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传来!“法官妈妈”陈海仪当选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院长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9 09:11 2

摘要:4月18日下午,广州市荔湾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传来重要消息: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高票通过了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同时选举新一届法院领导班子。值得关注的是,陈海仪同志以全票当选该院院长。这一结果不仅体现了代表们对其履职能力的高度认可,也为

新任院长全票当选 荔湾法院发展迎新契机

4月18日下午,广州市荔湾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传来重要消息: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高票通过了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同时选举新一届法院领导班子。值得关注的是,陈海仪同志以全票当选该院院长。这一结果不仅体现了代表们对其履职能力的高度认可,也为荔湾法院未来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在本次会议中,荔湾区人民法院过去一年工作亮点频现:受理案件量突破4.5万件,结案率达95.3%,一审服判息诉率稳居全市中院系统前列。报告特别指出,该院在未成年人家事审判、知识产权保护、司法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多个创新案例入选省、市级示范案例。有代表在审议报告时表示:“这些成果与法院班子的敬业态度和创新意识密不可分,期待新院长带领团队迈上更高台阶。

多岗历练的资深法官:从专职委员到法院“掌舵人”

新任院长陈海仪的履历折射出扎实的专业底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职业生涯始于司法审判一线,现任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及二级高级法官,此前担任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在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期间,陈海仪深度参与司法改革重点任务:主导制定多项审判规范指引,推动员额制改革落地;参与筹备跨境民事案件集中管辖试点,助力打造国际化司法环境;主持研发“要素式裁判文书生成系统”,提升案件审理效率。因其严谨专业的工作态度,先后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

此次任职荔湾区法院院长,是对其职业能力的全新生命周期考验。荔湾区位处广州市核心枢纽地带,辖区内商事往来、邻里纠纷、涉外事务交织复杂。面对基层法院案件量高居不下的现实挑战,陈海仪的调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兼具业务专长与管理智慧的职业特质,契合当前基层司法改革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标准

聚焦少年审判:“法官妈妈”守护成长的司法温度

在公众视野中,帮扶失足儿童的司法工作者形象让陈海仪广为人知。作为广州市中院少年审判庭的重要推动者,她十数年如一日专注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累计办理教育、感化、挽救刑事案件上千宗,使数百名罪错未成年重回正轨。某案件中,多名涉案少年因犯盗窃罪面临重罚,陈氏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犯罪根源,引入心理咨询师介入,联合社区构建跟踪帮教系统,最终让这些孩子重拾学业与生活信心。

此类经典案例经传播发酵,使“法官妈妈”称号广受赞誉。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特别提到,广州中院“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完善社会化帮教体系”,这正是陈海仪及其团队的实践成果。教育心理学专业背景与司法人文关怀的融合,让其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中创造了“庭审前心理评估+庭中法治教育+庭后跟踪矫治”的系统性模式。

随着其履新荔湾区院,业界猜测这一经验或将在基层法院系统更大范围复制。荔湾区内中小学校、托管机构密集,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案件具有一定占比,预计将围绕“家校共治+心理疏导+社会观护”推进机制创新

司法改革攻坚:构建基层智慧治理新模式

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荔湾区法院近年加速推进智慧法院建设。2023年该院引入“全域诉讼服务系统”,实现立案、调解、送达线上化,平均每起案件压减诉讼耗时16天。陈任中院期间主导的诉前联调机制已覆盖辖区80%民事纠纷,年均化解纠纷2400余起,获评司法部创新示范项目。

面对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结构性矛盾,陈海仪长期坚持“资源整合+流程再造”路径。在某庭审改革试点中,其推行的“令状审查前置+要素式诉讼”模式,使交通事故类案件审理周期压缩42%;跨境调解室的建设,为涉外民商案件解决搭建高效途径。新一届任期内,智慧执行指挥平台升级、在线证据审查平台建设等议题,或将构成其施政蓝图核心内容。

人大代表寄语:期待“司法为民”再升级

在讨论环节,多位代表就法院工作提出多项建议:某人大代表提议建立“企业合规治理绿色通道”;另一位则关注老旧城区纠纷预防的“家门口调解站”。陈海仪回应称,将聚焦群众司法新需求,以“能动司法”推动公平正义可感知、可触达。结合广州市“百名法官进网格”行动规划,荔湾法院即将启动“街坊法庭”项目,通过巡回审判、夜间法庭等形式提升司法可达性。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代表们殷切寄望:能否构建学校、社区与司法机关联动的预警响应体系?如何避免涉罪未成年人标签化?面对这些关切,陈氏过往构建的“四位一体”帮教模式或可成为解题钥匙——家庭治疗、学校复学、职业培训、心理干预四方协同,有望在新体制下惠及更多特殊未成年群体。

行业观察:从“刀尖”到“舵手”的角色变迁

值得注意的是,陈海仪的调任恰逢司法责任制深化期。最高院日前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基层法院院长中,具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型院长”占比不足5%,这一领域专业人才稀缺性凸显。荔湾区法院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跨境案件、民商纠纷案件类型复杂多样,对法院领导的法律素养与战略思维提出双重挑战。

业内认为,此次任用既体现组织的用人导向——注重基层实战经验与改革创新能力兼具的干部,也预示广州司法改革或加速进入深化阶段。陈海仪过往推行的“类案检索强制报告”“在线立案标准化”等改革举措,或将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新征程上的“荔湾答卷”

从全国英模到基层法院“掌舵人”,陈海仪的身份变迁映射出当前司法系统重视实战人才选拔的方向。面对荔湾区情,如何在智慧司法、基层治理、专业化审判上继续发力,成为新院长面临的主要命题。而其十年深耕未成年人保护的实践经验,也为破解社会难题提供了独特视角。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荔湾法院的改革探索,或将形成可复制的基层司法治理样本。

来源:快乐的重庆大爷

相关推荐