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还是要有信念。”春日阳光正好,洒在“漳州110”二中队办公室的窗前,在记者的采访中,指导员徐志文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2002年:18岁的他,扛着一箱高中课本,毅然参军入伍,“我的目标很清晰,就是要拼!去考军校,保家卫国,守护安宁!”
“人,还是要有信念。”春日阳光正好,洒在“漳州110”二中队办公室的窗前,在记者的采访中,指导员徐志文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2002年:18岁的他,扛着一箱高中课本,毅然参军入伍,“我的目标很清晰,就是要拼!去考军校,保家卫国,守护安宁!”
入伍第一年,他就被评为“优秀士兵”,第二年成为副班长,在部队训练间隙,他坚持不懈学习备考。2004年,徐志文如愿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指挥学院。16年的铁血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强壮体魄、顽强意志和忠诚本色。
2018年,徐志文转业到“漳州110”,身上的“橄榄绿”换成了“藏青蓝”,头顶的军徽换成了警徽,他投身警营,持续践行初心使命,一如当年那个喊着要“保家卫国”的少年。从警7年来,徐志文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2次。
2015年7月,徐志文参加部队后装保障综合演练
老兵成新警
首战巧解母子纠纷
“为什么会选择转业到‘漳州110’?”面对记者的提问,徐志文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这里是福建公安享誉全国的一面旗帜,还是一支准军事化管理的队伍,我可以很快适应警营的生活。”
记得那是2018年11月26日,他从大队长手中接过那块绣着“漳州110”字样以及编号“3801”的红袖标。“佩戴上袖标时,感觉它是一种责任,满载着永当‘人民的保护神’的殷殷嘱托,以及漳州人民群众的期盼。”
凌晨两点,徐志文与队友救助身患疾病、不小心从床上滚落的独居老人
在“师傅”的传帮带下,徐志文快速融入“漳州110”的警队生活,3个月后,便开始独立处理警情。“第一起独立处理的警情,是发生在辖区某小区的家庭纠纷。”徐志文回忆道。
他和队友到了现场后发现,是一位母亲教育不了自己10岁的儿子,需要警察来帮忙。原来,因小女儿比较调皮,有时儿子会欺负小女儿,并且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这可能是因为母亲生了二胎导致的。”已为人父的徐志文很理解,他让孩子母亲在客厅等待,自己和男孩在卧室交流,安抚他刚被批评后伤心的情绪,耐心倾听他的心声。经过一番交流,男孩渐渐敞开心扉,找到妈妈和妹妹,真诚地道了歉。
“警情处置后,很有成就感!”徐志文说,首次独立处警让他再次想起,“漳州110”之所以是“人民的110”,就是从日常巡逻、接处警入手,着眼于群众所忧、所困、所需、所盼,从关乎民生的小案、小事、小情、小节抓起,“就是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让老百姓满意,‘漳州110’这块金字招牌才会越擦越亮”。
徐志文与队员一起协助将瘫痪老人背出火场
救助变追捕
抓捕落荒而逃的可疑男子
从建队之初的“快速反应”,到新时代的“再快一秒”,“快”是“漳州110”的极致追求。在徐志文看来,要不断实现“再快一秒”,除了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更需要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
“大队每季度都会进行体能考核,包括3公里越野、卧推、平板支撑、百米跑步。”作为队里为数不多的“80后”民警,跟大多数的“90后”、“00后”的年轻民警相比,徐志文始终保持着从军时的训练标准,凭着过硬的身体素质,每次考核都取得满分。
“只有体能充沛,才能保证接处警的速度再快一秒。”2023年4月18日7时许,刚值完夜班的徐志文带领警组返回“漳州110”基地,到基地门口时,发现一名骑摩托车的男子因雨天路滑摔倒在地,正准备下车查看。但是受伤男子看见警察后,立马抓起背包,慌忙弃车而逃。
“站住!”此时,大雨滂沱,徐志文淋着雨大喊道,并紧跟其后,男子拼命往附近公园深处逃窜。徐志文全力追赶,经过几百米的追逐,终于将可疑男子堵在湖中观景走廊处,并与赶到的队友一起将其控制。此时,徐志文的全身上下已被雨水淋透,“没个好体能,还真可能追不上嫌疑人”。
经查,该男子有多次盗窃前科,背包内有两大包被雨淋湿的现金,疑似盗窃所得。“当时辖区没有接到现金被盗的警情,所以,我们分析案发地可能不在漳州。”徐志文随后联系到犯罪嫌疑人户籍所在地南安市公安局,得知其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正在被传唤。经讯问,原来,嫌疑人为逃避传唤,连夜冒雨骑摩托车,准备逃往外省。
助空地联勤
探索无人机接处警新应用
从18岁参军起,徐志文始终保持着爱学习、肯钻研的劲头。转业后,“漳州110”如何进一步提升警务效能,是他闲暇时经常琢磨的问题。
一电动车自燃,徐志文取来警车上的灭火器进行灭火
“嗡嗡……”2024年4月的一个夜晚,在漳州市区南江滨路的上空,伴随着划破夜空的嗡嗡声,一架警航无人机正在开展日常巡逻。此时,徐志文和同事正驱车在龙文区碧湖商圈,协同开展安全巡查。
突然,巡航的无人机发现,一辆白色汽车停在了南江滨路中间,车头疑似故障起火,警航值班人员立刻将情况上报漳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警情后,徐志文和同事们不到3分钟就赶到了事故现场,只见爆燃车辆火势很大,随时可能发生爆炸。
“必须拦住后续车辆!”徐志文一边取下随车的灭火器,一边迅速掏出对讲机向指挥中心反馈,指令警航无人机进行高空喊话,引导周边车辆绕行。在他的请求下,很快,警航无人机便发出清晰洪亮的声音:“前方事故,请有序绕行!前方事故,请有序绕行!”
不到10分钟,起火车辆的大火就被扑灭,在无人机与地面警力的协同配合下,现场交通很快得到管控。这种“无人机+路面梯队”的空地联勤新模式得到了现场群众的一致好评。
事后,徐志文专门找到大队领导汇报,建议可以尝试将警航无人机与“漳州110”路面梯队配合常态化出警,“没想到,我的想法与大队领导不谋而合”。事后,大队就组织无人机在警务工作中的场景应用进行多次集体研讨。不久后,经上级研究决定,支队成立了警航大队,实现与“漳州110”路面梯队常态化空地联勤、协同作战,并逐步探索无人机在路面接处警中的创新应用和战法,为城市的安宁守护再添一份保障。
徐志文与警航探讨路面出警与无人机协同配合,模拟指挥调度训练
人过四十,中年不惑。回望23年前从军的决然身影,徐志文一路走来,步步踏实,信念坚定,初心如昨。忠诚于人民,是他由军转警的不变底色。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他说:“‘漳州110’‘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保护神’的庄严诺言,需要我用扎实的行动来实现,以一生的奋斗去抵达。”
来源:海峡都市报
来源:平安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