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生产:不是“量大”就能“管饱”

摘要:在短视频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少批评与反思的声音。稍有留意就会发现,这种批评与反思少有嫌媒体“不够视频化”的,也少有怪媒体技术不先进、融媒不炫酷的,焦点往往集中在短视频过于泛滥、缺乏优质内容上。

时下,短视频是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它的出现推动了媒体的迅速转型。

在短视频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少批评与反思的声音。稍有留意就会发现,这种批评与反思少有嫌媒体“不够视频化”的,也少有怪媒体技术不先进、融媒不炫酷的,焦点往往集中在短视频过于泛滥、缺乏优质内容上。

图源|图虫

如学者丹尼尔·贝尔所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是媒体发展大势,它为生产者和受众带来便利,在满足人们精神和娱乐需求的基础上,为媒体行业增添了新的活力,丰富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内容产品和表达手段。

从发展背景来看,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4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短视频兴起打下了物质基础,人们日益旺盛的表达自我的需要成为其发展的内驱动力;从需求来看,短视频的形式提供了更有趣味性的、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获取信息不再依赖于枯燥的、长篇累牍的文字;从商业发展来看,短视频用户大规模增长推动行业迭代,短视频营销价值不断凸显,各类短视频平台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

持续发展的短视频打开了新窗口,滋养了新机遇,许多民间“大神”登场亮相,被无数网民追捧和热爱,时事热点一“滑”触及,拓宽了受众的视野和见识,奇闻轶事及时推送,丰富了民间的娱乐和生活。

比如,读书博主借助短视频,对信息密度大、理解难度高的文学著作进行提炼,帮助读者理解名著;又如,历史博主借助短视频,通过考古美食,从日常生活出发,介绍几千年前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再如,军事博主借助短视频,展示我国强盛的军事实力和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就,维护网络涉军舆论阵地,传播强国强军正能量。

短视频的发展响应各方需求,势不可挡,也不应阻挡。可铺天盖地的短视频也带来了诸如内容同质化、粗制滥造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受众产生疲惫感,还导致了“劳而无功”的行业困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图源|上观新闻

短视频相较于图文和传统纸媒来说,头部效应更加明显,这也导致不少媒体在竞争中头脑发热、动作变形,一味追求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内容,制造了一大批“垃圾”。

一是全盘短视频化。文字简单清楚、直接抵达,与新闻和评论最为贴合,音视频能够呈现视觉微妙性,最能传情达意,AI等先进技术能够突破现实限制,将美好的想象呈现出来……它们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无差别地滥用短视频,不仅无法增加表达和传播的简单性、清晰性,反而会构成巨大的阅读障碍,在媒体与受众间横起一堵墙。

二是粗暴短视频化。面对短视频带来的挑战,各界纷纷尝试短视频制作,可有的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有的生硬地将图文素材转化成视频内容,导致质量低,内容差,反而影响内容传播;有的不考虑内容意义、不讲逻辑,只为刺激受众感官,短视频内容沦为情绪贩卖,破坏互联网内容生态;还有的虚假宣传、误导观众,用夸张、虚假的标题吸引观众点击,在视频中植入大量广告或推销产品,引人反感。

拿前段时间各地纷纷推出的AI生成的城市宣传片来说,本来用拍摄剪辑视频的方式呈现得很生动、很细节、很饱满,有的城市却非要将之进行AI转化,变成又没营养画质又糊的“垃圾片”。为什么要这么干?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赶潮流,好像不用AI就显得不时髦、不先进。

三是内容制作套路化。各类短视频平台为了优化用户体验,利用先进技术在形式上不断更新,内容上却出现“换汤不换药”、千篇一律的现象。比如,同样的文案反复出现在部分同一类型的账号中,“工厂50名员工集体辞职,老板真的急眼了。苏州(或者重庆/上海/浙江等)有一个小厂……”“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就是……”;又如,视频平台推出的各种滤镜、视频模板以及音乐模板虽然降低了用户内容制作的门槛,却同时埋下了内容同质化的隐患。

先进技术手段好用但也不能为了用而用,短视频量再大,不用心钻研内容,一味粗制滥造、生搬硬套,对受众来说也“管不了饱”。

图源|上观新闻

对短视频来说,想要发展,就不能只忙着“量大管饱”,也不能只顾着内卷和竞争,还是要摆正心态,做“差异明显”的布局,走“精品制胜”的路子。

摆正心态。全媒体时代,各类媒体虽然日渐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大众化,但最终赢得受众的必然还是优质内容。摆正心态,坚持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向广大受众提供深度、权威、专业、多元的内容,仍然是短视频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关键。要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借助短视频等保障内容的真实性、深层次、高质量,而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

例如,2019年起,《新闻联播》推出《主播说联播》系列短视频,结合当天节目中的重大新闻和热点新闻,压缩时长,语言通俗易懂、年轻活泼,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吸粉无数,实现了“长虹”。

差异化定位。从内容表现形式来看,各媒体要找到自己的赛道,走差异化路子。比如,印刷文字有助于清晰、合逻辑和有效率的表达,传统纸媒可以借此做好有深度、启发思考的内容,制作视频时也要借助自身特色,多做深度分析,而非一味跟热点。从受众群体来看,各媒体要做好受众分析,做好自己的用户画像。比如,杂志专业性较强,制作短视频时可以考虑延续专业性的特点,新媒体受众偏向年轻化,制作短视频时要多用年轻化的语言,选题多关注年轻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精品制胜。眼下,短视频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各大媒体、平台、用户推出的短视频可谓“铺天盖地”,想要脱颖而出,必须集中精力打造精品。

例如,李子柒制作“紫漆柜”的回归视频微博上线后,24小时内达到上亿播放量,不仅如此,李子柒还同时占据了微博、抖音、B站等各大平台热搜。把每一个视频做成精品、讲好中国故事是李子柒一贯的坚守,14分钟的雕漆短视频她共拍摄244天……也正是这份对打造精品的坚持,才让李子柒能够与大家阔别三年归来仍是“顶流”。

总的来说,短视频发展也好,媒体转型也好,本质上是要用技术给内容生产减负,让内容出彩,让精品上位。广大从业者应用之有道、用之有度,不要让短视频这一“利器”绊住了自己的脚。

来源:日照东港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