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20名媒体人探访辉县!重走穆青路开启发现之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19:24 4

摘要:4月17日的太行山麓,新乡辉县迎来特殊访客——全国120名媒体人,他们沿着人民记者穆青十下辉县的足迹,开启了一场新质生产力发现之旅,以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等为主题,练内功,强“四力”,感受山乡巨变,探寻太行山下产业跃迁密码。

巍巍太行山下,新乡辉县,这是著名新闻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到基层采访最多的地方。他曾10次来到辉县,报道这里的百姓治山治水的情景。

4月17日的太行山麓,新乡辉县迎来特殊访客——全国120名媒体人,他们沿着人民记者穆青十下辉县的足迹,开启了一场新质生产力发现之旅,以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等为主题,练内功,强“四力”,感受山乡巨变,探寻太行山下产业跃迁密码。

村办企业的全球野心

从一家以生产农具为主的村办企业,到国内汽车零部件重点生产企业,河南广瑞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河南广瑞”)的蝶变让记者们感到惊讶。

在河南广瑞生产车间,公司总经理刘宇珂告诉大家,公司主导产品为商用车球墨铸铁动力转向器壳体,年生产能力400万套,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中国汽车铸件(转向器)生产基地等称号,与博世、福特、菲亚特、一汽、中车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保持紧密合作。

河南广瑞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加工转向器壳体

面对新赛道竞争,企业如何保持优势?

刘宇珂认为,对于制造业来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设备不断迭代更新,才能跟得上行业发展。“我们与一些高校和行业协会达成合作,以便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同时坚持‘研发投入不设上限’的原则,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大约150项。”他说。

在探访完河南广瑞后,中国航天报社全媒体新闻部记者王乐天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河南广瑞敏锐捕捉到行业需求,及时寻求创新突破,打开国外市场,从一家村办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目光和思路是超前的,是当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新乡辉簧弹簧有限公司,新闻工作者正在听公司负责人讲解

河南大林橡胶通信器材有限公司的橡胶产品——离合器气囊、铁合金气囊等广泛供给于国内外大型石油、工矿企业;通信器材类产品备受国内三大运营商欢迎。新乡辉簧弹簧有限公司连续多年在汽车起动机弹簧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近三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4.17%、48.50%和48.83%。

河南大林橡胶通信器材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加工通信器材

此外,辉县市政府与北京清研智造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清研辉县”科创服务平台,通过聚合各类创新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科创服务。2021年8月成立以来,该平台已服务200余家中小企业,为40余家企业出具技改提升方案。

这些“太行山脚下的新质生产力”让媒体工作者们眼前一亮。福州广播电视台资讯融媒体中心节目部副总监林凌说,在太行山下的辉县,我看到了新质生产力的独特模样——既有大山的厚重,又有创新的锐度。从传统铸造厂到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的跃迁,这里的创新像太行山一样沉稳生长,在细分领域默默扎根,最终长成不可替代的隐形冠军。

番茄树在发电机组旁结果了

企业向“新”向“质”发展,同样也体现在工农业的融合升级。

河南孟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海涛向媒体人介绍西红柿

“在我们这里,你能吃到小时候的味道。”河南孟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海涛举着手中的西红柿自信地说。

自信从何而来?

科技赋能的加持。辉县市孟庄镇水木孟电碳中和示范工厂, 北依太行,南眺黄河,是我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杆项目、全国首个建在电厂院内的农业碳中和项目。行走在明亮整洁的工厂内,记者看到,一株株藤蔓达十多米长的西红柿植株悬于空中,枝叶翠绿,果实鲜红。“西红柿培育采用的是以椰糠为基质的无土栽培模式。”范海涛边走边说,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和数字化环境调控,有效实现光、温、水、气、肥的精准把控,工厂实现了标准化、科技化生产。

水木孟电碳中和示范工厂所生产的西红柿

同行的多位媒体人,纷纷掏出手机对准西红柿植株进行拍照。“完全刷新了此前对西红柿的认知。”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的金灿强说。

产量和口感是范海涛最骄傲的。“这里的西红柿的采摘期从30天提升至全年,50亩的种植面积年产量可达120万公斤,相当于传统种植的2500亩大田的产量。”关键是,口感沙瓤,汁水充盈,其番茄维生素C含量更是普通番茄的2—3倍,并且通过欧盟SGS食品安全认证。另外,工厂还尝试培育出更具药用价值的白色番茄,产业链进一步拓宽拓深。

在发电厂内种植西红柿,绝非“不务正业”。

这正是“工业排碳大户”孟电集团探索出的工农结合固碳、节碳新路径。随着国家“双碳”目标临近,孟电集团创新性地采取“工农联合”方式,让蔬菜工厂紧毗发电厂周边,将工业产生的热量和二氧化碳进行技术性处理,输送至番茄蔬菜工厂,每年实现节碳和固碳数量约2.76万吨,相当于2857万度电力消耗的企业排碳量。

水木孟电碳中和示范工厂西红柿植株场景

对比传统的森林固碳——每15亩森林每年固碳量为3.5吨,成效不可谓不明显。

“工厂内的职工95%都是附近村民。”范海涛说,当地村民早已经从最初的质疑不理解变成现在的全力支持。有了更多的项目投入,乡村振兴才不会只停留在口号上。作为民营企业,要敢于尝试率先推进,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在民生保障上做文章。“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更要考虑到如何带活当地经济,让更多的村民能够分享企业发展红利,对未来充满憧憬。”范海涛补充说。

传送带上滚圆红润的西红柿

在蔬菜工厂的入口处,传送带上滚圆红润的西红柿,正通过果径和克重挑选、装筐,被装进印着“安全蔬菜只为爱的人”的运输车,走向胖东来、永辉、丹尼斯各大超市货架,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这些用工业废气喂养的番茄,完成了从“碳捕捉”到舌尖惊艳的终极蜕变。

“这里的创新像太行山岩缝里长出的松柏。”有记者在采访本上写道。从村办工厂到隐形冠军,从工业排放大户到碳中和先锋,辉县的突围之路证明:新质生产力不在云端,而在土地里生长。

据了解,本次“记者之家”大学堂中国新闻奖作品解析实战班(第二期)还将走进“辉县人民干得好”展览馆、穆青纪念馆、回龙村等地深入采访。培训班由中国记协主办、河南日报社大河教育承办,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员们融媒体报道能力和实操技能,助力大家做好穆青式新闻工作者。

来源:阿玉说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