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科普盛宴在黔江区疾控中心上演。由黔江区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联合主办的“首届预防接种知识科普创作大赛”以创新形式打破传统科普壁垒,将医学知识转化为15组鲜活生动的文艺作品,为公众奉上一堂“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疫苗科普课。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科普盛宴在黔江区疾控中心上演。由黔江区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联合主办的“首届预防接种知识科普创作大赛”以创新形式打破传统科普壁垒,将医学知识转化为15组鲜活生动的文艺作品,为公众奉上一堂“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疫苗科普课。
突破传统,科普舞台绽放创新之花。15支医疗团队以基层工作为创作源泉,将预防接种知识融入情景剧、歌舞、相声等多元形式。白衣天使们脱下工作服,化身舞台上的“科普达人”——情景剧《疫苗总动员》通过拟人化演绎,揭秘疫苗从研发到接种的“品质之旅”;原创顺口溜《护苗谣》用动感旋律唱响接种口诀;小品《针尖上的守护》以幽默包袱解读家长困惑。这种“知识+艺术”的跨界融合,让晦涩的医学原理变成可感可知的生活场景。
沉浸传播,健康理念浸润百姓心田。活动现场变身互动课堂,通过“家长带孩子打疫苗”的情景再现,科普人员现场演示接种全流程;在小品《免疫长城》中,医护人员用“抗体战士”的比喻化解儿童恐惧;特别设置的“谣言粉碎机”环节,邀请观众参与击破疫苗认知误区。数据显示,现场观众知识问答正确率较活动前提升62%,“这种寓教于乐的科普就像春雨,不知不觉就把健康知识渗进心里。”一位社区工作者感慨道。
医者匠心,科普创新永不止步。参赛团队白天坚守接种岗位,夜晚精心打磨作品,将临床中遇到的300余例真实案例转化为创作素材。区疾控专家评审团表示,这种“群众点单、医护创编”的模式,既保证了科普内容的专业性,又实现了传播形式的精准触达。大赛产生的优秀作品将制作成系列科普短视频,通过“健康黔江”融媒体平台持续传播,预计覆盖全区50万居民。
这场创新实践不仅刷新了健康科普的打开方式,更构建起“政府主导+专业支撑+全民参与”的科普新生态。当预防接种知识插上创意的翅膀,健康中国的种子正在武陵山麓悄然萌芽。
来源:巴南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