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世界女性文学审美正在发生变革,如何理解“新女性写作”之“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20:41 3

摘要:今年《花城》杂志将不定期推出聚焦女性写作与思想史重构的专题策划,第2期即带来由北京师范大学张莉教授主持的“新女性写作”专辑。该专辑汇集了淡豹、顾拜妮、王欧雯、林戈声、焦典、清越、傅钰棋、余启凡、陈嘉慧、周菡莛等十位青年女作家的最新小说作品。主编张懿表示,此次“

今年《花城》杂志将不定期推出聚焦女性写作与思想史重构的专题策划,第2期即带来由北京师范大学张莉教授主持的“新女性写作”专辑。该专辑汇集了淡豹、顾拜妮、王欧雯、林戈声、焦典、清越、傅钰棋、余启凡、陈嘉慧、周菡莛等十位青年女作家的最新小说作品。主编张懿表示,此次“新女性写作”专辑的推出,不仅旨在发掘从“80后”到“00后”青年一代女性写作者的创作潜力,更深入推动中国当代文学及女性文学的发展。

何为新女性写作之“新”?张莉撰文解释,“世界女性文学审美也在发生巨大而深远的变革。——新女性写作之新,当然,包含着作者之新、事件之新、人物之新,但同时包含着写作者面对日常生活素材如何建设新的语法、新的视角、新的美学、新的艺术价值观。”

插画 / 郑梓程

何为新女性写作之“新”

文 / 张莉

《花城》2025年02期

“新女性写作专栏”从2020年开始设立到今年,已经走过5年时间。这些年来,随着“新女性写作”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在不同的场合也被问及同一个问题,“新女性写作”在何种意义上称之为“新”,难道仅以年龄之新、面孔之新来判断吗?如果不是,新应该包含什么?今天的我们如何在深层次理解新女性写作之新,是我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都会慨叹,写出新鲜之作,引起读者的新奇反应,引领时代新的艺术审美何其难。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在世界范围内,依然有新的女性写作范本不断涌现,新的女性文学作品获得广泛认同,新的女性故事正在生成,世界女性文学审美也在发生巨大而深远的变革。——新女性写作之新,当然,包含着作者之新、事件之新、人物之新,但同时包含着写作者面对日常生活素材如何建设新的语法、新的视角、新的美学、新的艺术价值观。

2024年10月,我和译者陈英女士一起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我的天才女友》的分享会,清华学堂里座无虚席,都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年轻读者们。如果不是在现场,很难想象五百个座位座无虚席,都是因为一部文学作品而来。当然,我和在座的读者一样,也喜欢《那不勒斯四部曲》,喜欢由这部作品改编而成的《我的天才女友》。事实上,我认为《那不勒斯四部曲》是极具阅读价值的一部作品,值得青年写作者认真学习。《那不勒斯四部曲》写的是莉拉和莱农 两位女性之间长达几十年的友情。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受到触动,尤其是关于人的重要成长时刻的讲述。莉拉是女主人公之一,作家写了她的三次觉醒时刻,小说中使用了一个词——“界限消失”。

少年时代,莉拉特别崇拜哥哥。有一天,她和哥哥以及小伙伴们到天台上看焰火,她发现,哥哥所表现出来的陶醉,和旁边的男孩子们没什么不一样,这一刻,莉拉意识到哥哥是一个普通人。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刻,我们生活中也有那样的时候吧?忽然的发现、忽然的顿悟,使我们和这个人之间的界限消失了。小说或者电视剧都将这一刻放大、凝视,莉拉感受到震惊,以前特别崇拜的那个人,光环在慢慢消散。再后来,莉拉去工厂做工,她慢慢看见了资本家,了解到什么是资本,那又是一次“界限消失”,她感到了恐怖,觉得世界在眼前发生了变化。第三次是遇到那不勒斯大地震。所有人都惊慌失色,所有坚固的东西都在摇晃,中年的莉拉意识 到,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什么是值得完全依赖的。小说中关于女性成长的顿悟时刻写得真实、切肤而又深具力量,让人读来久不能忘。

读这部作品,我想到写作者如何使用生活素材的问题。在有些作家笔下,每句话、每个场景都来自现实生活,但读起来却感觉虚假。还有些作家写当下之事,过两三年再读会觉得过时,读者不能共情,这是作家处理材料的方式出现了问题。什么是好的作家呢?她/他要调动人类共有经验。支撑读者热爱一部作品的关键要素,在于它能够凝聚读者的共鸣和共情,当作品讲述人类普遍共有经验时,才能获得读者超越时空的喜爱。

想想吧,我们每个人都有发现世界摇摇欲坠之时,我们读过的小说中,也常有讲述一个人的成长、醒悟的时候,有时因为背叛,有时因为欺骗……这是小说家们常用的素材。《那不勒斯四部曲》之所以给人震动,在于它所提供的对世界的原创性理解。小说将这样的时刻命名为“界限消失”。一个人和世界的界限慢慢消失,将带来什么?带来震惊、讶异、震动、幡然醒悟,以及迅速成长。

我们可以从很多层面讨论《那不勒斯四部曲》给读者带来的震撼,但在我看来,小说关于“界限消失”的原创性表达最发人深省。“界限消失”在小说中它指的是莉拉的觉醒,但这个词本身并不只指代于此,它有延展性。今天的我们会发现,网络与现实、人与机器人之间,都可以被称为“界限消失”。这个“界限消失”,往往伴随着人对世界的重新认知。费兰特完成《那不勒斯四部曲》时,AI技术还没有如此迅猛地发展,但是,今天把界限消失用在AI时代也是适用的,这便是从女性视角出发所带来的对世界的新理解。

费兰特在小说中所使用的,其实都是日常词语,写的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但生活/词语在她的笔下,却变了模样,有了新的意味。包括“女友”这个词,这难道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吗?但是,通过凝视、放大,通过重新征用“女友”这个词,费兰特写出了我们人人心中有,却无法用语言精准传达的那种感觉。原来,女友并非只是男人对于女朋友的称呼,一起成长的女性之间也是可以互相称为女友的。她将在男女框架里的女友这个词解放了出来,这让人欣赏。

什么是我心目中的新女性写作之“新”?《那不勒斯四部曲》便是。——真正的新女性写作有神奇的点燃能力,它点燃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使之成为新质的、深具启发性的灵性时刻。今天,为什么这本书在豆瓣、在小红书、在其他各种社交平台上有那么多的人阅读,愿意分享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是因为它有切肤感,它对我们身在的生活有直接的触动,有直接的启发,它能够使我们重新观看生活,重新理解他人,重新理解自身。

2024年,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使《素食者》进入大众读者的视野。妻子决定不再吃肉而吃素了,于是,妻子变成了怪人。丈夫带她去烧烤店跟上司吃饭,因为不能吃肉,她变成了话题,一个格格不入的人。丈夫厌烦她吃素,希望岳父岳母和家里人说服她。但父母也不能理解,在家庭聚会上,爸爸让她的姐姐和弟弟摁住她的胳膊,然后夹一块肉使劲塞到她的嘴里去。女人爆发了,去厨房拿水果刀割腕,宁死也不吃肉。韩江将日常生活里的暴力和权力关系写得如此触目惊心,我相信,读过《素食者》的人都对这一场景难以忘记。

《素食者》由三个中篇构成,第三部分名为《树火》,我对姐姐这个人物印象深刻。从姐姐的视角看,妹妹小时候很瘦,父亲老打她。有一天妹妹说不想回家了,但姐姐把妹妹拽回去了,多年后姐姐明白了,妹妹其实一直处在暴力之下,所以想逃脱、想变成植物原来是有原因的。小说最后,姐姐带着妹妹逃离了精神病院,看见周围的树像熊熊烈火。

《植物妻子》是韩江在27岁时写下的故事。有一天丈夫发现妻子身上瘀青一片,之后又察觉到妻子越来越不想吃东西,去看医生,医生却说没病。丈夫想起妻子原本就不想结婚,想周游世界,觉得整个城市到处都是一样的马桶、洗澡间、厨房,没意思,不想在城市生活。后来她遇到了自己,恰好自己也喜欢植物,所以两个人就结婚了。妻子有一天跟丈夫讲城市没法待了,下着的雨都是脏的,丈夫生气地在阳台上接了些脏雨,直接把脏水甩到了妻子脸上,还说“你还想怎样,还想做市长啊”之类的话。妻子摔倒在阳台上,此后便沉默寡言。有一天丈夫出差回来,发现家里乱七八糟,找不到妻子了,后来发现妻子在阳台上,变成了植物。丈夫意识到妻子不能喝脏水,就去给她倒清水。接下来,小说写了妻子曾经和妈妈的对话,妻子说:“实在忍受不了,我特别想走,我特别想成为一个植物,喝清净的水,看阳光,我想自然地生活。”结尾处,丈夫每天去阳台上浇花,他知道那是妻子。后来到了秋天、冬天,妻子要枯萎了,丈夫还拿到了植物结的果实,放进嘴里觉得那果实跟别的果实不一样,想着“这是我女人的果实”。

《植物妻子》还有个译名是《我女人的果实》,不过很显然,《植物妻子》这个名字更有文学标识度。当“植物”和“妻子”放在一起的时候,便生出了一种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使得我们在看小说时,会迫切地想知道妻子是如何变成植物的。——就像卡夫卡《变形记》中主角变成甲壳虫那样具有开创性,韩江使人物变成植物,起初描写妻子身体瘀青、胳膊和腿越来越绿,最后读者不再纠结于她究竟是如何变成植物的,而是关注她渴望干净的水、空气,不想与人交流,追求自由生活的状态,从而产生共情。在这个故事里,社会呈现出丛林法则,依次是人、动物、植物,而这位女性却愿意成为植物,这是非常新颖的,但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设定。

韩江并不擅长讲故事,但是,她善于捕捉意象,有着非同一般的截取素材的能力。尤其是,她善于调动和使用她的女性触觉。比如《素食者》中杀狗这一情节:小时候,英慧的腿被狗咬了,爸爸很生气,要把狗打死,吃狗肉。爸爸把狗放在摩托车后边拖着它跑,等狗累了,再给它一刀,这样狗肉就特别好吃。女主角当时也吃了肉,小说中写“我也吃了那肉,但我知道我是有罪的”,每次一想到自己吃狗肉这件事情就觉得恶心,成长后她就决定自己不吃肉。这样我们就能 慢慢理解妻子为何想成为植物。她不是激进地宣称要成为素食主义者,而是很被动、柔弱地反抗,只是说“我不想吃肉”。但是,不想也不行,父母和家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想改造她。正是对幽微日常生活中权力的展现,使这个人物的际遇在东亚地区引起共鸣。韩江有着强烈的女性视角,但读者们喜欢她,并不只是因为她的女性视角,而是她通过女性视角写出了整个人类的际遇,刷新了我们对世界、对权力的敏感度。

此刻,我也想到中国作家萧红,她在运用写作素材时,也有很多独特的经验。比如《呼兰河传》里写“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的在玫瑰树那儿闹着。”酱油碟是厨房里的寻常之物,用之形容玫瑰花,这是典型的女性视角下的比喻。萧红也好,韩江也好,她们都使用了家庭日常、厨房里的物件来做喻体。这当然是因为女性对这些事物的熟悉,但其实也是用这样的方式重新看家庭里的事物,厨房里的事物。

2024年底,我在电影院里看了邵艺辉导演的《好东西》。《好东西》中有大量关于吃饭、家族聚会、养孩子等家庭生活的场景,在我看来,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构建了一种新的女性叙事方式。这种语法体现在哪里?比如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叶让小孩猜声音:“咕噜咕噜,这是什么声音?”小孩会回答是河马的声音、海浪的声音,这些都属于大自然中广阔而美妙的声音。然而,镜头切回的却是王铁梅的日常生活:西红柿散落在台阶上的声音、楼道里的声音、切菜的声音、煮饭的声音——一个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声音。小孩儿回答的是大自然的声音,而观众看到的却是日常生活的场景。这两种声音与画面的并置,便形成张力十足的电影语言。这是两种语法的并置,一种是美的大自然的声音,一种是新的家庭生活的声音。这样的处理,与萧红形容玫瑰花开得像酱油碟那么大是一样的道理。这是属于女性的语法,它建立的是酱油碟被重新认识,建立的是家庭生活被重新认知。你听,妈妈切菜的声音、妈妈煮饭的声音、妈妈拖地的声音,如同海浪、如同大自然一样美好、美妙,是新的风景。

这是以颠倒/并置的方式重新构建生活风景,女性生活的风景,厨房里的风景。它轻盈、幽默、放松,但同时也有识见,有力量。《好东西》是一部举重若轻、气质卓然的作品,在今天的电影创作领域有着一骑绝尘的魅力。在我看来,它的叙事手法其实在引发“隐藏的地震”,这部电影正在创造一种新的语法。

何为女性写作之“新”?我想在于观看视角的刷新、叙述视点的位移,在于使用新的价值观去认识生活。要用新的角度理解世界,要用新的形式去表现日常生活。如此,我们时代的女性写作才会属于我们时代的新语法、新秩序、新范式。

当然,我也要说,“新女性写作”其实是阶段性命名,“新”其实是相对而言。在百年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不同的时代总伴有新作家出现,伴有新的女性写作的风格出现。——而当陈衡哲写下《一日》时,我们看到了第一部现代女性白话小说,感受到一位新女性对于自由和未来的渴望;当冰心、庐隐、冯沅君出现时,我们看到了一代女大学生作家的崛起;当丁玲出现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女人味儿十足的莎菲女士 ;当萧红出现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力透纸背的《生死场》;当张爱玲横空出世,《金锁记》和《倾城之恋》刷新了时人对女性写作的理解……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以来,每一代优秀女作家的出现,其实都伴随着叙事语法的更新,当张洁以《方舟》震惊世人,当铁凝写下《玫瑰门》,王安忆写下《长恨歌》,迟子建写下《额尔古纳河右岸》,林白写下《一个人的战争》,陈染写下《私人生活》……这些作家作品都为当代文学带来新风格、新气象。

2025年“新女性写作专辑”,我们选择了十部作品 :四部中篇小说,淡豹的《宇宙的尺度》、顾拜妮的《乳酸菌女孩》、王欧雯的《远山在上》、林戈声的《鹊枝》;六部短篇小说,包括清越的《过江隧道》、焦典的《山雨落下时》、傅钰棋的《鸽》、余启凡的《异骨》、陈嘉慧的《潮湿的火焰》和周菡莛的《月亮标本》。这些作品深具新质,或者因为内容,或者因为形式,又或者因为作家的新面孔。此处的“新”并不一定构成文学史意义上的全新,但作家们却在尽可能摆脱陈词滥调、陈陈相因,尽可能寻找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写作样态、新的写作气质、新的写作美学。

就在几个月前,我一位朋友问我何时出现新异的女作家的时候,我的回答是:下一秒、下一分钟都有可能。——当《莎菲女士的日记》横空出世时,读者们都意识到了新女性的出现,于是,人人都在问“丁玲是谁”;《生死场》发表时,当年的文学现场都感受到了“力透纸背”,进而确认了她就是“这一个”……就连作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就是“这一个”。对于写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写下去,写到能写到的那一步 ;对于文学而言,没有比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编选“新女性写作专辑”时,有一 种内在的喜悦,事实上,我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有心有戚戚之感。感谢这十位作家的新作,正是因为她们风格各异的作品的到来,才有了我们这一期的众语喧哗、杂花生树。

2025年2月22日

《花城》责任编辑:许阳莎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最受研究生欢迎十佳教师,“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创办人。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小说风景》《持微火者》等。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女性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配图:杂志图、影视图

这些平台都可以找到我们,

可不要失联哦

@文艺速效丸

@文艺速效丸

小宇宙播客

来源:文学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