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3日,由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承办的2025年(春)“中国管理50人论坛”在江财麦庐校区举行。论坛以“中国管理的世界贡献”为主题,邀请了中国管理学界不同领域的著名学者和资深教授近50人,采取“大会报告+闭门会议”形式,深入交流和研讨了如何为破解人类共同
共研中国管理的世界贡献
——工商管理学院承办
“中国管理50人论坛”
4月13日,由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承办的2025年(春)“中国管理50人论坛”在江财麦庐校区举行。论坛以“中国管理的世界贡献”为主题,邀请了中国管理学界不同领域的著名学者和资深教授近50人,采取“大会报告+闭门会议”形式,深入交流和研讨了如何为破解人类共同的管理难题做出贡献。共有近5 万人次观看了本届论坛的图片直播
开幕式:领导致辞 新书发布
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刘耀彬教授代表学校致开幕辞,他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学校坚持真心、永怀真情、务求真干,全面开启“三次创业”,全面抢抓“三化机遇”,加快“三个变革”,全力推进“三大转型”,以“鼓足干劲、奋发进取”的深切信心勇担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推崇“和而不同”,力求“知行合一”,做到“卓尔不群”,携手共绘中国管理学的壮丽画卷,为人类商业文明进步贡献东方智慧。
论坛召集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王方华教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题选取、大会流程、参会嘉宾等基本情况,再次重申了金鸡湖告白,强调论坛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社群,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管理的世界贡献”这一主题各抒己见,以期对中国管理学界、对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王方华教授还主持了“管理学在中国”丛书发布仪式,丛书首批作者集体上台合影留念。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胡海波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报告:理论实践 精彩纷呈
江西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吴照云教授,量子管理理论创始人丹娜·左哈尔(Danah Zohar)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福耀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行知书院院长赵曙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原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等先后作大会报告,王方华教授、浙江财经大学校长魏江教授分别担任主持人。
吴照云以“中国管理学派的形成及其世界贡献”为题,指出构建中国管理学派是当代学者的重要使命,其核心在于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形成“中国管理理论丛林”,持续提升管理学“中国范式”的自主性。中国管理并非是“中国”与“管理”的简单叠加,而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管理学派”的命名造就了中国自主概念体系、自主逻辑体系与自主方法体系的突出贡献,推动实现中国管理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江西财经大学自2005年成立“东方文化与管理研究所”,二十年来通过系统的传承工程,以实际行动不断推进中国管理学派的发展。
丹娜·左哈尔以视频报告方式提出“量子管理就是中国管理”。她指出,量子管理的核心理念与中国传统哲学深度共鸣,在中国的管理实践中体现出赋能个体、弱化层级、关注系统关系等显著的优越性,如海尔通过分布式小微组织实践量子管理,以柔性架构激发创新活力。丹娜表示,量子管理这一兼具本土文化根基与国际学术公信力的范式,有望推动中国管理从“牛顿时代”的确定性思维,转向“量子时代”的敏捷生态,为全球管理变革提供独特视角。
席酉民聚焦“UACCS与和谐管理理论——不确定世界的复杂问题解决学”,结合个人学习经历与管理感悟,阐述“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历程。他指出,当前管理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易变性以及资源、能力稀缺性的,复杂的管理实践中充斥着“内耗”问题。因此,他提出以“和谐”消除“内耗”的想法,并详细阐述了和谐管理理论的逻辑框架。他强调,人类已进入充满UACCS的数智时代,和谐管理理论将恰逢其时,促使人类形成和谐心智、提升融合智慧,实现生态时代的共享、共生、共赢。
徐飞的报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大学治理变革”主题,具体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大学治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与使命、大学治理变革面临的严峻挑战、AGI时代大学治理变革的策略与路径以及福耀科技大学的案例分析五个方面展开。他指出,面对AGI时代的深刻变革,大学治理应从更新思维观念、重塑新型教育生态系统、培养数智力、培植非编码能力、变革科研范式、推进学术成果“细粒度化”与“机器可读”、实施分布式学术治理模式等方面着手,推进变革进程。
赵曙明以“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为题进行报告。他首先提出了本土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挑战,体现为人力资源管理逻辑、服务对象以及管理实践的碰撞与更新。其次,他系统梳理了“人力资源管理”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并对中国情境下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他提出了中国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潜在的研究方向,包括新质生产力、人企共生以及新业态。
毛基业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中国管理理论贡献的机遇”的报告。他认为,当前中国管理学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国管理理论对世界的贡献即将进入爆炸期,且机会点聚集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应用等相关领域。他指出,构建原创管理理论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即全球范围内的最佳管理实践与学者高水平的理论构建能力。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企业已经出现了较多世界范围内的最佳实践;同时,本土管理学界的理论构建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包括质性研究获得的普遍认可和采纳,特别适合从实践中归纳出管理理论。因此,中国学者应抓住理论贡献的机会,基于独特的中国情境,构建普适性理论。
魏江在大会报告总结时指出,“中国管理的世界贡献”这一话题内涵丰富,本届论坛本身就是中国管理思想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表示,本次研讨主题充分体现了“中国管理50人论坛”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各有特色的报告共同推动了中国管理学的未来发展。
闭门会议:观点交锋 智启未来
王方华教授主持下午的闭门会议,浙江财经大学魏江教授、清华大学陈劲教授、复旦大学苏勇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苏敬勤教授、中山大学黎红雷教授、兰州大学贾旭东教授、东南大学杜运周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陈德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贾利军教授、浙江大学陈凌教授、同济大学周箴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何佳讯教授、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江西财经大学胡海波教授、吉林大学蔡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金隆教授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表演讲。全体参会者围绕中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探索、数智时代管理创新以及管理教育的变革等核心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现场气氛热烈,诸多新颖观点让与会者看到了中国管理学的无限可能。
席酉民教授在闭门会议总结时系统阐述了对管理学变革的深刻思考,强调应努力消除传统管理学的僵化范式,在商学教育中融入动态实践,在学术研究中立足逻辑与自信。他认为,变革之路绝非坦途,要以“和谐心智”接纳矛盾、平衡取舍,以“融合智慧”在复杂与模糊中锚定方向,探索兼具文化共通性与中国特色的管理路径,在技术革命与全球生态的浪潮中,为管理学开辟立足实践、回归人性的新范式。
本届论坛由王方华、席酉民、魏江作为召集人共同发起。首届“中国管理50人论坛”于2017年9月29日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式成立,定期召开主题研讨会议,直面中国管理实践,锤炼问题意识,规避范式偏见,围绕关键议题及研究路径,进行广泛、深入、诚恳的讨论。论坛以开放却也严苛的姿态,将讨论嵌入“历史、文化、社会、体制、技术、教育”等更加广阔的场域,着力反思并寻找改变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脱节、管理研究与人才培养相偏离等痼疾的可行办法。本届论坛的主题研讨体现了中国管理学者的使命与担当,与会学者激烈的思想碰撞及相关成果必将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中国管理学者的自信与影响力产生积极影响。
来源:商学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