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真知,再证实力——高选择性JAK抑制剂治疗我国IBD患者新数据公布

摘要:“本材料仅供中国大陆境内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作为学术参考,而非针对一般公众,亦非广告用途。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在做出任何与治疗有关的决定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参照药监局核准的药品说明书。如果您不是卫生医疗专业人士,请勿阅读和/或传播本材料。”

“本材料仅供中国大陆境内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作为学术参考,而非针对一般公众,亦非广告用途。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在做出任何与治疗有关的决定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参照药监局核准的药品说明书。如果您不是卫生医疗专业人士,请勿阅读和/或传播本材料。”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达标治疗是其疾病管理策略[1-3]。如今,除了症状缓解与生物标志物水平正常化等,IBD的治疗还强调黏膜愈合[2-3]。诚然,生物制剂能够帮助IBD患者实现黏膜愈合,但其在治疗中容易产生抗抗体,原发性失应答率和继发性失应答率均较高[1-3]。但近年来兴起的小分子药物(如乌帕替尼)凭借生物利用度高、给药方便、无免疫原性、生产成本低等优势为IBD患者带来了治疗新选择与希望[1]。

此前,国外已有多项乌帕替尼治疗IBD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RWS)[4-6]。但是,乌帕替尼在中国IBD人群中应用的时间短,关于乌帕替尼对于中国IB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真实临床研究鲜少[1]。为探索乌帕替尼治疗我国IBD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并提供更多的中国数据,以更好地指导乌帕替尼在我国IBD人群中的应用,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徐雪梅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并发表在科技核心期刊——《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上(图1)[1]。图1 徐雪梅教授团队研究[1]

研究设计

本研究共纳入了11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接受乌帕替尼治疗的IBD患者(6例UC,5例CD)[1]。这些患者均既往接受过≥1种生物制剂治疗且原发性或继发性失应答,或在生物制剂维持期仍反复出现因IBD相关症状住院、需加用糖皮质激素、需转换为其他生物制剂等情况[1]。

该研究的主要观察终点为第8周时临床缓解和临床应答情况,次要观察终点为第8周时内镜缓解和内镜应答情况[1]。

对于UC:

临床缓解定义为改良Mayo评分≤2分且无单个分项>1分;临床应答定义为改良Mayo评分较基线下降≥30%以及≥3分,且便血的分项评分降幅≥1分或该分项评分为0或1分;内镜缓解即黏膜愈合定义为Mayo内镜评分(MES)≤1分;内镜应答定义为MES评分较前下降[1]。

对于CD:

临床缓解定义为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1]炎症指标


乌帕替尼治疗后第4周、第8周时,患者的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应答率与临床缓解率:


乌帕替尼治疗第4周时,整体患者的临床应答率为72.72%(8/11),临床缓解率为0,UC患者临床应答率为83.33%(5/6),CD临床应答率为60%(3/5)。

乌帕替尼治疗第8周时,临床应答率为100%(10/10),临床缓解率为80.00%(8/10)。其中,UC患者临床应答率为100%(6/6),临床缓解率为83.33%(5/6);CD患者临床应答率为100%(4/4),临床缓解率为75%(3/4)。

共3例患者复查肠镜,均为重症UC患者,1例在治疗1年后复查肠镜达到黏膜愈合,1例在治疗8周后复查肠镜达到黏膜愈合,1例在治疗9个月后复查肠镜达到黏膜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复查肠镜。

安全性:

11例患者在接受乌帕替尼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1]对于中重度IBD患者,乌帕替尼可以快速、有效且持续控制疾病,且安全性高[1]达标治疗是指预先设定治疗目标,随后开始治疗,定期评估是否达到预设的治疗目标,如未达标则予调整治疗策略,直到最终达到预设目标的策略[3]。

而黏膜愈合则是IBD治疗所追求的目标[2-3],其对IBD患者的获益已形成共识:《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西安)》提出,黏膜愈合的UC患者有着更好的预后结局(达到长期临床缓解、减少激素的使用、降低疾病复发率和住院率、减少手术率、改善生活质量等);《中国克罗恩病诊治指南(2023年·广州)》表示,黏膜愈合可显著改善CD患者疾病进程[2-3]。

如今,IBD的治疗已进入生物制剂与小分子药物时代[7]。但是,应用生物制剂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失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等,导致药物疗效欠佳[1]。而小分子药物作为新的治疗靶点,可通过口服给药降低输注成本,且无免疫原性,是目前IBD治疗药物的新突破口,为生物制剂无应答或不耐受的IBD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1]。其中,乌帕替尼是对Janus激酶1(JAK1)高选择的JAK抑制剂。乌帕替尼的Ⅲ期临床研究中,已展示出对UC和CD患者黏膜愈合的获益[8-9]。

但是,Ⅲ期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患者往往较为严格;而RWS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更贴近真实诊疗环境,是RCT的延续和补充,通过对更广泛的患者人群进行研究分析,可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无惧真实世界挑战,乌帕替尼对我国IBD患者黏膜愈合获益再添力证

此前关于乌帕替尼的真实世界数据大多基于欧美IBD患者,关于中国IBD患者相关资料鲜少[1]。为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探讨了真实世界中乌帕替尼对我国IBD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结果发现,乌帕替尼对于IBD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第4周时临床应答率为72.72%(UC为83.33%,CD为60%);治疗第8周时临床应答率为100%,临床缓解率为80.00%(UC为83.33%,CD为75%)[1]。3例进行内镜复查的患者分别在治疗8周、9个月、1年,均达到黏膜愈合状态,证实了乌帕替尼对IBD患者黏膜愈合的获益[1]。这表明,对于中重度IBD患者,乌帕替尼可以快速有效且持续控制疾病[1]。同时,本研究中11例IBD患者在接受乌帕替尼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进一步证实了乌帕替尼的安全性较高[1]。

期待未来有更多大样本、长程随访数据公布,为乌帕替尼在我国IBD的临床应用增添有力证据,为IBD治疗提供新思路和选择。参考文献:
[1]朱秀丽,徐家琴,王巧民,等.乌帕替尼治疗中至重度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一项回顾性、单中心临床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4,29(08):917-922.[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量控制评估中心.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西安)[J].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2024,1(8):33-58.[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量控制评估中心.中国克罗恩病诊治指南(2023年·广州).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2024,08(01):2-32.[4]Traboulsi C, Ayoub F, Silfen A, et al. Upadacitinib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Crohn's Disease: Real-World Data from a Tertiary Center. Dig Dis Sci. 2023 Feb;68(2):385-388.[5]Friedberg S, Choi D, Hunold T, et al. Upadacitinib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Both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rohn's Disease: Prospective Real-World Experience.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3 Jul;21(7):1913-1923.e2. [6]Sebastian Zeissig, Renate Schmelz, Ulf Helwig, et al. SYMPTOMATIC REMISSION AND IUS IMPROVEMENTS IN A MULTI-NATIONAL REAL-WORLD COHORT OF UC PATIENTS TREATED WITH UPADACITINIB - FIRST RESULTS FROM THE IBD-DACH STUDY EUROPE. DDW 2024 Sa1765[7]胡品津.炎症性肠病治疗的当前研究热点[J].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2024,08(01):59-62.[8]Danese S, Vermeire S, Zhou W, et al. Upadacitinib as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moderately to severely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results from three phase 3,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2022 Jun 4;399(10341):2113-2128.[9]Loftus EV Jr, Panés J, Lacerda AP, et al. Upadacitinib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Crohn's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3 May 25;388(21):1966-1980.

审批编号:CN-RNQG-240210,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日,逾期视同作废。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