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艺百代”的第一张专辑,比莉的背后有一道“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8 23:36 3

摘要:三年前,奈飞有一部挺火的华语剧集《妈,别闹了!》,这里面饰演母亲王玫玫的比莉,媒体介绍她时,总会说她是周汤豪他妈。这可能会让和比莉一个时代,或者听她歌曲长大的歌迷有些不服气,毕竟当年周汤豪出道时,大家明明都是比莉儿子的身份介绍的他……

比莉《心肠》

▲比莉的《心肠》是“科艺百代”成立后发行的首张专辑

三年前,奈飞有一部挺火的华语剧集《妈,别闹了!》,这里面饰演母亲王玫玫的比莉,媒体介绍她时,总会说她是周汤豪他妈。这可能会让和比莉一个时代,或者听她歌曲长大的歌迷有些不服气,毕竟当年周汤豪出道时,大家明明都是比莉儿子的身份介绍的他……

顺便说一句,这部剧集的片头曲《比莉卡厉害》,就是由周汤豪和Jae Chong创作、比莉亲自演唱的,也是比莉迄今为止最新的一首单曲。

▲《比莉卡厉害》剧照

其实比莉这几年还红过一次,就是她的《Dear John》因为短视频平台的扩散,在二十年后莫名其妙地成了热歌,而这首歌其实是比莉1999年专辑《傻瓜就是我》里的一首作品。

关于比莉,说来话长。

比莉的经历非常丰富,也可以说是台湾地区流行音乐的活化石,而且她的声音也是独树一帜,但比莉的从业年龄虽然非常长,但如果以社会影响力和经典作品数量及流传广度这些方面来讲,她在华语乐坛的影响力其实并不算是很大,尤其是台湾地区以外的歌迷,对她的了解程度就更少了,今天重温她的一张老专辑,顺便也聊聊比莉姐的音乐生涯,以及必然会涉及的台湾地区的一些流行音乐历史。

这张专辑就是《心肠》,发行于1990年,而这张专辑首先有一个特殊意义,因为它也是“科艺百代”成立后的首张专辑。

“EMI唱片”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海外唱片公司,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在上海拥有录音室、签约歌手和发行渠道,成为国语时代曲时代最重要的厂牌。

此后“EMI唱片”的华语部分开始分流,先是在香港成立了“EMI唱片”香港公司,也成为香港地区最早入驻的海外唱片公司,到了七十年代更因为推出林子祥和陈百强等歌手,成为港乐历史的一部分。

另一支“EMI唱片”则在东南尼地区生根发芽,并陆续签了叶丽仪、黄莺莺和文章等歌手。而在台湾地区,因为早年对外资音乐公司有限制,所以“EMI唱片”只能通过和“四海唱片”合作的形式,间接涉及台湾地区的音乐行业。

不过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EMI唱片”已经不满足这样的间接合作,再加上台湾地区音乐产业向国际化的开放,所以“EMI唱片”一度也想借“滚石唱片”来直接介入台湾地区的唱片工业,甚至通过陈淑华的一些专辑合作,逐步完成过渡交接,如果这条路走通了,“滚石唱片”很有可能和“飞碟唱片”后来被“华纳唱片”收购一样,也成为“EMI唱片”的一部分。

但最后时刻两者还是没有谈妥,而“EMI唱片”此后也干脆决定另起炉灶,于1990年宣布成立“科艺百代”作为“EMI唱片”在台湾地区的分部,除了更理所当然地在岛内代理所有“EMI唱片”的海外专辑之外,也聘请齐秦担任华语部经理,真正开始涉及到华语流行音乐的制作领域(后来还收购了“点将唱片”)。

“科艺百代”当年邀请齐秦担任第一任经理,除了齐秦在创作和演唱上的能力,以及他在华语乐坛的影响力之外,其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虹”。

1988年,齐秦和一些志同道友的音乐同人们组建了“虹”,从最开始的乐队名义,到后来成立工作室,其实“虹”从出现起,它本质就是一个音乐Project,是一个介于齐秦乐队和音乐工作室之间的音乐综合体。

▲“虹”是乐团,也是一个承接各种音乐创作、制作业务的工作室

而从“虹”成立后,除了参与齐秦个人的《纪念日》、《爱情宣言》和《柔情主义》等专辑,以及《狂飙》现场的演出及制作之外,“虹”还参与了齐豫的《有没有这种说法》,赵传《我终于失去了你》,张琼瑶《糖罐子》和《有一天我会》,以及李亚明的半张《酷》等等专辑的外判业务。

到了“虹”的老大齐秦坐上“科艺百代”华语部头把交椅之后,“虹”自然可以更名正言顺的参与到很多专辑的制作中去,这可能也是“科艺百代”当时聘用齐秦的原因,因为请一人等于就请了一个团队。而很快,齐秦和“虹”也为“科艺百代”找到了第一个艺人,她就是比莉,而之后为比莉发行的《心肠》专辑,也成了“科艺百代”成立后发行的首张专辑,编号为ED-0001。

《心肠》是比莉的第七张个人专辑,这也是她沉寂三年后再度发行个人专辑,让我们在介绍这张专辑之前,先来简短回顾一下比莉的音乐历程。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比莉和苏芮的履历可以说是高重合的,俩人都是1952年出生,而同样是在1968年,苏芮因为逃课参加歌唱比赛而被选中,从此真正踏上歌坛,而比莉则是因为有一天哥哥临时有事,让她去阳明山的美军俱乐部登台代唱,首度登台的她就凭借着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舞台表现,让俱乐部老板选她为固定驻唱。

那时候比莉还不叫比莉,用的还是原名王雪娥,而在她初次登台时,她甚至仅仅只会唱一首完整的英文歌。

在当时,对于这些会唱西洋歌曲的台湾歌手来讲,台中清泉岗CCK也是最好的表演舞台,后来四巨头的黄瑞丰、陈志远等等音乐人,当时就都是那里的乐手,而在舞台上则有Julie Su、Tracy Huang、Jenny Wang和Billie Wang等等驻唱歌手,她们分别就是后来的苏芮、黄莺莺、王珍妮和比莉(王雪娥)。

因为当时在CCK驻唱都要英文名,而比莉因为年轻的时候常常剪短发、穿牛仔裤,打扮上很中性化,所以当时同学就以“比利小子”这个点,给她取了一个英文名Billie——比莉。

后来,比莉和苏芮在发行唱片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莉在1982年发行了她的首张中文唱片《那就是你》,而一年后,苏芮则发行了她的首张个人专辑《酒干倘卖无》,两位歌手一个在30岁发行首张中文专辑,另一个则是31岁。不同的是,苏芮首张专辑就有了《一样的月光》、《酒干倘卖无》、《请跟我来》和《是否》等爆款歌,相比之下,从唱片歌手的角度来看,比莉后来的发展,远不像苏芮那么成功。

▲同一年出生、同一年出道、曾经在同一个俱乐部驻唱,仅仅相差一年发行首张个人中文专辑,但作为唱片歌手的比莉,后来不如苏芮来得成功

当然在发行首张专辑前,比莉也有和苏芮完全不同的人生。

比莉从小就在妇联会下属的惠幼幼儿园就读,有着舞蹈天赋的她,很小就受到宋美龄的喜爱,还曾经在很多国际场合进行过表演。

此后,在六十年代末开始驻唱生涯后,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像CCK这样的美军俱乐部风光不在,比莉也在1975年随台湾摇滚教父金祖龄的“龙种合唱团”,远赴美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巡演,某科说比莉创下华语歌手在美国开巡回演唱会第一人的纪录,指的就是这段历史,实际上是她和金祖龄的“龙种合唱团”一起完成的。

回到台湾后,比莉又开始在台北的希尔顿大饭店(现为台北凯撒大饭店)俱乐部驻唱,后来因为这种现场演唱的方式渐渐式微,比莉也开始转战屏幕,陆续参加了一些小燕姐主持的《综艺100》节目(早在七十年代初,比莉还参加过余光主持的台视音乐节目《青春旋律》),因为比莉既有很好的综艺感,又有舞蹈能力和舞台控制力,唱功也很特别,所以被当时成立不久的“拍谱唱片”看中,并成为了签约艺人,比莉也在入行十几年后,终于成为了唱片歌手。

1982年的4月和10月,“拍谱唱片”分别给比莉发行了两张个人专辑:《那就是你》和《爱得太苛》。这两张专辑均由“王氏音乐制作公司”制作,而这家公司的老板“王氏”,也是曾经担任过“雷蒙合唱团”、“电星合唱团”、“浪子合唱团”、“MJD合唱团”和“水晶合唱团”等乐团的鼓手王永雄。

▲比莉的前两张专辑,都由“王氏音乐”和“拍谱唱片”联名出品

不过因为“拍谱唱片”刚刚组建,所以无论是选歌还是企划都没什么经验,即使在2月还给齐豫发过《祝福》专辑,但和比莉的专辑一样,也都因为宣传等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市场反馈。

而“拍谱唱片”也要到第二年给郑怡发行《小雨来得正是时候》,以及1984年给薛岳发行《摇滚舞台》,才开始在业内走上正轨。除此之外,从1983年的《正面冲突》到1986的《魅力十足》,李亚明也是和“拍谱唱片”有重度关联的歌手。

1983年和1984年,比莉又分别发行了《盼你回首》和《嘿!比莉》两张专辑,这两张专辑均由一个陌生的厂牌“晓荣传播”发行,因为看到这张专辑的主打歌《什么都不必说》是何启弘老师填词的,所以也特别让李卫老师帮我打探一下“晓荣传播”是不是和“拍谱唱片”有什么渊源或合作关系,结果何老师的答案说“晓荣传播”原来就是比莉哥哥成立的唱片公司!

▲比莉的第三张、第四张专辑均由“晓荣传播”发行,这也是比莉哥哥成立的公司

这个厂牌从1983年成立到1986年解散,除了为比莉发过两张专辑之外,还给钟曜阳、陈凯伦、陈欣、张棋龙、丁晓慧、杨美莲和陈彼得发过专辑,也算是华语乐坛流星式的音乐厂牌之一。

而1984年的《嘿!比莉》专辑,也让比莉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第一首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也就是《什么都不必说》,这首歌曲一上来的“哈哈,什么都不必说”,简洁的旋律配上比莉的舞蹈,换到现在就是标配的短视频神曲。也是因为这首歌曲的影响力,让很多后来的歌迷,干脆把接近于同名专辑的《嘿!比莉》专辑,就说成是《什么都不必说》专辑。

之后,比莉在1985年又重回“拍谱唱片”发行了《柔情都市》专辑,两年后又在“歌林唱片”旗下发行了《嫉妒背影》专辑,但都不如《嘿!比莉》专辑那样成功。

1990年,齐秦在成为“科艺百代”首任华语部经理后,可能也是因为比莉姐身上的摇滚基因,让他想起了和这位前辈一起合作,于是就有了《心肠》这张专辑。

《心肠》这张专辑的创作班底,还是很不错的,主打曲《心肠》是黄韵玲作曲,另一首主打曲《你是否曾经偷偷的哭》的作曲吕国梁,也是王杰、苏芮经典合唱作品《梦醒的我》的作曲。其他还有同样玩乐团出身的吴旭文,以及给齐秦写过《朋友》的老搭档陈小霞,和齐秦一起合作过《空白》这首歌的张博弘,再加上林东松和钮大可,而齐秦本人也给比莉写了一首和“虹”谐音的《红》。

《你是否曾经偷偷的哭》和《心肠》其实都算是那种唱腔很摇滚,但词曲、编曲与和声,都有点苦情歌的抒情芭乐摇滚。不过,不知道为什么,现在Q音平台上的曲目信息,《你是否曾经偷偷的哭》被打成了蔡蓝钦词曲。

而这张专辑的十首作品,六首词作来自“飞碟之父”杨立德,其它四首则是当时还是新人的许常德,这也是许常德最早的一批词作,包括《调色盘》、《蚊子》、《不可以这么做》和《心肠》。不过,《心肠》歌词里那句“你怎么了解肠有多回荡”,现在听起来总是会觉得怪怪的。

▲比莉录制《心肠》专辑时,许常德写了他最早的一批作品,也是他第一次入职唱片公司

专辑由王文清、Keith、孙崇玮、卢志铭分担了十首编曲,乐手信息也只标注了江建民和黄富荣两位“虹”的吉他手,编曲和演奏上,也确实会有一点“虹”的风格,像《My Love》就容易让我想起齐秦《爱情宣言》里的那版《撕裂的爱》,齐秦作曲的《红》,也有点《荒》的意思。

整张专辑由陈小霞担任制作人,陈小霞个人和比莉的气质其实还是有些像的,而专辑做出来的也是那种刚柔并济的味道。《调色盘》的细腻柔情,《火尽灰扬》和《红》的洒脱肆意,听感的宽度和纵深都很不错。

虽然整张专辑后来在商业上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我个人还是挺喜欢这张专辑的,比莉的声音偏中频,嘶哑中有一定的韧性,唱带有布鲁斯律动的流行摇滚,以及那种有情绪纵深的情歌,都挺有味道的。像这张专辑里的《心肠》、《你是否曾经偷偷的哭》、《调色盘》、《火尽灰扬》、《红》、《不可以这么做》都是不错的作品,布鲁斯味道的《蚊子》,比莉处理起来同样恰到好处。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当时的华语乐坛来讲,比莉这种中性摇滚风,加上《蚊子》这种过于高级的编曲,也确实是主流市场的另类,用音乐属性逻辑做的专辑,最终还是没有激活商业的成功点,所以也让《心肠》这张专辑,后来慢慢淹没在华语乐坛的历史里。

再后来,曾经的新人许常德已经担任起了“上华国际”的高管,他也介绍比莉姐加盟了“上华国际”,并推出了《爱人》和《傻瓜就是我》两张高水准专辑,这当然是后话了。

▲比莉(中)、许常德和齐秦(右一),最终又在“上华国际”相遇,而这张照片,也是在第8届台湾金曲奖上,齐秦获得“最佳国语男歌手”、熊天平(左一)获得“最佳作词人”后,比莉姐到场祝贺

来源:爱地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