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中资企业在欧法律博弈全景图:普通法与衡平法的攻防之术丨出海欧洲找胡润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19:34 2

摘要:当美国特朗普政府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以“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秩序发起挑战之际,中欧关系正迎来“逆风”下的双向吸引力。从宁德时代在德国建立“零碳工厂”,到比亚迪匈牙利生产基地全面投产——中国民营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欧洲市场。

【编者按:破局与新生——中欧建交50周年下的出海新机遇】

当美国特朗普政府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以“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秩序发起挑战之际,中欧关系正迎来“逆风”下的双向吸引力。从宁德时代在德国建立“零碳工厂”,到比亚迪匈牙利生产基地全面投产——中国民营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欧洲市场。

值此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以更开放姿态推动中欧关系迈入新纪元。胡润百富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积淀、广泛的全球资源和精准的市场洞察,为中国企业出海欧洲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引导。让我们以中欧建交50年的深厚积淀,让我们共创下一个黄金时代!

刚接触欧洲法律时,很多企业都会懵圈:为啥英国法院判案总提“先例”?香港和中国新加坡的律师为啥总研究“衡平法禁令”?日本和德国的合同条款为啥长得像“法律教科书”?让我们先花几分钟扫盲两个核心概念——当今世界最主流的两大法律阵营: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

大陆法系,即一切按“法典”说话。以成文法典为根本,法官按法律条文判案,好比“法律是一本字典,法官负责查字典”。大陆法系代表国家有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2021年中国《民法典》落地,替代此前的《民法通则》,中国的法律体系同样以大陆法系为框架,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特色,核心是“有法可依”,靠立法机关修法解决新问题。

海洋法系,即判例比条文更重要。普通法起源于英国中世纪,法官判案时遵循“先例原则”,过去类似案件怎么判,现在就怎么判,像“法官用判例搭积木,后来者必须跟着搭”。由于普通法太死板,后来英国大法官开始用“公平正义” 原则 “打补丁”,比如“虽然合同没写,但你明显坑人,我得判你补偿”,这些灵活判决慢慢形成“衡平法”,专门解决普通法解决不了的“实质正义”问题。

图源:Pixabay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香港根据《基本法》保留英美法系传统,延续普通法与衡平法并行的体系,也能用衡平法的“公平原则”灵活救济(比如临时禁令)。这就是为什么香港律师常挂在嘴边的 “衡平法”和 “普通法”,本质上这是“一国两制”在法律领域的具象化。

搞懂这两大阵营,就像拿到欧洲法律战场的“地图”。一句话总结,当企业在德国签合同时,要盯着条文细节;在英国打官司时,就得同时研究先例(普通法)和法官的“公平感”(衡平法)。

不同法系的实践分野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呈现多元化、规模化趋势。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欧贸易额达8200亿欧元,中国在欧直接投资存量突破2300亿美元,覆盖制造业、科技、能源、金融等核心领域。然而,随着投资深入,法律风险同步攀升。仅2023年,欧盟对中企发起37起反垄断调查,英国法院受理中企相关诉讼案件同比增长22%,法律争议覆盖知识产权、投资并购、合同履约等多个维度。欧洲法律环境的复杂性对中国企业在欧洲的经营构成显著挑战。

欧洲法律体系虽然以大陆法系为主,但是英国、爱尔兰等地区保留英美法系传统,形成普通法与衡平法并行的独特格局。这种法律体系的差异,导致中国企业在纠纷解决中常面临程序壁垒:例如普通法的“遵循先例”原则要求企业深入研究过往判例,衡平法的“灵活救济”机制则需要精准把握“实质正义”的裁判尺度。位列《2024胡润中国500强》第10位的华为与位列《2024胡润中国500强》第17位的联发科之间的诉讼争端则表明,能否区分普通法的程序刚性与衡平法的救济弹性,已成为中企在欧洲化解法律风险的关键。

2024年7月,联发科在英国高等法院反诉华为侵犯其4项无线通信专利,指控华为Mate系列手机使用其天线调谐技术。专利侵权的判定依据英国《专利法》,核心争议在于技术方案是否落入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同年英国高等法院审理的华为与联发科专利纠纷中,法院严格遵循《专利法》关于“权利要求解释”的先例,通过技术特征比对、专家证人证言等普通法程序,最终认定华为部分型号手机未侵犯核心专利。联发科因未能提供“等同侵权”的充分技术比对数据,其290万英镑损害赔偿请求被部分驳回。该案凸显普通法对证据形式、抗辩程序的严格要求。联发科最初仅主张损害赔偿(约290万英镑),未申请禁令,属于普通法的典型救济。

图源:新浪

依然是位列《2024胡润中国500强》第10位的华为。2015-2023年,华为在英国法院与共同位列《2024胡润全球高质量企业TOP1000》第940名的爱立信子公司Unwired、和诺基亚子公司Conversant的爆发标准必要专利(SEP)许可费争议。英国法院需依据ETSI的 “公平、合理、非歧视”(FRAND)原则,裁定全球许可条款。此类案件突破普通法的地域性,直接干预跨国商业谈判。根据衡平法程序:英国最高法院在2023年判决中确认,法院有权设定全球FRAND费率,并可通过禁令迫使华为接受许可。最终应该法院裁定华为需接受全球FRAND许可条款并支付每台设备0.225美元许可费,否则面临英国市场禁售。该案是典型的运营衡平法通过禁令等弹性救济,矫正技术垄断中的利益失衡。

不同法系的实践分野

华为的专利攻防案例显示,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法律实践印证:普通法的“程序之盾”与衡平法的“救济之矛”,共同构成欧洲法律战场的核心装备。

维度大陆法系海洋法系渊源成文法为主(法典化)判例法为主,辅以成文法角色适用法律,解释权有限主动造法,遵循先例灵活性刚性,修改需立法程序灵活,通过判例适应新情况代表地区欧洲大陆、中国、日本英国、美国、英联邦国家合同解释严格按条文执行注重双方意图和判例解释

普通法领域方面,企业应构建“程序防御体系”。合同条款精细化在投资并购、技术许可等协议中,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条款”(如选择伦敦仲裁),嵌入“先例检索义务”—— 要求律师团队梳理近年来同类案件判决,预判法院对等关键概念的解释倾向。例如在合同中,通过约定“延迟交付违约金上限”,有效控制普通法下的赔偿风险。

在衡平法方面,企业应激活“弹性救济工具”。在知识产权纠纷中,若发现竞争对手可能实施侵权行为,可依据衡平法“不可挽回损害”原则,向英国法院申请临时禁令(冻结对方资产或禁止产品上市)。华为在与Conversant的专利战中,通过快速禁令程序阻止对方恶意索赔,为全球谈判争取时间。

图源:AI生成

打造企业的“法律工具箱”

截至2023年末,中国在欧盟直接投资存量达1024亿美元,占中国在发达国家经济体投资存量的33%,位列第一。中国在欧盟共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2800家,雇佣外方员工超27万人。中国企业争议解决策略组合在复杂跨境纠纷中,可设计“普通法程序 + 衡平法救济”的组合方案:如在伦敦仲裁中主张普通法损害赔偿,同时向英国法院申请衡平法禁诉令,阻止对方在第三国启动平行诉讼。

图源:Pixabay

跨法域协同方面,培养“双法系”法律团队组建包含英国执业律师与中国涉外律师的联合团队,前者专攻普通法程序与衡平法原则适用,后者负责衔接中国法律与国际规则。建议企业建立“欧洲法律案例库”,形成本土化法律应对指引。

面对复杂的法律体系,企业需跳出“被动应诉”思维,将法律工具运用嵌入商业决策。在投资前评估普通法合规风险,在纠纷中激活衡平法救济优势,最终构建覆盖“预防 - 应对 - 化解”的全链条法律竞争力。唯有真正理解并驾驭普通法与衡平法的运作逻辑,中国企业才能在欧洲市场行稳致远,实现商业目标与法律安全的双重保障。

本文由胡润百富综合整理

来源:胡润百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