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年来中华文明共有八个分期,五帝处于融合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18:49 2

摘要:两万到9000年前,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华文明处于萌芽期。此时,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陶容器,但还没有完全掌握农业,也就无法定居,因此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之为游团时代。

《万物史话·本纪一·中华文明》系列文章,将整理和解读我国自古以来的各种文明创新。

今天聊聊中华文明的分期。

两万年来,中华文明共有八个分期,它们分别是:萌芽期、成长期、形成期、融合期、蜕变期、繁荣期、衰落期和复苏期。

两万到9000年前,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华文明处于萌芽期。此时,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陶容器,但还没有完全掌握农业,也就无法定居,因此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之为游团时代

9000到7000年前,为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华文明处于成长期。此时,全国各地陆续有文化崛起,例如东北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山东有后李文化,中原有贾湖一期文化、裴李岗文化,长江中游有彭头山文化、城背溪文化,长江下游有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关中有白家文化,等等。这些史前文化中,以裴李岗文化最为发达,因此,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裴李岗时代。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不同地区的文明独自发展,彼此很少交流。

7000到5000年前,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文明处于形成期。此时,中原地区为单一的仰韶文化,因此可以把这一时期称之为仰韶时代。这一时期,社会分化,国家诞生。很多学者认为,中华文明诞生于此时,我不认同这种观点。我认为,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期。尤其是距今5900—5400年的庙底沟文化,是中国史前考古学文化中分布范围最广的一支,其分布范围北抵内蒙古中南部,南至陕南、豫西南地区,西达甘肃和青海境内,东至豫东地区,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上游及江汉地区。这种文化趋同,是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5000到4000年前,为铜石并用时期,中华文明处于融合期。考古上,这一时期被称为龙山时代;文献中,这一时期为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此时,中华大地邦国林立,他们相互争斗又彼此融合。最终,在中原地区诞生了以禅让制为特点的部落大联盟。

4000到2200年前,为我国的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华文明处于蜕变期。这一时期,在洛阳二里头,我国正式进入青铜时代;这一时期,在殷墟,出现了系统化的文字;这一时期,封建制度经历了从诞生到慢慢消亡的过程;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大爆发,从而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主基调。

2200到900年前,为我国的秦朝到北宋时期,中华文明处于繁荣期。这一时期,我们看到了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看到了大汉帝国凿通西域;看到了门阀士族的兴盛;看到了黄巢起义,天街踏尽公卿骨;也看到了北宋繁荣的平民社会。这一时期,封建制和门阀制最终消亡,中央集权的帝制最终得到巩固。

900到100年前,为我国的南宋到清朝时期,中华文明处于衰落期。这一时期,程朱理学诞生,思想不再活泼;这一时期,草原民族和渔猎民族先后统治中国,社会日渐僵化;这一时期,西方世界开启了工业革命,而我们固步自封,依旧是小农经济。

100年前至今,我国的帝制时代结束,通过反殖民反侵略战争,中华文明进入复苏期。

注疏:

1、两万年前,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人群创造了陶容器,这不仅开启了我国的新石器时代,也开启了我国的文明时代。从那时起,到九千年前,农业还没真正诞生,因此人群经常处于流动状态。

陶容器的传播

2、9000年前,先民们不仅狩猎采集,还种植农业,并驯养家畜。因此,系统性的定居时代开启。此时的神州大地,人群主要分布在少数几个地方: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中原地区、山东地区、西辽河地区,以及太行山东麓走廊。如前所述,这几个地方都有史前文化诞生。

3、7000年前开始的仰韶时代,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一支独大,并广泛影响周边地区。这意味着,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华文明正式形成。5500年前,全球降温,导致北方人群南下;不久之后,南边的良渚文化人群和屈家岭文化人群开始北上;另外,东边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人群也开始西迁。于是,在郑州的汪沟遗址和青台遗址,既可以看到来自红山文化的C2b1b人群,也可以看到来自良渚文化的母系单倍群,同时也能看到来自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和墓葬习俗。简而言之,四方人群齐聚中原。

4、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大概4700年前,炎帝、黄帝与蚩尤之间终于爆发战争,通过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黄帝分别战胜炎帝和外来的蚩尤,从而开启了五帝时代。于是,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等帝王先后登场。

5、4000年前,大禹治水的巨大功绩,让他的儿子夏启有了废除禅让制的底气,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诞生了。后来,后羿和寒浞夺取了夏朝政权,这算是禅让制的复辟吧,然而,少康最终复国,使得家天下得以确立。几百年后,商汤用武力推翻夏朝,又几百年后,武王用武力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在夏商周三代,中国实行的是封建制,中央王朝只是名誉共主,无法管理地方事务。

6、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中国进入帝制时期。不久之后,秦朝二世而亡,于是封建势力得以复辟。七国之乱被平定后,帝制得以巩固,然而门阀制度又崛起。直到唐朝末年,大唐皇帝还是被门阀看不起。是黄巢,天街踏尽公卿骨,彻底铲除门阀。有人说,门阀的消亡是科举的功劳,其实并非如此。整个大唐时期,科举制如同摆设,对平民百姓并无帮助。只有到了北宋,才出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象。

7、南宋偏安一隅,暮气沉沉。元朝为草原民族入主,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最终导致元末农民起义。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清代更是如此,使得整个社会失去活力,渐渐落后于西方。

来源:万物史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