,消杀后通风,避免儿童、宠物接触。慎用剧毒鼠药,优先选择抗凝血类缓效药剂,防止误食风险。
2. 生物防治优先
可通过养鸭、养鱼等生态方式减少水中蚊虫孳生。
社区协作:群防群控
1. 积极配合社区组织的环境整治、统一消杀行动,清理公共区域垃圾和积水。发现卫生死角或病媒生物异常聚集,及时向物业或居委会反映。
2. 宣传健康知识。主动学习病媒生物防治知识(如登革热症状、鼠疫预防),并向家人、邻居普及。关注疾控部门发布的虫媒传染病预警,做好针对性防护。
应急处理
1. 蚊虫叮咬处用肥皂水清洗,避免抓挠,可冷敷或涂抹止痒药膏。
2. 被鼠、狗等咬伤后,及时冲洗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若需)。
爱国卫生月期间,呼吁广大民众积极行动起来,投身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通过“清环境、防叮咬、科学消杀、全民参与”的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阻断疾病传播链。倡导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共同营造健康、清洁的生活环境,为家庭和社会筑牢健康屏障!
来源:城北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