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七里”地标+1!徐州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藏在这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8 20:05 2

摘要:南起云龙山叠翠苍茫,北至黄河故道波光潋滟,徐州古城的中轴线上蜿蜒着一条3.5公里的城市年轮——“彭城七里”。从新石器时期的陶片兽骨,到明清时期的青石砖瓦,行走其间,彭城5000多年的历史尽在眼前。回忆历史的沧桑演变,体会先民的人间烟火。

南起云龙山叠翠苍茫,北至黄河故道波光潋滟,徐州古城的中轴线上蜿蜒着一条3.5公里的城市年轮——“彭城七里”。从新石器时期的陶片兽骨,到明清时期的青石砖瓦,行走其间,彭城5000多年的历史尽在眼前。回忆历史的沧桑演变,体会先民的人间烟火。

往期链接:

为留存珍贵历史文化记忆让市民游客领略数千年前徐州城区的古人生活场景我市启动了下圆墩广场的建设工作这项工程目前进展如何?何时对外开放?一起来看
文明印记焕发现代生机艺术手段重构历史场景徐州广电记者在泉山区云东路和泰山路交叉口东南角的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分散在各个区域,正有序开展混凝土浇筑、园路铺装、绿化种植等工作。作为徐州市城建重点工程,彭城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工程的重要节点项目,这座占地约6000平方米的广场,北连云东文化街区、莲花广场,南接徐州名人馆、彭祖园,未来将成为“彭城七里”文化轴上的文脉起点“我们依托下圆墩遗址文化,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相关造型或图腾,设置主题广场、景观桥、主题雕塑、特色景墙、景观花园、休闲座椅、特色铺装,并配置景观绿化。“泉山区城管局工程建设管理科工作人员 、下圆墩项目负责人张广东表示,修建下圆墩广场,目的是在城市街角打造一处以下圆墩遗址文化为主题,特色突出、舒朗开放的景观空间。下圆墩遗址位于云龙山东北麓,是一处特征鲜明,规模较大的古文化遗址,其龙山文化遗存距今约4000年,与帝尧分封大彭氏国的年代相当,是目前徐州市区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古代文化遗存。遗址距地表1-3米。文化堆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东周时期遗存,发现有几何印纹硬陶片,绳纹陶片等;下层为龙山文化遗存,出土陶片较多,有夹砂和泥质两类,以黑陶为主,器表多素面磨光,器形有豆、壶、罐、纺轮等。龙山文化·黑陶双耳壶(非下圆墩出土 供参考)这里出土的文化遗存,印证了徐州先民跨越千年的持续聚居,该遗址也是徐州城市历史的源头。“下层是龙山文化时期的器物,上层时间稍晚,一直晚到商代,甚至还有一点周代的的器物。说明这个族群在这长期生活了1000多年,正好就卡在了彭祖建的大彭国时间段当中。”徐州文史专家陈钊表示,这让我们找到了城市之根、心理上的文化之根,找到了打开彭城文明起源的钥匙,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祖先就是彭祖。实现古今对话打造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开放空间作为探讨大彭国历史的重要线索,下圆墩遗址承载着城市记忆,对追溯城市根源、讲述地域文明、传承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新建广场通过艺术化手段呈现远古文化符号,将打造彰显城市源流的标志性景观。据施工方介绍,项目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预计在五一前建成对外开放,届时市民能直观感受从龙山文化到现代文明的千年演进。(下圆墩广场效果图)“从彭城七里的角度上说,下圆墩广场是从南向北的开头。彭城七里一条线路把徐州许多零碎景点串联到一起,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以使人对徐州的各个历史阶段有更好的认识。”陈钊告诉记者。(下圆墩广场效果图)从沉睡地下的文明印记,到可触可感的文化地标,下圆墩广场的蜕变不仅拓展了市民文化休闲空间,更架起了古今对话的桥梁。随着"彭城七里"文脉轴的蜿蜒舒展,徐州的历史文化图卷也正灿烂呈现。一审 | 刘楠 姚亮二审 | 朱宸昕 许腾飞三审 | 张清 孙剑

来源:无线徐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