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险深潜的精神源泉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6 18:31 2

摘要:“入水!”一声令下,一组潜水员迅速鱼跃入水,向深处潜去。水下,能见度已不足0.5米,潜水员们排成搜索队形,对海底进行“拉网式”搜索。黑暗、寒冷、高压……这群年轻官兵冲破难关,不断突破极限,锤炼着紧贴未来战场的救援硬功。

■白梓含 胡佳杰

强军故事会现场,官兵演唱歌曲《我们的舰旗高高飘扬》。李明轩摄

4月的青岛,海水依旧凉得刺骨,在某座潜水训练场上,海军某防救支队的潜水员们整齐列队,正在进行一场实战化水下搜索训练。

“入水!”一声令下,一组潜水员迅速鱼跃入水,向深处潜去。水下,能见度已不足0.5米,潜水员们排成搜索队形,对海底进行“拉网式”搜索。黑暗、寒冷、高压……这群年轻官兵冲破难关,不断突破极限,锤炼着紧贴未来战场的救援硬功。

防险救生,常常与风险相伴。每一次训练都无异于一场与时间赛跑、同困难角力的实战预演,为的就是在真正的生死关头,高效精准地完成救援,守护生命的希望。

这支部队成立60多年来,一代代防救官兵驰骋于江河湖海,潜入寒潭险渊,深入高原深井。在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中,他们向险冲锋,孕育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色文化。

踏入该支队营区,一座造型独特的雕塑映入眼帘。那是一把直指天空的银色利刃,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耀眼光芒。它寓意着这支部队敢为人先、勇当刀锋,在任何时候都能直插战场救援一线的防救精神。

每当有新鲜血液注入这支队伍,该支队机动救捞中队都会举行一场庄重而特别的“入家谱”仪式。仪式现场,新兵们身姿挺拔,面向鲜艳的“八一”军旗和承载荣耀的“英雄救捞中队”队旗整齐列队。老班长们站在队伍前,用沉稳而激昂的声音,向新兵们讲述中队的光辉历史。

“上世纪80年代,老前辈汤东征曾参与了对‘阿波丸’号沉船的打捞工程。在工程推进到切割船艏的关键阶段时,汤东征承担起了潜到60多米深的水下,对沉船桅杆进行爆破的艰巨任务。他把插上雷管的烈性炸药紧紧绑在身上,克服生理上的不适,深潜到指定位置,一次爆破成功,创造了我国潜水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个传奇故事从老班长们口中娓娓道来,如同一把把火炬,点燃了新兵们心中的热血,深深吸引并激励着他们。

“敢下头水、敢战极限、敢于牺牲!”伴着嘹亮而坚定的口号,新兵们依次在花名册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那一笔一划,饱含着对英雄前辈的崇敬与庄严承诺,也象征着他们正式融入这个光荣的集体,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肩负起防险救生的神圣使命。

去年冬天,黄海某海域波涛汹涌,寒风如刀。支队10余名年轻潜水员迎来了入伍后的首次耐寒潜水训练。涌起的巨浪一次次拍打着船舷,海风在耳边凄厉地呼啸。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年轻潜水员们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一丝紧张。

“当年,我们在执行模拟480米饱和潜水试验任务时,无数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但最终没有一人退缩。大家凭借着对使命的执着,咬牙坚持,一举打破潜水专业某项纪录……”看到年轻潜水员们脸上凝重的表情,“蛟龙巡讲组”成员、“一等功臣”孙志江主动走到队伍前,讲起那段舍生忘死、奋勇攻坚的经历。

听罢故事,年轻“蛟龙”们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依次走上潜水梯,准备下水。大学生士兵凡文杰更是主动请缨,要求承担风险最大的“头水”任务。他说:“我想挑战自己。前辈们能做的,我们一样能做到!”

“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却能深入人心,化作官兵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该支队领导介绍,他们注重文化熏陶,通过多种载体,在官兵随处可见的地方精心展示防救文化,就是为了让支队的光荣传统深深融入官兵血脉,转化为勇当先锋的精神力量。

“栉风沐雨、慧心铸剑,和着新时代的脉搏,我们将前赴后继、铸就辉煌……”前不久,该支队举办了一场强军故事会。舞台上,多名官兵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个个抢险救灾的真实故事,让现场官兵备受鼓舞。

“救援通道还有50米就打通了,大家咬紧牙、吃住劲,向前冲锋!”一名战士在故事会中讲起他和战友们执行某抢险救灾任务的情景:那天,他们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冒着山体滑坡的风险,抱着“以命换命”的决心,连续奋战6个多小时,成功打通救援通道。

“发生在官兵身边的故事更加生动感人,能够充分起到传承血脉、凝心聚力、铸牢信仰的作用。”该支队宣传科科长介绍说,他们收集整理了官兵在救援任务中所遇到的动人故事,通过主题演讲、强军故事会等多种形式,在官兵中广泛传播。用这些真实事迹,塑造官兵坚毅果敢的钢铁意志,淬炼他们赴汤蹈火的热血豪情,厚植代代赓续的忠诚基因。

前不久,支队选派精英潜水员与外国潜水员进行联合训练。面对陌生水域,支队官兵没有丝毫畏惧,凭借昂扬的斗志和精湛的技术,连贯完成“水下着装”“水下卸装”等训练项目,受到外军指挥员以及潜水员们的高度称赞。

来源:老胡爱军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