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荡寇滩》的成功,吴思远向世人证明了,独立制片人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拍电影,拍好看的电影,不是只有邵氏、嘉禾、长城这些大厂,一个优质的导演单打独斗,也是可以的。
前面用了一些篇幅,细细地讲了香港电影教父吴思远早期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各种心酸,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过,《荡寇滩》的成功,吴思远向世人证明了,独立制片人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拍电影,拍好看的电影,不是只有邵氏、嘉禾、长城这些大厂,一个优质的导演单打独斗,也是可以的。
不仅自己能火,还能捧人,大厂能做的,他也能做到。
这就是吴思远对于香港影史最大的贡献,也是我们写他的意义所在。
有朋友在留言中给出了很好的信息。说1970年代港台武侠动作片的九大导演,按照产品数量、出道顺序统计,为:
罗维->张彻->吴思远->郭南宏->午马->刘家良->楚原->陈志华->袁和平
他们也构成了第一梯队。至于第二梯队,排名不分顺序的话,有:华山(一泓)、林展伟、鲁俊谷、蔡扬名(蔡明亮的爸爸,又名欧阳俊)、刘家荣、刘观伟、丁重、侯铮、孙仲、鲍学礼等。
这个信息很重要,我都不知道。感谢补充,谢谢了!
不过,我们写作这个系列,不是按照作品多少来的,而是按照影史的影响力来写的。是以,李小龙只有4半部作品,但是却值得细细分说,还有张鑫炎,在70年代,也没拍几部武侠动作片,可是影史的地位在那里呢,不容错过。
所以,等写完独立制片人这条线索,我们还是会回到主路上去,继续聊刘家良、洪金宝、成龙的故事,他们交汇成了80年代香港影坛的激越篇章,然后是进入90年代,开始了徐克、程小东的故事,再往后又变成了甄子丹的故事。敬请期待。
话到了这里,我们还是先继续聊聊吴思远的戏路。那时候,他还是一个独立制片人,还没有成立思远影业,也没有成为电影教父。
《荡寇滩》的大爆,给了吴思远巨大的信心,终于出头了,可以一施身手,大展宏图了。
当时,《荡寇滩》已经剪辑完毕,等着上映了。
接下来,还有一些宣传工作要做。男一号陈星需要配合的。
可是,陈星那边,人不见了。
就像影片拍摄中陈观泰突然消失一样,也是突然就不见人了。
吴思远就觉得很有些莫名其妙。
陈星消失,与陈观泰消失,原因是一样的,去拍别的戏了。
谁的戏?张彻。
一说又是张彻,吴思远就更气了。
不过,对陈星来说,也说得过去。毕竟,吴思远给他开的是空头支票。说是一万元片酬,可是钱压根见不着,都作为了电影预算,投了进去。
而且,这片刚刚拍完,火不火还是两可上的事,当下之急,是先找到饭吃。
邵氏那边呢,陈星以前一直在里面演反派,毕竟他长得凶神恶煞,演反派对他的戏路,就一直给狄龙、姜大卫配戏。
《荡寇滩》这边的戏一拍完,陈星档期就空出来了。邵氏那边上一年(1971年)拍摄的《拳击》大火,是年度票房亚军,仅次于李小龙的《唐山大兄》,里面就是狄龙、姜大卫主演,陈星出演反派。
现在,邵氏要趁热打铁,出续集《恶客》,采用原班人马,张彻继续执导。陈星作为片中的反派,就被找来继续出演。
陈星也没有拒绝的道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嘛要让剧组换角嘛。就前往泰国,参与拍摄去了。毕竟,这是邵氏的大制作,能开工就有饭吃的。
吴思远呢,就心里觉得怪怪的,不太接受。陈星你小子,真不识时务啊,明明我捧你做了主角,演正面人物,是男一号,你马上就要火了,怎么还可以再去演反派,这有损于你的形象啊,真是不识好歹。就又好气又好笑。
吴思远忘了,张彻拒绝陈观泰继续出演《荡寇滩》,也是这个原因,不愿意自己力捧的男一号,在别人的电影里再演反派,很不利于捧人的。
后来,刘家良从张彻身边出走,独撑大局,开拍《陆阿采与黄飞鸿》,捧刘家辉当主角,饰演黄飞鸿。陈观泰则出演陆阿彩,是剧中黄飞鸿的师傅,关系好的一批。可是,在刘家良立项的时候,刘家辉与陈观泰正在张彻的剧组《八道楼子》里轧戏呢。那时候张彻与刘家良已经闹掰了嘛,当他得知了《陆阿采与黄飞鸿》这个项目,干脆让陈观泰在《八道楼子》里把出演反派的刘家辉杀死。
因为这事,刘家辉内心别扭了很久。一直觉得你们长辈的纠纷,干嘛要让我们小辈来承担,我在这边被他杀死,转身去了那边又成了他的徒弟,亲密无间,这让观众怎么来看我嘛?
当演员的,都很需要人设的,这样在不同影片里正反派来回跳,很不利于立人设的。像六小龄童老师的人设,就使得他无论如何努力,都跳不脱孙悟空的紧箍咒,怎么演怎么转型都无济于事。周润发在很长时间里就坚拒出演反派,就是怕得罪观众,不被接受。
不过,吴思远对陈星接演《恶客》心存芥蒂,也有道理。因为《拳击》据说就有泰国旅游局的资金,影片完全是在磕狄龙、姜大卫这对CP,而且身为反派,也是老一代演员谷峰的表现更出彩,陈星就是一个单纯的肌肉棒子,并不出彩。
到了《拳击》的续集《恶客》,力推的反派又变成了日本空手道四段仓田保昭,以及韩国跆拳道高手芳仁子。而且,就像《拳击》里的反派boss谷峰最为出彩,《恶客》的反派boss变成了张彻自己亲自出演的日本大老板。可能张彻是导演,话语权太大,因此他出演的反派抢尽镜头,无出其右,其武功最高之人,毕竟强如姜大卫也被他轻松摔倒。
这样的话,陈星似乎真的没有必要出演,的确很不利于自己的人设。
这张彻也是,拍摄过程中抢了陈观泰,拍完了又要抢陈星,简直就是针对吴思远,诲人不倦。
好在,《荡寇滩》终于上映了,午夜场一开,生意就好得不得了,我吴思远知道这戏彻底成了。自己要火了,陈星也要红了。
立马,他就找陈星,一问,人在泰国呢,在拍摄《恶客》。吴思远就有些好笑,你小子啊,唉,怎么说你呢。但是,电话还是要打,那个时候,打国际长途电话还不容易。终于,打到他的房间。
吴思远就说陈星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个戏我们很成功、很成功啊。
陈星也很高兴,我这是红了吗?
对啊!我说,你定着点啊,有点定力,不要急,等我来,我来找你,我们来商量大计。
那时候吴思远想着,我们可以继续合作,有了这一部打底,我们可以一起搞公司什么的。是我捧的你,我们也有基础。我做导演,你做演员,可以一起合作,赚多一点钱,因为我知道这个市场很厉害。
是的,这个市场是李小龙一手开辟的,《唐山大兄》《精武门》一举将民国功夫片的热潮掀了起来。
李小龙自然是顶流,是金字塔的顶端。而《荡寇滩》捧起的陈星,《马永贞》捧起的陈观泰,就成为了中坚力量。他们都有真功夫,李小龙吃肉,陈星、陈观泰喝汤,把整个市场撑起来了。大潮之下,再加上原有的王羽、狄龙、姜大卫、罗烈、岳华、王钟等人,再加上紧随其后的傅声、戚冠军、梁家仁这些年轻人,盘子很大,很有市场的。
陈星真是生逢其时,赶上潮流了。就像雷军说的,即便一头猪,恰好坐在了风口上,于是也能飞上天。
不过呢,电话是打过了,当下《荡寇滩》刚上映,还有一些宣传的工作要做,就一时分不开身。
大概忙了一礼拜,吴思远终于有了时间,就买了一张机票,飞去泰国,去找陈星,想要与他一起磋商接下来的发展大业。
结果,一见面,陈星就说,我已经跟人家签约了。
有一个香港的片商,一看到《荡寇滩》那么行,又知道了陈星在泰国,马上飞过去找他签约。抢在了吴思远的前面。
吴思远一听,头立时就大了,说,我不是打过电话给你叫你定着点吗?
他说是啊,我一开始是听你的话定着点啦。后来,那个老板拿了一张十万块钱的支票摆在面前,我一个晚上睡不着,我从来没赚过那么多钱,终于耐不住了,第二天就签了,你原谅我吧。
唉呦,把吴思远气的。大哥,我专程飞过来,不是来听你这个的啊。我的设想是另一个模样啊,你这都跟人家签了那就没意思了……
话到嘴边,就没有说,原来设想的那些计划,也就胎死腹中了。吴思远有些沮丧。
有些片商是很坏的,他知道你这些穷小子从来没见过大钱,写一张支票让你先拿着,你不要你退还给我。
看过我们这个系列的人,都知道,同样的事,成龙就遇到过。《醉拳》之后,成龙火了。嘉禾的CEO何冠昌就找上了门来。拿了张100万的支票拍在成龙面前,希望能够签下他。
100万啊,成龙哪里见过这么多钱?不过,最终成龙还是抵制住了诱惑,只将支票拿到复印店里复印了一张,供自己再三把玩欣赏,将原单退了回去。
这就完了吗?
并没有,何冠昌以为是成龙嫌少了。于是,嘉禾涨价到了500万要签成龙。成龙不是神,面对这样的诱惑,又身在台北,孤身一人面对,500万一张支票摆在眼前,耐不住的。
陈星毕竟不是成龙,10万,一次就被搞定了。
眼见吴思远面色变得很难看,陈星就说后面还会跟你拍一两部戏,虽然跟人家也签了。
好在,陈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接下来,他拍了一部《硬汉》,与火星、冯克安、袁日初等人合作,导演为江洪,打出“功夫大师李小龙风格续作”的旗号,等于同时期李小龙的山寨片,硬桥硬马,打斗还不错。没有辜负陈星的名气,小火了一把。
接下来,陈星就过来与吴思远履行他的诺言了,两人合作拍摄了《饿虎狂龙》(又名《鬼旋风》)。陈星自然是男一号,甚至连海报上都打出了“继《硬汉》又一部精彩拳击片”的宣传口号。
除此之外,吴思远又开始了捧人策略,反一号他用了日本演员仓田保昭。男二号,选用了一名小生黄元申。此外,配戏的还有陈惠敏、梁小龙等人。
对于仓田保昭,他实际上是陈星从《恶客》里带过来的演员。只是,在那部片里只算是客串,戏份不多。这一次,成了反一号,戏份吃重,算是被吴思远力捧了。
不过呢,选角还是很成功的,符合吴思远“打仔”班底的理念。
仓田保昭,是空手道东流五段、柔道三段、合气道二段。七八十年代在香港参与演出了大批动作片,最让人称道的,是他在《精武英雄》里饰演的日本武学高手船越文夫,出色的本色表演为他在动作影迷心目中竖了一个标杆。
对于黄元申,他主演的《大侠霍元甲》,更是一代人心目中永不熄灭的经典。
《饿虎狂龙》的剧本都吴思远自己乱编的,仓田保昭演富士山饿虎,陈星是演一个军人,华北狂龙,龙虎斗。
这个戏也是非常卖座,以抗战时候为背景。为了能够拍好,吴思远干脆带队去日本拍外景——其实是去偷拍了很多外景,因为当时根本不可能申请得到。每次,都是先算好,这些场景不能太长。在京都很大的一个寺庙里有一点戏,那就一面拍一面看周围,知道马上就会有人来干涉,所以拍得很快,摄影师全部手提,远、近、中镜全拍了。
正拍着时候,那边有个日本管理人就老远走过来,示意不要拍了。看着他走过来,就说不要停、继续拍,因为那个地方实在太大,他走过来最少走七八分钟、十分钟。
等他走来以后刚拍完,他说不能拍啦,要申请。吴思远就说好、好、好,不拍了……其实已经拍完了。
《饿虎狂龙》最终票收125万,位列当年票房榜第八位。这对于一个独立制片人来说,相当漂亮了。
不过,《饿虎狂龙》还是有一个很违和的地方,就是长得满脸沧桑,留着小胡子的陈星,看起来凶神恶煞,怎么都不像是正面角色。而身为反派的仓田保昭,又满脸清秀,怎么看起来都更适合做男主角。两个人的对打,总是很别扭。但是,没有办法,那个时代的审美还没有那么细致,陈星照样能红。之前面相狰狞的罗烈,不也照样火嘛。
反正《饿虎狂龙》能火,就是好事。等于是《荡寇滩》后的乘胜追击,吴思远与陈星做到了。两个人更红了。
那么,合作继续,开拍第三部戏《猛虎下山》。
这个时候,还发生了合作公司的变更问题。原本,开拍《荡寇滩》是吴思远与菲律宾华侨朱焕然合作开起来的富国影业公司,双方合作还算融洽。然后接着开拍《饿虎狂龙》也是应有之意,出品继续是富国影业。
可是,当吴思远带队去日本拍摄《饿虎狂龙》,拍完回来,进到公司,结果发现公司里有一大堆人。按说,富国影业是一个刚成立的小公司,没几个人的。
凑上去一看,是一堆人在聊别的项目。
原来,朱焕然觉得《荡寇滩》火了,富国可以多搞一些项目了,这本来无可厚非,做大做强嘛。但是吴思远却觉得,公司成立,我也是出了大力的,我怎么也是联合创始人,公司有什么事,要开发新项目是好事,但是你应该跟我打声招呼吧,这另起炉灶的行为,分明是不拿我当人,很不义气了。
因此,吴思远就有了出走的想法了,不再与富国影业进行合作。刚好,那时候台湾的恒生电影公司的老板娘包明,也是看过了《荡寇滩》觉得很不错,来找他合作。于是,就在《饿虎狂龙》之后,吴思远改投了恒生电影,签了三部电影的合约。
这就是独立制片人的悲哀,自己只能搞创作,要投拍电影,还是得去寻求合作,得找到靠山,找到资方才行。直到后来,吴思远江湖地位已经彻底确立,不再缺钱了,甚至只要他愿意,很多人主动会给他送钱来,他就成立了思远影业,将单打独斗的独立制片发展为了公司化运营。
这是后话。先说跟恒生电影签的第一部电影,也是跟陈星合作的第三部,《猛虎下山》。
你以为一切会顺利吗?
才不。
这不,又出幺蛾子了。
即便是很多很多年以后,吴思远回忆起来,依旧非常生气。为啥呢?
影片,拍到一半,又不见人了。陈星消失了,跟陈观泰在《荡寇滩》时期一模一样。
当时吴思远就纳了闷了,怎么老让我碰见这种演员呢?
被耍了一次不行,还要来第二次,然后又来?
这陈星,等于是背后捅刀子捅了我两回了。
没有办法,还是得去找人啊。
陈星也不接通告,整个剧组都急死了,到处找。
终于找到了,原来他给罗马导演养起来,因为答应了先拍他的那个名叫《黑名单》的戏。那时候,只要用陈星就一定有卖座保证,他变成大红人了嘛,很多人找。
可是,罗马导演以前是专拍文艺片的,与邓光荣多次合作,拍摄过《小姐不在家》《红灯绿灯》等片。后来,与野峰、王沙合作,拍摄过“阿牛系列”(《阿牛出狱记》《阿牛发达记》《阿牛奇遇记》),都是以文艺片为主。
那时候,大概罗马也看到武打片大热,也想插一杠子,也想要拍,就把陈星养了起来。但你这样做不讲武德啊。
《猛虎下山》的副导演最后终于找到陈星在富都酒店,还弄到房号。吴思远带着人就冲门进去,结果陈星正在喝什么莲子桂圆人参汤啊,就是罗马导演给他准备的,让他补身,这个给吴思远印象很深,因为那个气啊。
当时吴思远进去就说:陈星你怎么搞的?你怎么躲起来啊?
他竟说:今天的陈星已经不是以前的陈星……
哇!完全是戏里面的对白,那个气人呢,这个火啊!
那你可以跟别人讲不能跟我面讲啊。基本的礼貌,基本的面子,都不要了的?
最后,这个戏还是拍完了,但过程中找不到人还是让吴思远烦恼不已,大家都要停在那里,就缺你一个,而且还是男一号啊。
但是,也没有办法,这就是市场,因为他红啊。拍戏都是抢啊,谁先出来谁卖座嘛!
后来,吴思远就没有再跟陈星没有合作了。他跟着片商去了台湾,因为那时候武打片很流行,他什么戏都卖座,也拍了很多戏,赚了很多钱。不过,这些都是在透支自己,没有一个力捧自己的导演,没有量身定制的角色,过度消费是走不了太远的,陈星后来就慢慢不红了,只好退居二线,重新回去饰演反派了。
话说被陈星摆了两道,相当于捅了他两刀子,吴思远深深感受到做这一行,没有感恩两个字。像陈星、陈观泰这种,他会觉得,因为我表现得好,才给你机会赚钱,你找别人可能拍出来没有那么好……是这种想法。他不觉得是导演给机会,他觉得是自己够好,是给导演赚了钱的机会,反过来了。
都说吴思远是香港影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点。
事实如此,在他之前,包括他的那一代,还讲究个师承,还有行规可遵循,很讲究谁是哪里出来的,属于那种一到过年要去拜年的,三节两寿。每年都要去师傅那里拜年,以前师傅有什么事情,一个电话马上过去了,叫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二句话。
可是,从吴思远开始,发现下一代人这些观念消失了。但是,也不是全部。后来吴思远乱翻书,总算在成龙的英文版本回忆录里,有一篇就提到感谢吴思远给了他机会什么的。成龙还算厚道的,多少还懂一些旧规矩,也会遵循其中的一些。
本文就先到这里,作为昨天文章的一个补充,也是对独立制片人的一个总结。
《荡寇滩》之后,吴思远火了,可以调配更多资源了,但是毕竟还是独立制片人,还会受到各种牵制,还要受制于人。
而且,他也不总是成功。接下来,摆脱了陈星,吴思远想要捧的人,是梁小龙。嗯,就是黄元申版《霍元甲》里的经典陈真,也是《功夫》里的火云邪神。
为了捧梁小龙,吴思远费了很大的心力,还带着去意大利偷拍,受了不少苦,可是影片上映时坐到电影院里,却被骂得狗血淋头,吴思远当场就哭了。
红了,也要接受失败,也会哭得稀里哗啦。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接下来再聊。
来源:邑人电影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