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打工菇” 让村集体年入70万元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9 03:31 3

摘要:走进曲江区樟市镇草菇基地恒温菇房,一簇簇草菇整齐排列,大小不一的草菇长势喜人,工人正在采摘草菇,新鲜采摘的草菇将分筐发往珠三角。去年以来,樟市镇光辉村紧抓申报“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的契机,以草菇为突破口,立足本村特色和资源禀赋,推动传统农业向新兴农业发展,

走进曲江区樟市镇草菇基地恒温菇房,一簇簇草菇整齐排列,大小不一的草菇长势喜人,工人正在采摘草菇,新鲜采摘的草菇将分筐发往珠三角。去年以来,樟市镇光辉村紧抓申报“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的契机,以草菇为突破口,立足本村特色和资源禀赋,推动传统农业向新兴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书写产业兴旺、村民富足新篇章。曲江区樟市镇草菇基地恒温菇房。曲江区百千万指挥部提供小蘑菇 大前途说起草菇产业的落地,还得从一次“机缘巧合”的相遇讲起。“当时有个深耕蘑菇种植领域二三十年的技术团队找上门来。”光辉村村委负责人回忆道,“他们虽种植规模不大,但技术精湛;我们有闲置土地和发展产业的迫切需求,双方一拍即合。”从洽谈合作到破土动工,再到建成投产,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2024年8月底,草菇种植项目正式试产。光辉村充分盘活20亩废弃设施农业用地,引入总投资约600万元、年产300吨的草菇种植项目。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村里创新采用“村级经济公司+技术团队+订单”的发展模式:专业技术团队以“生产+管理+销售”的综合服务入股参与分红,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负责草菇的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和人员培训;强村富民公司鑫辉公司则牢牢把控重大事项决策、财务管理和日常监督,双方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彻底解决了“不会种、不会管、无处销”的后顾之忧。工人在基地里孕育草菇土壤。走进种植基地,现代化农业气息扑面而来。铲车、锅炉、拌料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有序运转,电加温、通风、喷淋等智能系统24小时监测调控,为草菇生长打造最适宜的温湿度环境。43个整齐划一的大棚里,每个大棚配备26个4层高的移动铁架食用菌菌床,占地156平方米的空间被充分利用。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草菇以废弃棉壳及高粱秸秆为主要原料,既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又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小“蘑”力 大能量在科学的种植管理下,草菇产业的经济效益正逐步显现。如今,每个大棚单个生长周期产量可达800斤,生长周期缩短至23天,每年可实现15个周期稳定产出。满负荷生产时,基地年产量预计达300吨,在区域食用菌市场占据重要一席之地。凭借鲜美口感和丰富营养,草菇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稳定的9元/斤收购价,让村集体收入迎来新突破。基地全面进入满负荷生产后,每年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70万元,这不仅能为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注入资金活水,还能进一步拓展村级产业发展版图。大小不一的草菇长势喜人。除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草菇种植基地还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当基地达到满负荷生产规模时,每天的用工需求高达20人次。从菌包制作、日常养护,到成熟采摘、分拣包装,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不仅吸引了村内的剩余劳动力,周边村庄的村民也纷纷前来应聘,带动12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贺阿姨是樟市镇外地返乡务工村民,说起这份工作,她笑得合不拢嘴:“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也能赚6000多,又能照顾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钱包鼓鼓的!”如今,基地里随处可见村民忙碌而充实的身影,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盼头,乡村发展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小草菇 大未来展望未来,光辉村食用菌草菇种植基地锚定“百千万工程”战略机遇,持续深化“强村公司+乡村资源+资本注入+业态导入+专业运营团队+农村劳动力”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探索更高效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产业链条,从单纯的种植向深加工、品牌化销售延伸,开发草菇罐头、冻干产品等,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借助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让光辉村的草菇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工人正在采摘草菇。小小草菇,撑起了乡村振兴的“致富伞”。它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点燃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产业的带动下,光辉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文字:韶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婕图片:韶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铭珠 杨婕

来源:岭南24小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