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热爱的事情”如何演化成一种“残酷的乐观主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9 01:39 2

摘要:1886年5月1日,芝加哥数千名罢工者要求“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可为我们自由支配”,拉开8小时工作制斗争的序幕。这一事件因国际劳动节的设立而永载史册,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8小时工作制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的工作时间越来越短。

1970年代以来,生产力提高的潜在收益未能得到公平的分配,而是不成比例地落到顶层精英手里。与此同时,人们的工作时间在不断延长……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数千名罢工者要求“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可为我们自由支配”,拉开8小时工作制斗争的序幕。这一事件因国际劳动节的设立而永载史册,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8小时工作制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的工作时间越来越短。

为此,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在1930年乐观地预测,到21世纪初,资本的积累、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应该能将我们带到“经济乐土”。届时,每个人的基本需求能轻松地满足,工作者的每周工作时长不会超过15小时

时至今日,超长的工作时间依然困扰着全球各地的劳动者。“996”在美国的对应说法是“全天候工作”(round-the-clock work),在美国明德学院社会学教授杰米·K.麦卡伦(Jamie K. McCallum)看来,过劳“正在毁掉美国梦”。

麦卡伦基于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数据计算出,1975年美国工作者平均工作1664小时,这一数字到2016年上升至1883小时,涨幅达13%,相当于一年多工作五周左右。

1997年,吉米·卡特总统曾提议将工作时间缩短为一周四天,当时《华尔街日报》宣称,我们与自20世纪中叶以来似乎不可避免的休闲社会“近在咫尺”。今天大多数美国人对人生的定义不是丰富的闲暇时间,而是对工作孜孜不倦的承诺

从渴望闲暇变为鄙视懒惰

“工作越多越好”的优越感

人们从渴望闲暇变为鄙视懒惰,甚至社会精英将“工作越多越好”视作优越感的证明。那么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为了生存,你不得不出卖你的劳动”开始成为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工作法则。劳动时间开始成为雇主与劳动者之间权力斗争的目标。马克斯·韦伯认为,理性地运用时间去大规模协调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基,“新教伦理”则帮助人们摆脱轻易就能满足的“天性”,学会贯彻自律精神,努力工作一生——工作被认为一种“天职”,一种向善的途径,一种生存的绝对要求。

同时,又一种新的工作信条开始让人们相信:“努力工作使得我们的时间变得更加充实,即使我们的薪水并没有因此增长。”麦卡伦认为,这种被称为“有意义的工作”的文化转变是当时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作场所中不满情绪共同发酵产生的结果——一方面,白领觉得办公室变得越来越像工厂,渴望更有趣、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蓝领厌烦于无休止的重复劳动,要求在减少工作时间和降低生产率的同时不削减工资。到了19世纪下半叶被证明极大地压迫了劳工阶层,反抗随之而来。

“做你喜欢的事”意味着:

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

科技公司鼓吹努力工作和长时间工作是对自己的一种回报,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史蒂夫·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中说的那句话:“你的工作将占据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做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事情。”麦卡伦的调查发现,“做你喜欢的事”在硅谷已深入人心,且科技公司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提供非金钱待遇来吸引新员工。直至今日,Facebook, Apple, Amazon, Netflix, Google等科技巨头创造了一个“赢家通吃”的经济体系,促使其他公司敦促自己的员工更努力、更长时间地工作。

一个人应该寻找工作来实现自我,是最近才出现的一种现象,它将我们置于新自由主义的坐标中,”麦卡伦写道,“旧职业道德的最主要的矛盾是在休闲与就业、自我认可与自我否定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新职业道德的崇高承诺使二者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紧张关系,工作完全可以实现自我。”

我们很难不认为,“有意义的工作”这一信条不过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事情的真相是,工作条件越糟,报酬越少,你就越会被告知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在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最终的赢家是谁?

今天的富人则是通过炫耀他们对工作的极端献身精神而获得威望。”麦卡伦指出,当前收入前20%的美国人每年的工作时间是最长的,超长的工作时间某种程度上而言是社会精英对自己获得巨额财富的正当性辩护。

对于高薪人士来说超额工作的回报本身就很丰厚,这也推动了精英群体对加班文化的推崇。皮尤慈善信托基金的一项调查发现,73%的美国人认为努力工作对成功至关重要,这一信念的强度远超其他国家。70%的低收入美国人也相信工作具有提升的力量,比几乎所有调研国家的富人都更相信这一点。

在“努力工作”带来的经济回报有显著的阶级差异时,相信自己从事的是“有意义的工作”可能是维系尊严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项研究发现,希望在工作中找到意义的人愿意接受比“毫无意义”的工作的报酬低大约2万美元的工资。Better Up实验室一项2018年的研究也发现,超过90%的员工会为了从事更有意义的工作放弃部分收入,且那些认为自己的工作有意义的员工往往更少请假。一份工作有意义甚至会被当作低工资的理由。

“做你热爱的事情”

一种“残酷的乐观主义”

美国作家阿莉莎·夸特在《夹缝生存》一书中指出,“做你热爱的事情”一直以来力劝中产阶级成员以追求梦想为生,然而许多公司利用这句口号来更好地剥削雇员,以至于它已经沦为一句空话。部分高学历劳动者发现,许多以往体面的职业仍未从经济衰退导致的就业机会萎缩中恢复过来,“做你热爱的事情”不过是一种“残酷的乐观主义”,向上流动、工作保障、政治和社会平等和幸福长久的亲密关系越来越难以企及。

齐格蒙特·鲍曼指出,相信工作伦理的人认为“以工作谋生”才是生活的正常状态,但由于一个社会很难为所有人提供长期就业,为了保护和实现工作伦理的愿景,社会有义务帮助那些暂时落后的人。但另一方面,公共福利的虔信者认为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有权”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这一权利不应当被“是否对公共财富做出贡献”加以限定。

写在最后

崇尚加班,鄙夷懒汉——新自由主义时期的工作伦理与福利理念由此陷入了某种相互强化的向下螺旋中。如今我们已经越来越难以承受职场环境恶化的后果。但我们若想从根本上推翻过度工作的信条,倡导一种更人性化的职场价值观,必须重新强调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性,克服“相互指责”的冲动,把缩短工作时间视作一种集体利益。

声明:文中部分内容来自《过劳悲歌:996正在毁掉美国梦》【美】杰米·K.麦卡伦《夹缝生存:不堪重负的中产家庭》【美】阿莉莎·夸特等。

来源:再建巴别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