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双城区春耕进行时:科技赋能,奏响丰收序曲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8 18:39 2

摘要:4月17日,哈尔滨市双城区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拉开了春耕生产的大幕。双城区抢农时,促早熟,以科技种植模式做标杆,当好“黑龙江省第一犁”的表率,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黑龙江网讯(记者 贾博) 4月17日,哈尔滨市双城区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拉开了春耕生产的大幕。双城区抢农时,促早熟,以科技种植模式做标杆,当好“黑龙江省第一犁”的表率,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无人智能拖拉机在田间作业

在双城区幸福街道久援村的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黑龙江省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的1000亩玉米种植工作正有序推进。这里种植的是MY73(黄金粮)品种,采用玉米大垄密植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备受瞩目。

“我们从去年秋天就开始为春耕做准备了。”合作社经理杜伟介绍道,“秋起大垄技术很关键,玉米收获后就进行灭茬,秸秆处理好后深翻,深度超过30厘米,还施了有机肥,用自动导航驾驶系统起110厘米大垄。”播种前,工作人员提前晒种,运用气吸电控播种机垄上双行降速播种,精准控制密度和施肥量,同时铺设滴灌管带,确保一次出全苗。在玉米生长关键时期,还会利用水溶肥精准调控,精细的田间管理贯穿始终。预计这片示范区玉米亩产将超1000公斤(标准水),比常规小垄种植增产200 - 300公斤,亩均节本增效208 - 412元。

而在双城区幸福街道庆城村的大豆单产提升示范区,哈尔滨市东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在紧张忙碌着。这里1000亩大豆采用110厘米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模式,种植东农252品种。

“我们采取米豆轮作,不仅能减少病虫草害,还能提高单产。”合作社负责人刘彩华说道。去年秋季完成整地施肥,起好大垄。今年播种时,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大显身手,亩均播种密度达1.5万株,比常规小垄多0.3万株。播种前,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播种时还同步接种根瘤菌,增强固氮能力,减少氮肥使用。在病虫害防治上,通过统防统治,有效保障大豆生长。预计这里的大豆亩产可达250公斤左右,比常规小垄种植增产50公斤,亩均增效210元。

近年来,双城区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展农业产业化,引进培育众多食品企业,带动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涌现。今年春耕,这些成果与科技赋能的种植技术相互促进,将助力双城区农业迈向新高度。

双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徐世英表示,全区计划种植面积350.1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33万亩。今年将继续开展绿色玉米全国高产高效示范县建设,打造2个万亩创建片,10个千亩示范方;开展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示范县建设,玉米、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大垄双行110—130厘米)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实施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面积10万亩;创建省级科技示范园区2个。确保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2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40亿斤以上。持续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确保春耕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双城力量。

来源:黑龙江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