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阿里巴巴国际站全球霸榜:关税危机,怎么变成了“反向带货”?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8 21:11 2

摘要:公开数据显示,淘宝 App 海外下载量环比 12 日暴涨 222%。一举登上 iOS 美国购物 App 下载榜第二之后,淘宝同时在加拿大、英国等国家上升至第二,法国市场更是排名第一。截至 17 日,淘宝已经在 16个国家 App 下载榜上排名第一,在 123个

“在别人恐惧时,用自己的专业去找机会”,这是中国外贸商家面对本轮关税风波时的感慨。

淘宝突然在全球爆火,一度让吃瓜群众摸不着头脑。

公开数据显示,淘宝 App 海外下载量环比 12 日暴涨 222%。一举登上 iOS 美国购物 App 下载榜第二之后,淘宝同时在加拿大、英国等国家上升至第二,法国市场更是排名第一。截至 17 日,淘宝已经在 16 个国家 App 下载榜上排名第一,在 123 个国家排名前十。

不止淘宝的下载量在坐火箭,阿里巴巴旗下的 B2B 外贸平台阿里国际站也在这两天流量暴增,冲进了美国 App Store 购物榜第 5 名,并在全球 120 个市场的 App 购物榜位居前 10。

在“关税危机”下去外网社媒看相关讨论,会发现这波流量和此前小红书的“TikTok 难民潮”类似。许多国外消费者走出了地域的“保护伞”,才发现外面根本没下雨,大把好商品好服务静待挑选。

图片来源:微博@internet-garcon-pdf

国外消费者商家们自发拍视频、写博文宣传中国供应链有多成熟,中国商品性价比有多高,将“How to shop on TAOBAO”推上了流量宝座。

事实证明,有平台预测到了需求确定性提前布局,就有商家积极进取嗅觉敏锐。

01、国外消费者开启“买买买”模式

4 月开始,美国消费者因关税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购物狂潮。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了一位纽约市居民一周内在汽车零件、园艺用品和电子产品上花了约 3500 美元,购买了包括一台 40 英寸的海信电视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内的物品。

购车者们为避开 4 月 3 日生效的、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 25% 关税的政策,直接推动美国 3 月份汽车销量飙升 11.2%。

消费者在疯狂血拼,企业库存也开始了竞速模式,尤其是进口依赖型的产业。人们担心关税引发物价飞涨,生产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让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但这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恰好印证了消费需求的确定性。

一则商家揭秘奢侈品代工厂产业链的视频首先引爆了外网,“首先,我们有最好的品控;其次,我们有最好的工艺;最后,我们有最好的供应链。这是为什么我们始终是奢侈品牌的最佳 OEM 工厂。所以你为什么不直接联系我们购买呢?”

评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和赞美。

随即,“中国工厂”成了 TikTok 上的热门内容。一边是外贸人热情介绍自家工厂的工艺特长,产能优势;一边是国外消费者们惊讶于可以用低价买到品相出众的商品,纷纷晒出自己的购物记录。

图片来源:微博@internet-garcon-pdf

淘宝和阿里国际站就这样被汹涌的消费热情,推上了 App 下载榜前列。

国外消费者离不开中国的商品,离不开中国的成熟供应链,这并非中国跨境电商们的有意宣传,而是从当地消费群体中自然发酵出的认知。

以一个美国小企业主的现身说法为例。她主售的一款钥匙扣确实是在美国本土设计并制造,但美国制造商不做双面打印,配件质量差,材质廉价,边缘未打磨光滑。对比中国制造商的类似出品,双面印刷,精致扣环,漂亮的圆边打磨。10 个产品的订购价,前者成本是每个 3 美元 10 美分,后者仅需 2 美元 9 美分。

图片来源:B 站@盛夏的葛

意外事件的不确定性无法抵消需求的确定性,只要需求在,赛道就不会灭。

仅靠低价和广告的刺激维持客流量显然已经“退环境”。据 mediapost.com 报道,曾经在美国一路高歌猛进的Temu, 因为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4 月初停止在美国使用 Google Shopping 广告,三天内在 App Store 的排名就从三四位跌至第 68 位。

刚需驱动之下,中国制造领先世界的认知已经形成,接下来就到了真刀真枪,比拼硬实力的时候。

02、比谁的根基深,比谁的血条厚

为什么是淘宝和阿里国际站接住了这波流量,原因并不复杂,阿里系的出海业务布局早、准备充分、“建制”完整。国外消费者要寻找一个“中国电商”的代表,很自然就找到了包罗万象的淘宝。

关税压力之下,只有扎根本地的电商才能游刃有余。平台如果不重视携手商家,普惠消费者,很难在新环境下生存。就像此前美国宣布取消“小包裹免税”政策,直邮成本飙升,让全托管模式下的低价优势荡然无存。Temu 3 月开始,加急了旗下供应从全托管向半托管模式的转型。

相比其他专注于跨境的电商平台,出海本是淘宝为商家提供的额外增长策略,但赢在准备充足,充分考虑商家的经营便利和本土消费者需求。

淘宝上有大量中小商家不具备跨境运营、物流报关的经验,也无力负担海外市场开拓等成本,为了让它们的出海启动成本最小,去年 7 月,淘宝就推出了“0 退货、0 退款、一键卖全球”的出海模式。

不需要另外开店,也不需要对商品做特别设置,淘宝出海是通过打通货盘的方式,使其接入阿里国际电商体系,比如通过淘宝 App 面向海外华人群体、通过速卖通、Lazada 面向全球细分市场。商家既不用操心运营成本,也不用操心物流,涉及到跨语言操作,还有淘系 AI 能做到全场景翻译。

全托管是近几年跨境电商的热词,但全托管模式下的商家苦失去经营自主权良久。淘宝不缺有原创设计、制造能力的本土商家,比如服饰行业的 iFashion 类目,汇聚了大量上新快、频率高、风格多元化的品牌。平台的本意是帮助真正的中国品牌、中国设计出海,并且确保它们的经营自主权。

体系化另一个关键词是协同。

据人民日报报道,阿里国际站日前已发起专项行动,全力帮扶遇到困难的中小外贸商家,4 月以来已派出数千名工作人员,奔赴全国各地的外贸产业带。同时,阿里国际站对接淘工厂、天猫超市等内销渠道,将在商家后台上线专属报名入口,简化流程、优先审核、专人跟进,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4 月 15 日,淘宝天猫启动“外贸精选”专项行动,计划面向至少 1 万家外贸商家、10 万款外贸货源,通过快捷入驻、半托管服务、本地化指导、外贸周营销专场、天猫超市直采等举措,助力外贸商家对接国内大市场。

阿里旗下的源头厂货采购平台 1688,也在近日为出口受阻企业和有外贸转内贸需求的工厂,推出一系列纾困解难举措。

平台铺路,商家疾驰。无论是跨境出口,还是外贸转内销,都有强力的第三方为经营保驾护航,这或许会成为新环境下的新常态。

03、勇敢的商家先享受世界

“关税真的来之后,我发现对我们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阿里国际站上做家居建材的商家熊伟平,完整经历了关税风波以来从恐慌,到安心的过程。

自 2021 年开始在阿里国际站上做生意,熊伟平做出了技术断层、做出了产品壁垒,最大的市场就是美国,2024 年销售额 1.03 亿,订单全部来自阿里国际站。“对等关税”袭击全球之时,他和绝大多数外贸人一样,做好了订单腰斩,风暴来袭的准备。

两个来自美国的订单改变了他的想法。

第一单是 4 月 2 日,也就是美国对等关税开始生效那一天,波士顿的一个买家直接给熊伟平订了机票,让团队去给他的滑雪度假村定制凉亭、量尺寸。这个订单全部拿下的预期收入,是 200 万美金。

第二个订单是佛罗里达的买家来咨询能不能一套起订,而熊伟平最近遇到了很多这样的询盘。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海外消费者关注到了中国供应链,熊伟平发现关税涨价之后,很多大 C 也上阿里国际站寻找源头工厂,甚至有不少消费者凑在一起打算拿个“团购价”。

老订单没有下降,新的询盘又开始涨起来。熊伟平用阿里国际站上的各种半托管服务、AI 接待把新的客源一并承接,整体生意盘子还变大了。

“关税不可能对贸易完全没有影响,但美国人离不开中国工厂。”站在商家的视角看这种刚需,是关税涨价后,客户放眼全球找不到中国供应链的“平替”,能做到一条产业链全线备齐,整体采购。

就像熊伟平的波士顿客户最常说的一句话,“Time is money”,他也担心关税影响,但如果因为关税耽搁了他度假村的基建,后续的损失更加无法承担。

而作为最早一批报名参加淘宝“大服饰出海计划”的商家,陈巧智则更直观的感受到了这波出海机会是如何厚积薄发的。

陈巧智是某淘宝女装店的创始人,去年 9 月淘宝联合阿里国际开始帮助商家一键出海后,他们专门开发了面向海外消费者的款式,“外国人喜欢的尺码、款式和中国消费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去年我们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团队做海外产品的开发。”

时代往往会“照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4 月 12 号开始,陈巧智的客服团队每天都会接到十几个 “一看就不是中国人”的旺旺问询消息,有些一看就是翻译软件翻译的中文,有些干脆就是英语。店铺的海外流量暴涨,团队一头雾水,直到和同行交流发现了类似情况,才知道淘宝已经在全球爆火。

从陈巧智展示的店铺后台截图可以看到,4 月 12 日到 15 日,店铺海外访客环比增加了 11%,海外买家环比增长 4.2%。GMV、订单数等关键运营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如果说去年是“备战期”,淘宝出海已经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双 11 期间,参与淘宝天猫出海增长计划的商家中,有近 7 万商家实现成交翻倍增长。现在正值海外用户的需求爆发之际,对淘系商家而言,在这个节点加入出海,寻找机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对于原本就在出海做跨境的商家,也可以从这种确定性的需求中获得更多安全感,踏实做好业务。

04、写在最后

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好奇,探索和问询还在继续。

4 月 17 日,“淘宝客服英语咨询量暴增”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不少商家紧急安排会外语的客服上岗,或是使用翻译软件服务海外用户。甚至还有店铺直接挂出中英文公告:“欢迎全球人光临我们的小店”。

旺盛的消费需求还在不断涌入正如熊伟平所言,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只有真正在做事的人才冷暖自知,才能找到机会。

从今年淘宝出海和阿里国际站的业务动向来看,接入大模型,升级 AI,优化供应体系,均以说明阿里今年还将继续重注出海。这套打法本质上就是把中国商家最擅长的制造能力,和海外最真实的需求做了精准对接。商家仓库里那些“外贸尾单”,很可能就是老外眼里的“海淘宝藏”。

借着这波市场格局洗牌的契机,有经验的商家已经在激流勇进的路上了。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来源:NewPositio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