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上海灵机有戏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导演朴燕妮与上海大学教授、IRIC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董事长袁建军近日受邀参加嘉定区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民生热线》栏目,围绕“机器人IP全域赋能产业升级”展开深度对话。
最近,上海灵机有戏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导演朴燕妮与上海大学教授、IRIC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董事长袁建军近日受邀参加嘉定区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民生热线》栏目,围绕“机器人IP全域赋能产业升级”展开深度对话。
从构思创意拍摄机器人英雄联盟开始,到南翔古镇的人文之旅,到上海有戏人民广场的探险,再到最近爆火的时装周,宇树机器人T台走秀、“MODE展体验官”、F1赛车跨界合作……灵机有戏最近凭借一系列现象级营销事件,让科技与产业碰撞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火花。
此次访谈不仅解锁了灵机有戏打造现象级传播案例的创意方法论,更系统性展现了公司“创意+内容+技术”三位一体的核心能力,印证了公司以内容驱动产业升级的硬核实力,为行业提供了科技人文融合的实践样本。
袁建军 (左一)、朴燕妮(左二)
节目回听(详戳→)
战略思维:
《你好,安怡》开始布局机器人IP创意
“早在2018年,我们团队就参与联合制作由华策克顿出品的中国首部科幻片《你好,安怡》。”朴燕妮介绍。
《你好,安怡》这部中国首部科幻电视剧探索了未来科技与人性的边界,引发了大家对于机器人的好奇心以及更深层次的挖掘,也为探讨人机共生关系埋下伏笔。无论是从科技幻想,还是人性探讨再到社会隐喻,都为机器人IP的深入人心,以及向全球传递“中国智造”的文化符号做了有效铺垫。
创意破圈:
构建人机共舞,引爆全民科技狂欢
节目中,朴燕妮分享了灵机有戏近年来的标杆性项目,包括上海时装周宇树机器人T台首秀、化身时尚体验官、与F1赛车跨界合作、《机器人英雄联盟》IP系列矩阵微电影等。
她提到,起初走秀的灵感来自一次无意间的玩笑。去年宇树机器人在春晚表演扭秧歌后,团队讨论“机器人能扭秧歌,能不能走猫步?”刚好又赶上时装周这个节点,团队觉得这是一次好机会。但执行中困难重重:机器人的服装要与身高、特点相结合,必须定制;G1机器人的关节至少有30到40个,为其着装时,既不能影响正常的灵活度,还要体现设计的前卫表达方式,这也是一大挑战。最终看到机器人与模特成功“共舞”,观众惊呼“科幻片成真了”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激动。
深耕亚洲文娱市场十余年、打造多个爆款影视项目和IP品牌的朴燕妮深知,要以国际视野锻造本土化创意。她用卓越的战略视野与跨文化整合能力,以及“流量经济+文化IP”的前瞻思维,将国际经验转化为本土化精品内容,才有了这场成功的营销事件。此次活动中,她将韩流娱乐的工业化制作经验与本土文化结合,提出“机械美学+东方叙事”的视觉语言。从秀场拍摄角度编排构思设计到机器人语言动作编排,每一处细节均经过数十次调试。“科技与时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找到共生的精神内核。”朴燕妮总结道。
除了走秀,宇树机器人还化身MODE展“体验官”,这种角色设计快速帮助品牌实现破圈,让机器人从“展示者”变成“参与者”。在MODE展上,“小宇”机器人佩戴潮奢项链、带领观众打卡全球200多个品牌展位。它不仅是导览员,还会卖萌互动,这种设计让品牌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体验”,观众拍照发朋友圈的同时,也帮品牌完成了二次传播。机器人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时尚圈的“新朋友”。
这一系列活动引发全网曝光超10亿次,微博热搜TOP1霸榜超8小时,核心话题#机器人T台走秀#阅读量达3.2亿次,衍生话题#人机共舞未来时尚#、#AI带货#等累计阅读量超5.8亿次。抖音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1.5亿次,单条视频最高点赞量突破300万次;B站二次创作内容播放量近8000万次,弹幕高频词“国潮机器人”“赛博超模”成为年轻群体热议焦点。
同时这一系列活动覆盖全球超200家主流媒体及自媒体的报道,包括《人民日报》《文汇报》《福布斯中国》《界面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权威媒体,以及“青春上海”“上观新闻”等地方政务新媒体矩阵。此次系列策划不仅是一场秀,一次时尚体验,更是一次“科技人文双叙事”的成功典范。它以200+媒体声量、亿级流量池和现象级话题度,验证了“前沿技术+顶级时尚 IP+本土文化”策略的前瞻性。正如《新华财经》所言:“让中国智造从功能工具跃升为时代文化符号。”这些强有力的数据证明灵机有戏的坚持与选择是对的。
朴燕妮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人机互动,将冰冷的机械与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完美融合,也为时尚产业注入全新灵感与活力。”
IP生态:
数字化营销矩阵助力机器人赋能产业
灵机有戏近年来一直聚焦“科技+创意”赛道,基于对国家“科技+文化”战略的深度思考提出“机器人IP全域赋能产业”的理念,机器人不仅是制造业的工具,更是连接技术与人文的桥梁。比如灵机有戏策划制作的《机器人英雄联盟》系列短片,让灵动机器人从南翔古镇出发,到人民广场、到上海大剧院、再到外滩,以及F1赛车场和上海时装周等场景中去“冒险”。通过连续性剧情化叙事,让观众看到机器人如何融入人文、文旅、时尚、消费等场景。比如在南翔古镇篇中,扫地机器人如何从不愿意扫地到主动为人民服务、小狗机器人如何在日华轩配送小笼包等剧情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网友评论“原来机器人也能当文化守护者”。这种内容既传递技术价值,也让大众感受到科技的温度,让科技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灵机有戏依托“影视级内容制作+数字化营销”的复合营销能力,构建了“热点预埋-内容裂变-媒体共振”的传播链路。在F1中国大奖赛合作中,团队创新设计“机器人与赛车手铁豆跨时空竞速”内容IP,通过多机位跨时空拍摄、即时剪辑等技术,将机器人的灵动反应可视化呈现。相关内容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实现精准分发,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机器人IP针对具体场景的应用为制造业、文旅业提供了“科技+IP”的转型样本——用创意降低技术理解门槛,让产业升级更接地气。
机器人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符号和产业升级的媒介。正是因为精准把握了科技时尚人文融合的趋势,团队通过剧情化内容展现机器人具体场景的应用,传递了“人机共生”理念。
IP破圈:
从“网红打卡”到助力机器人产业增长
机器人IP的爆发式传播,本质是科技价值的大众化表达。灵机有戏通过《机器人英雄联盟》系列微电影,将嘉定南翔古镇、F1赛车场等场景与机器人IP深度绑定,形成“剧情场景即产业展厅”的独特模式。此外,机器人IP也同步促进了嘉定机器人实体产业的爆发式发展。
流量赋能加速产业推动,灵机有戏通过“爆款内容+全域流量”双轮驱动,构建独特的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共赢模式,为地方政府机器人产业升级与招商提供全链路赋能。策划机器人为主题的爆款事件,通过全域流量引爆城市关注度,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可传播的IP符号,构建“技术-内容-消费”闭环。
未来愿景:
机器人不是替代者,而是赋能者
机器人会不会抢人类的饭碗?访谈中,两位嘉宾还就科技与人性化平衡的问题展开探讨。
“争议恰恰说明大众在关注科技对社会的影响。”朴燕妮说,“我们始终相信机器人不是人类的竞争者,而是文明进化的同行者,科技的本质是服务于人,而非替代人类。我们以机器人技术在文旅、时尚、赛事等领域书写‘人机共生’的新篇章,向世界传递‘科技美学’,向全球传递‘中国智造’的文化符号价值。”
袁建军也从价值传播角度阐释了机器人产业:“机器人的价值不仅是工具,要把这些流量引导到有意义、有价值的地方去。”
未来,灵机有戏将继续深耕“科技+时尚+人文”赛道,探索AI与影视制作的沉浸式融合,并联合更多合作伙伴,打造“时尚科技”等跨界IP,进一步用创意证明: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人与未来的桥梁。
撰稿:唐勐
编辑:黄骊越
来源: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