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嘉化能源是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的核心企业,其构建的循环经济模式包括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通过热电联产发展多产业,外循环通过外供产品并回收物料循环利用。在问答交流环节中,2024年各业务板块经营有涨有跌,如脂肪醇销售收入增长,聚氯乙烯基本持平,氯碱
2025年4月18日,嘉化能源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4月15日接待交银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嘉合基金、德邦证券等37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嘉化能源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2人,为董事会秘书王庆营,证券事务代表张炳阳。调研接待地点为嘉南美地1号楼29层嘉化能源会议室。
据了解,嘉化能源是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的核心企业,其构建的循环经济模式包括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通过热电联产发展多产业,外循环通过外供产品并回收物料循环利用。在问答交流环节中,2024年各业务板块经营有涨有跌,如脂肪醇销售收入增长,聚氯乙烯基本持平,氯碱业务等有所下降,光伏产业发展有差异。2025年各业务情况展望不同,蒸汽业务等预计有增长,有的业务保持平稳,如光伏,有的适时推进,如PVC二期项目。公司的脂肪醇二期等项目在顺利推进,高性能合成橡胶等新项目也有推出的原因和计划。此外,还介绍了分红政策及回购情况等。
据了解,公司自上市以来,重视股东回报,每年均有现金分红,且持续有回购注销股份的工作。在资金方面,公司称现金流量较为充沛,具备分红、回购的条件,资产负债结构有一定灵活度。氢能产业发展将根据实际情况推进,工商业储能是应用方向之一。2025年一季度开局平稳,经营成果预计稳中有增。
据了解,对于脂肪醇产品未能因原材料涨价受益太多等问题,公司也给出了原因解释。还表明将继续开拓不同业务板块,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保持相关政策的连续稳定,关注行业发展并调整业务策略。
调研详情如下:
一、公司情况介绍
公司是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的核心企业,自设立以来持续致力于构建循环经济为核心发展模式,公司在园区建立了以能源、化工为基础,以化工新材料为主导,辐射区内主要企业成员产业链,形成了上下游互利互补的循环经济运营模式。通过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通过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生态产业链,降低产品的能耗和成本,提高装置的运行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而推动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循环经济具体包括公司产业链内循环和公司与园区企业之间的外循环。内循环方面,公司通过热电联产(产出电力、蒸汽)向下发展氯碱产业、高分子材料产业;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发展对挖掘提升氯碱及自发电的优势具有积极作用。在公司自产的蒸汽及副产氢气(来源于氯碱产业)等能源、资源的优势条件下,公司发展了脂肪醇(酸)系列产品,成为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单元;产业链延伸发展及资源能源的横向挖掘利用是公司内循环发展的核心。外循环方面,公司外供蒸汽、液碱、脱盐水、氢气等产品,后回收冷凝水等相关物料循环利用,从而提升公司产业链的附加值。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公司完善产业结构,挖掘产业链价值的重要措施,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的持续优化与完善对提升公司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及抗风险能力均有重要意义。
二、问答交流环节
问题1:请介绍一下公司2024年度的生产经营情况及2025年度各个主要业务板块的展望。
答:(1)2024年,公司各主要业务板块经营情况如下:
受原材料涨价影响,脂肪醇等有关产品价格上涨,脂肪醇(酸)系列产品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1.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06%。
受宏观经济形势、行业产能变动及下游需求疲软影响,聚氯乙烯(氯乙烯)产品价格持续维持低位,公司聚氯乙烯(氯乙烯)产品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7.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20%,基本持平。
氯碱业务板块,受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影响及下游需求影响,2024年内液氯外销量减少,公司氯碱业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5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94%。
2024年,公司所处园区内化工企业用汽总量较同期有所增长。因蒸汽业务与煤价联动,报告期内煤炭价格下行,致蒸汽销售单价下降,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7.4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05%。
2024年,磺化医药系列产品及其下游产业需求不足,竞争持续加剧,产品价格维持低位运行。公司磺化医药系列产品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3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4.78%。
清洁能源产业方面,截至2024年末,公司光伏装机容量为222兆瓦,其中地面电站装机容量100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22兆瓦。全年合计完成发电量24,075.89万千瓦时,较上年同期上升13.47%。报告期内地面光伏电站全年发电量为12,350.06万千瓦时,同比下降8.55%;分布式光伏电站容量增加,发电量为11,725.83万千瓦时,同比增加52.03%。
(2)2025年,公司主要业务板块经营情展望:
蒸汽业务方面,随着园区内产业的发展,2025年度预计产销量会有持续稳定增长;脂肪醇(酸)系列产品方面,其下游市场主要为日化等刚性需求,需求端预计会有平稳增长过程中,随着2025年下半年二期项目的投产,产销量预计会有一定增长;氯碱业务方面,公司将在现有能力基础上继续优化装置,提升能力;PVC方面,现有产能将继续保持满产平稳运行,目前全行业景气度较低,公司将视下游市场需求及销售价格情况,适时推进二期项目建设;磺化医药业务方面,2025年度预计下游需求有复苏迹象,公司将继续做好市场开拓和维护,争取降低对公司整体经营成果的不利影响;光伏方面业务基本不再扩张,将保持平稳发展;氢能业务方面争取在稳中有增,为公司整体经营成果贡献利润;预计码头储运方面将维持稳定发展。
上述为公司2025年度整体业务情况展望,公司管理层看好企业的长期发展。
问题2:去年以来,脂肪醇产品及其原材料棕榈仁油价格一路上涨,公司业绩却未能因此受益太多,请介绍一下原因。
答:公司的脂肪醇(酸)系列产品包含两类产品,具体为脂肪醇和脂肪酸类产品。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脂肪醇(酸)系列产品的原材料棕榈仁油受供给端偏紧影响价格大幅上涨,推动脂肪醇价格快速持续上升;而因需求不足及供应端的影响,脂肪酸类相关产品价格上涨缓慢,从而未能顺利消化原材料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对脂肪醇(酸)系列产品的毛利带来不利影响。从2025年一季度看,公司的脂肪醇(酸)系列产品毛利率有改善迹象。
问题3:请介绍一下公司脂肪醇二期及PVC二期项目的相关情况。
答:公司脂肪醇二期项目为一套年产15万吨多品种脂肪醇装置,在脂肪醇一期相关配套设施的基础上项目总投资6亿元,产出的主要产品包括:C12-C14脂肪醇、C16-C18脂肪醇和C8-10脂肪酸及C16-C18脂肪酸等产品,将有助于实现多品种脂肪醇(酸)产品的产出,进一步丰富公司脂肪醇类产品的产品类别。目前项目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中,预计2025年三季度投产。投产后预计会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公司在脂肪醇(酸)系列产品的竞争力。
公司PVC项目的投资建设,是产业链延伸以及平衡上游氯碱产业及挖掘自发电能力的重要配套措施,通过产业链的平稳增量运行,最大限度的提升公司产业链价值最大化。
PVC二期项目总投资20亿(VCM及PVC各10亿元),建设30万吨PVC项目。截至目前项目建设尚在进行中,将视下游市场需求及销售价格情况,适时推进项目建设。
问题4:公司为何会选择高性能合成橡胶项目,请介绍一下项目情况?
答: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而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轮胎要求低滚阻、低噪音、高耐磨及抓地力强,而溶聚丁苯橡胶具有高强度、高弹性、高耐磨,抗湿滑能力强,绿色环保,是制造“高性能轮胎”和“绿色轮胎”的重要合成橡胶原材料。
国内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保有量快速提升,随着电池续航能力的改善,智能驾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会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对高性能专用轮胎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轮胎的更新迭代也同时会提升市场需求,预计市场对高性能合成橡胶需求将迎来快速发展。
公司推出的高性能合成橡胶项目,将借助公司所在的新材料化工园区拥有高性能合成橡胶项目所必要的主要原料及产业配套设施的优势,通过公司积累多年的化工产业管理经验,以及便利的运输条件,能更好的管控成本和安全运营,生产高性能合成橡胶。预计该项目将拓展公司新的业务板块、丰富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问题5:请介绍一下公司的分红政策及未来的延续性情况。
答:作为上市企业,公司自上市以来,聚焦主业创新发展、精益经营,不断提升公司内在价值,一以贯之的持续重视股东回报工作。公司具体均按照中国证监会监管指引关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要求,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上市规则有关分红的相关规定,逐期制定股东回报规划。
公司自2014年上市以来,在主营业务收入及盈利能力总体趋势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公司每年均有现金分红,其中自2018年来,公司每年安排了中期分红,即每年分红两次。据公司历年分红数据统计,包括此次2024年度分红,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现金分红超50亿元。
在公司稳健发展的情况下,公司将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问题6:请介绍一下公司历年的回购注销情况,以及最近一期的回购股份计划,以及未来回购政策的持续性情况。
答: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注销是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认可的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重要措施,也是公司历年来为提高股东回报,维护股东利益,构建长期稳定的投资者群体,树立公司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而持续推动落地的重点工作之一。
自2017年以来,公司总计回购注销股份数量为102,948,405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份7.40%;总计回购股份数量为157,114,090股,累计回购支付的现金总额约为14.33亿元。截止2024年报披露日,公司计划继续注销目前回购专户中的3,416.57万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份2.46%。
2025年度,公司新的回购计划已经披露,预计回购资金4-6亿元。按回购金额上限6亿元、回购价格上限12.01元/股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4,995.84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3.59%),回购股份主要用于注销。
公司从2017年开启回购,近三年来也是形成了惯例且均按照回购计划圆满完成。预计未来公司将持续做好回购注销工作,保持回购注销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同时,央行及证监会等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在回购专项贷款的政策方面给予大力利息优惠支持。公司也积极响应国家支持、提振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政策,积极与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对接,拓宽股票回购资金来源。2024年度回购计划中已与中信银行嘉兴分行签署《人民币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合同》并取得专项贷款资金,预计2025年公司的回购股份计划将继续使用好回购专项贷款资金,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政策优惠,回馈投资者,维护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及广大股东的利益。
问题7:公司今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同步推出分红、回购加项目投资。请问是否会给公司的现金流承压?
答: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账面货币资金为81,667.27万元,母公司账面货币资金39,915.36万元;2022年度至2024年度,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分别为153,881.06万元、31,265.93万元、99,417.21万元,其中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分别为95,977.47万元、20,511.44万元、87,942.81万元。整体来看公司现金流量较为充沛,具备实施上述分红、回购的条件。
从公司近年来的资产负债表分析,2022年度至2024年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0.19%、15.73%、22.69%。充裕的现金流及较低的资产负债结构,使得公司在现金使用及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上具备一定的灵活度和空间。结合目前国内社会融资成本下降的大环境,以及低息回购专项贷款等优惠政策,公司适时合理调整负债率,运用自有及自筹资金,有能力在做好稳定健康发展的情况下,进一步做好回报投资者的各项工作。
问题8、公司未来涉及的储氢及氢能发电,是否主要用于分布式工商业储能?
答:公司持续关注、探索、布局氢能产业发展,不断推动“制氢--运氢--储氢--加氢--用氢”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合作,根据氢能行业发展的实际推进情况,工商业储能领域会是公司发展氢能应用方向之一。
问题9、公司2025年一季度情况如何?
答:公司计划于4月25日披露一季度报告,公司一季度业绩变动未达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所要求的业绩预告标准,具体经营情况请以一季度报告为准。就目前经营状况来看,2025年公司开局平稳,一季度生产经营运行总体稳中向好,预计经营成果稳中有增。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