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 初心不忘——三十载声动贵阳,1027温暖同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9 05:36 3

摘要:当电波穿越时空,三十年如一瞬的声线仍清晰如初。从1995年4月18日起,FM102.7第一次叩开贵阳的黎明,时光流转,到如今声波与数字共振,贵阳交通广播温暖的陪伴织就了无数人记忆的经纬。那些清晨的问候、深夜的私语,化作时光的注脚,在频率的刻度上沉淀为集体的心跳

当电波穿越时空,三十年如一瞬的声线仍清晰如初。从1995年4月18日起,FM102.7第一次叩开贵阳的黎明,时光流转,到如今声波与数字共振,贵阳交通广播温暖的陪伴织就了无数人记忆的经纬。那些清晨的问候、深夜的私语,化作时光的注脚,在频率的刻度上沉淀为集体的心跳。今天,贵阳交通广播开播三十周年之际,让我们循着声纹的轨迹,聆听三十年来未改的初心。

初露锋芒 声音相伴

1995年 —— 2005年

1995年4月18日,FM102.7贵阳交通广播(原贵阳人民广播电台交通文艺广播)开播,成为贵州省最早成立的专业交通广播频率。

1996年,洪水压境贵阳城,我们以电波为冲锋号角,全天候播发抢险指令,用声波构筑生命防线。

这十年,贵阳交通广播构筑以听众为本的节目构架,以广播为载体,以“节目+路况”为基础,开创《交广新闻》《车厢早报》《车行天下》《交通经纬》《马路福星》《QQ彩铃大玩家》《绝对赢家》《华语音乐榜中榜》《评书剧场》《晚风倾诉》等多档深受广大市民及驾驶员喜爱的广播节目。同时,不定期邀请全国知名艺人做客直播间,分享文艺作品创作历程并组织线下见面会等,丰富贵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贵阳交通广播也被的哥的姐亲切称为自己的“娘家人”。

与时俱进 厚积薄发

2005年——2015年

在持续深入优化节目内容及形式的同时,增添更强的服务性和互动性,以贵阳城市文化和精神为依托,在自然灾害特殊时期,创立“绿丝带”公益品牌,凝聚力量,形成共识,让城市更温暖。

2008年1月中旬开始,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冰雪灾害造成公路运输近乎瘫痪,各灾区主要高速公路全部封闭,部分国道、省道严重拥堵。

在雪天里,除了各相关部门,贵阳交通广播发起的“绿丝带互助活动”也让很多普通人加入到了互相帮助的行列中。凝冻期间,凡是愿意免费搭载的车主,都可以领取一条“绿丝带”系在车上:如果需要帮助,看见系有“绿丝带”的车辆,都可以招手求助。刹那间,一根根“绿丝带”随着行驶的车辆在凝冻的路面上飘扬,“你帮我,我帮他,大家帮大家”成为那个冬天最温暖的记忆。

2008年3月22日起,贵阳交通广播发起“绿丝带”公益植树活动,旨在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先后组织在花溪、息烽、开阳、遵义、龙里、修文、双龙、贵安等地开展“绿丝带”公益植树活动。十多年来,我们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新绿,更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感受生态之美的平台。活动得到了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吸引了众多“绿丝带”志愿者参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刚刚从凝冻灾害中恢复过来的贵阳人再一次扬起“绿丝带”。在灾害后的几天里,贵阳交通广播发起赈灾活动,通过募捐、献血、义演等各种形式,在这个城市里再度掀起相互帮持的热潮,在贵阳市人民广场连续八小时的赈灾直播义演现场,平凡的普通市民们展现了不平凡的善行义举,赢得了在场每一个人的掌声。

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原来只是请车主们“顺道捎别人一程”的“绿丝带”行动,扩展成为包括慰问抗灾一线、救助困难群众等内容的爱心大行动,多次被中央级媒体及部门关注、点赞。我们始终坚信,灾难总会过去,而“绿丝带”还将继续飘扬。

2010年,贵阳人民广播电台和贵阳电视台合二为一,组建贵阳广播电视台。贵阳交通广播呼号确定为:贵阳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贵阳广播电视台组建之后,通过体制重构、机制再造,实行事业与产业分离,制作与播出分离,构建“两位一体”,统分结合、协调发展的广电运行新模式,为广电事业做强、产业做大奠定坚定的体制和机制基础。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2011年,为突破传统传播边界,贵阳交通广播正式入驻新浪微博网络平台,实现实时性与精准性提升。随后相继开通微信公众号、蜻蜓FM、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账号,以更多元化的传播平台、更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回应民生关切,说好属于贵阳的“中国故事”,做好“传声筒”,搭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桥梁。

不忘初心 温暖同行

2015年——2025年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以国家战略形式明确媒体融合路径,要求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和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作为贵州省会城市的主流交通媒体,贵阳交通广播在媒体融合和新媒体转型中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立足广播、多屏联动、服务民生、文化传播”的发展模式。

2015年以来,贵阳交通广播不断对节目内容和路况播报进行优化调整,丰富广播内容,将交通属性走深走实的同时,不断外延,与包括文明办、交警、应急、人防、消防等在内的贵阳市多家政府部门和单位共建联动,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城市发展。

2016年,贵阳交通广播被授予“贵阳市应急广播”,被正式纳入贵阳市应急体系建设,成为贵阳市唯一的应急广播,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广播频率,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的公共事件,贵阳交通广播将成为贵阳市政府权威应急信息最快、最新的发布平台。

2019年,为深入开展“人防”知识教育,宣传“人防”各项工作,贵阳市人防办与贵阳广播电视台共同整合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以贵阳交通广播为基础,共建“贵阳市人防广播”。

2022年,由贵阳广播电视台与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携手打造的“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该中心以贵阳交通广播为依托,紧紧围绕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开展的各类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多维度、多角度、多形式地做好交通管理政策解读、交通安全宣传等工作,让道路更加通畅、让交通安全融入人心,让融媒体中心真正成为交通参与者与管理者之间的“连心桥”。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贵阳交通广播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发挥喉舌功能,当好桥梁纽带,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矩阵”优势,不断创新实践,呈现形式更为生动、灵活多样。

2021年,推出路况视频直播节目《云上看交通》。该节目借助贵阳交警“天眼”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视频号、抖音号、广播并机等多平台同步直播,将“绿丝带”爱心送考、实时路况直观呈现、交通法规权威解答、冰雪凝冻天气出行温馨提示等,由“听见”,变成“看见”,并突出即时互动的特点,做到“句句有落实,件件有回应”。

同年10月,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以铁的手腕打一场交通治堵的攻坚战,让市民出行更安全、更方便、更快捷。”贵阳交通广播将《云上看交通》优化调整为全媒体互动直播节目《云上看交通 · 贵阳贵安铁腕治堵》,每天早、晚高峰各2小时全媒体直播,通过交警“天眼”直击堵点、路况热点互动、记者现场调查、交管部门等行动,结合“一圈两场三改”建设,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全力参与推动贵阳交通拥堵治理。

作为“绿丝带”的发起者,贵阳交通广播始终将公益互助摆在重要位置,以实际行动践行“你帮我,我帮他,大家帮大家”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关注社会热点,为市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

2021年,金阳医院一新生儿因先天性心脏病,急需转院到河南省胸科医院进行救治,一场跨越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四地的千里救援就此展开。贵阳交通广播开启全省独家融媒直播,为广大网友和爱心人士提供关注平台,一声声祝福,一声声问候,汇聚爱的力量。据统计,抖音平台单日观看量超170万。

2022年,当静默三十昼夜的交通动脉重启脉动,贵阳交通广播启动全媒体直播,百万级云端注视在抖音生态形成流量虹吸。

2023年,贵阳交通广播匠心打造的《行游贵阳》《字说贵阳》《非遗故事》等一系列短视频节目成功上线,通过全媒体平台进行发布,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事,带领观众领略贵阳的别样风情。《1027悦听》《毛泽东诗词赏析》等网络专栏也日趋成熟。

... ...

三十载电波流转,我们以声音为纽带,串联起贵阳街巷的人间烟火。从实时路况到应急响应,从民生服务到文化传播,我们用真诚陪伴市民穿越时光、守望平安,在每一次风雨中传递贵阳的城市温度。

站在新起点 共赴新征程

我们期待与你一起开拓美好未来

让电波里的温情与创新

继续照亮黔中大地的每一段旅程

贵阳交通广播

三十岁生日快乐!

来源/贵阳交通广播

编辑/邹婷钰 责编/刘娅 审核/虎俞均 终审/谢涛

来源:知知贵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